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HINA DAILY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此次对华举措中透露出浓厚的冷战色彩,尤其是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意味十足。
/
 文 |  连俊  编辑 | 万政 
来源 | 经济日报(ID:jjrbwx)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的总统备忘录,内容包括对总值约600亿美元规模的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根据特朗普今日宣布的措施,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将制定新的投资限制条款,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
美方的行为,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从美方的举措看,这已经不仅是单纯的贸易摩擦问题,更有一种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的遏制意味,具有浓厚的冷战色彩。这种行径如果不能得到纠正,势必对中美经贸关系带来全方位冲击。
中国驻美大使馆在第一时间表态:“如果美方执意要打,我们将奉陪到底,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此前,中方已在多个场合表达了有关立场和态度。简而言之,六个字就能说清:不挑事,不怕事!
今天,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结构性贸易失衡和“头疼医脚”的药方
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讨论,有两个要点常常被人提及:巨大的贸易额和巨大的贸易不平衡。
从总量看,2017年中美贸易规模已达5800多亿美元。中美建交近40年,贸易规模增长了232倍,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300亿美元。这种增长规模和速度是非常罕见的,充分说明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很大。
从贸易平衡问题来看,201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达到375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引人瞩目。美方也常常援引有关的贸易逆差数据,以此来证明在中美贸易关系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并由此提出贸易救济、提升关税等种种保护主义应对举措。
但是,美方的行动毫无疑问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前)签署总统备忘录。新华社发
从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看,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产生是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其超出其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的必然结果。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传统产业逐步外移,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格局。
这种格局表现为美国国内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美国又不断利用美元的国际“硬通货”地位弥补其国内生产不足,最终产生成巨额贸易逆差。
因此,决定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最关键因素是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美国也因为这种“失衡”不断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便利。
来源:CHINA DAILY 视频截图
具体就中美经贸而言,中美经贸不平衡还同贸易统计差异,和美国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管制有关,而在服务贸易方面,美国则长年保持了对华顺差。

在统计方面,中国和美国统计工作组每年就中美贸易统计差异进行一次比较研究。据测算,美国官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了20%左右。2017年工作组分析的结果,美国的逆差高估了21%。
在美方高技术对华出口的管制方面,美国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放宽,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以2017年3752亿美元的对华逆差总额计算,如果美国放开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美贸易逆差将减少1300亿美元。
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对于刚才说的这几条,美国却往往视而不见,乃至于频频挥舞贸易保护主义甚至是贸易制裁的大棒来应对。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都是“头疼医脚”的蠢招儿。
以贸易大棒遏制中国,只能适得其反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此次对华举措中透露出浓厚的冷战色彩,尤其是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意味十足。
早在去年年底,美国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就已经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战略上的竞争对手”。特朗普甚至还公开宣称,中国“试图挑战美国的地位,并威胁到美国的繁荣与安全”。
至于美国这次加征关税的对象和限制投资的领域,指向性也十分明显,主要在高科技制造业。
据报道,在这个消息公布之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在参议院作证时透露,“中国产品将受到关税的冲击,这些产品包括:航空产品、现代铁路,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品。”
联系到中国目前正在奋力推进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美国挥舞贸易大棒背后的指向昭然若揭。
那么,对中国而言这种遏制会产生效果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无论是从贸易角度来看,还是从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于中美关系发展来看,这种遏制都将是徒劳的。
贸易失衡,是结构性原因造成的,而美方却不愿意采用最有效率的办法——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来扭转这种失衡。提高关税的做法,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挥出,害人害己。
这正如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所言,“如果美方一方面要求中国买它想要卖的,另一方面却拒绝卖给中国想要买的,而且还就贸易不平衡问题对中国横加指责,这公平吗?”
就连美国人自己,也认识到这种贸易战的荒谬之处。
根据《华尔街日报》等报道,美国商会、全美零售商协会、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等代表美国大企业的45家贸易协会联名向政府请愿,敦促不要对中国征收关税,警告如强行征税将损害美经济、消费者和竞争力。
另有报道称,芝加哥布斯商学院举办的“全球市场倡议”IGM论坛上,43名顶尖经济学家警告,征税无助于改善美国人生计,反而可能损害大部分美国人的利益。
至于贸易战背后的遏制意味,则更是建立在虚妄的被迫害幻想基础上的错误决定。
这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所言,“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只有那些习惯于威胁他人的人,才会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胁。”
中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坚持“以我为主”的战略定力
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中国并不是视而不见。
在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就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不愿意看见有比较大的贸易赤字,不仅是对美国。我们希望贸易总体平衡,否则的话难以持续。”
不仅如此,总理还就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我已经讲了一些中国继续推进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包括在服务业、制造业、商品等领域。美方企业是可以抓住机遇的。但同时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放宽对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我们会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希望美方不要丢了这个平衡中美贸易的重器,否则就是丢了赚钱的机会。”
就具体中美贸易问题而言,市场准入问题也好,安全审查问题也好,都是可以交流沟通的内容。
商务部长钟山在两会期间就表示,“中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社会制度不同,两国在金融、电信、汽车、农产品等领域的市场准入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双方都各有诉求......中美对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两用物项等安全的看法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彼此之间的贸易、投资都产生了影响。”
存在问题没有关系,只要双方有合作交流的渠道,就可以继续谈下去,通过合作来解决分歧,实现互利共赢。
但是,如果觉得通过贸易战来施加压力,从而获取不当的利益,这种想法也是打错了算盘。
就像华春莹21日说的那样,“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贸易战,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们打,我们一不会怕,二不会躲。”
当前,面对美国挥来的贸易大棒,无论是因为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好,还是出于战略遏制的考虑也罢,对中国自己来说,最重要仍是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保持战略定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茉楠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国应该牢牢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既有的改革路线,扩大对外开放。尤其不能形成“别人出题我们答卷”的状况。
“只要中国能够秉持互利共赢,包容开放,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从中国市场获利,也会让更多的人理解中国的政策。”
值班编辑:张弘一
审校:武昭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