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的悲惨故事。博士在这里,不再跟大家讨论陶崇园的“导师”王攀如何令人瞠目结舌,不再跟大家讨论武汉理工大学校方的应对如何让人心寒,不再跟大家讨论武汉理工大学的某地校友会的反应如何令人齿冷。这些情况,相信大家已经在网上了解得差不多了,如果您还不了解,请点击标题下的“谢博士”字样,关注我们,发送“情况”两个字,我们将推送给您更多的信息。
博士在这里想跟大家讲的,那就是:考研读博要慎重!
有朋友很惊讶,你不是博士么,怎么要我们慎重呢?是的,正因为是博士,正因为走过了这段路,正因为看过了太多,才严肃地跟大家谈谈。
这里提到的考研读博,不仅仅指在中国的考研读博,也包括在世界各国的,包括美国。特别是美国,有这样的说法,“宁可读十个硕士,不可念一个博士”,博士Ph.D.叫Permanent Head Damage(永久性脑损伤),这种玩笑,是带着笑,更带着泪的。
没错,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导师周筠)刚刚在2017年年底自杀。没错,武汉理工大学的陶崇园刚刚在2018年3月26日跳楼自尽。这的确说明了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博士想告诉你,你知不知道,就在哈佛的某诺贝尔奖得主的实验室,就发生了多起研究生自杀事件!你知不知道,现在,就在美国,一场场中国研究生的凄凉故事正在继续发生着。在网络上关于陶崇园的描述中,总是会出现他“希望忍三年,三年之后去美国读博,一走了之”这样的文字,博士只好摇摇头,心想,孩子,你太天真了。
无论在哪,要考研读博,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这种准备,是百折不挠的准备,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准备,是十年寒窗苦总入凡尘中的准备,而不仅仅是万一遇人不淑,面对人渣“导师”的准备。当然,相信这世上多数同学还是幸运的。我们只是想就最糟的情况进行讨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无论是哪一种准备,要么,你必须有坚强的内心,要么,你必须有看得见的希望。
有坚强内心的朋友,如果这世界能有很多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民众投奔宗教。有看得见希望的朋友,想必也不会走上绝路。
如果考研读博的同学家境不错,那这希望,无论如何也是看得见的。最糟糕情况下,大不了炒了“家庭作坊小老板”的鱿鱼,老子不干了,大千世界,何处不潇洒。
但如果这考研读博的同学家境贫寒,甚至家里还等着你早日学成为家里的柴米酱油盐出力,那可真是要慎之又慎了。
选择了考研读博,您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能否选择到对的导师的问题。陶崇园的导师王攀的简历何其不光鲜。哈佛诺贝尔奖得主的光环更是亮瞎了我们的双眼。您所要面对的,还有我们这个社会氛围的问题,以及你未来出路的问题。
一个是社会各个成员所加给你的压力。在中国,对他人私事指手画脚以及可进不可退的社会氛围实在是不健康。我考得上北大,但退学了,结果考了2B学校并顺利毕业的却对我指手画脚?类似这种滑稽的事情,一直在发生着。这种社会氛围,无疑给社会成员们加上了无谓的重重压力,压抑了大家的尝试进取,也破坏了社会本应有的和谐。最令人叹息的是,太多的我们,还贡献着这种压抑包括我们在内所有人的氛围。。。
另一个,则是各公司单位对招收新员工苛刻要求的问题。你如果坚持了几年,最后居然学位没拿到,很难想象在求职中会碰到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也许,你不服,这不对啊,我本科毕业就是顶呱呱,我这后面几年多尝试下,只是失败了,就不行?是的,不行,至少,很难行。我们这社会,对失败的宽容,还是太差太差。对了,谈到这里,大家可否知道,现在各大学正在推行“预聘-长聘”制度,对新招收的老师,给6年的时间考核,一旦不通过,便直接辞退。据说这是学习美国的大学用人制度。可是,美国社会的福利保障,以及对失败者的宽容,我们中国还有多漫长的道路要走?所以,你看,不仅仅你去读研读博要面对巨大的挑战,甚至可能连你的导师,都有着难言的压力。
而读完博士之后,可能你的同学早已先你一步,老婆孩子热坑头,甚至还有千万股票。你能否坦然面对可能微薄的收入,甚至还有更多不一样的社会压力呢?如果不能,这考研读博,是更需要谨慎了。也许我们是想着为科学作贡献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不意味着我们真的为科学作了贡献。看看上图,拿到博士学位了,对我们而言,也许是重大一步,但对于人类而言,大多数真的是微小得不值一提。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我们真不该走上“学术”这条路,否则,真的会“读书改变命运”的。悲剧的学生,变态的“老板”,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如果没有看得见的希望,你就必须足够坚强。如果你不够坚强,就一定要有看得见的希望。这好像都不大容易做到,那该怎么办呢?博士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唯一的建议,那便是:人生多风雨,在选择考研读博的时候,请一定要谨慎。一旦选择了,在全力以赴的同时,请多多吟诵苏老泉娃娃的名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想,这娃写下这名篇的时候,一定是有所感的,也一定是有所经历的。名人且如此,何况你我诸辈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