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留学生日报
每天优质海外新闻 
百万留学生都在关注
他曾经是和你一样在美国苦读的留学生
如今已成为央行行长
北京时间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提名易纲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3月9日的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最后一次以行长身份出席会议。

可谁知道,从2002年到如今,现年70岁的周小川已经在行长的位置上做了16年。
对于接班人的问题则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焦点。
“我最喜欢的职业便是教师,因为可以普及思想火种,再由学生们将这火种燎原”。
同样是博士学位的学者型官员易纲是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大学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的他在毕业后并未满足于现状,在1980年他被选派前往美国学习深造。
他在哈姆林大学完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并去伊利诺伊大学学习经济学专业,最终获得了经济学博士的学位。
不如现在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大家刻板印象中的光鲜亮丽,在198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过得是近乎一贫如洗的日子。
他在一次访谈中说到:
“我1980年兜里揣着两美元,吃饭和零花钱必须自己打工赚得,每个礼拜我在学校食堂洗三次碗,每次洗三个钟头,这样一来一个礼拜可以挣20顿饭和零花钱。”
在留美的14年间,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位,易纲还在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先后担任助教与副教授。
而当他用完这“两美元”时,他已经获得了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系的终身教职。
易纲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我一直以一个报恩的心情来报答社会,来报答我的学生……报答我的家人,我周围的人,报答我的母校,报答人民银行,从而报答国家。”
易纲在美留学时最初的打算是学成毕业立马回国,但是北大的校长告诉易纲,如果没有在美国工作过,那就不能了解真正的美国,所以直到1994年易纲取得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终身教职才启程归国。
虽说当时易纲身在美国,他却从来没有真正的背离自己的国家。他的研究课题都与中国的经济问题有关。
在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期间,他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国货币的文章,并在前前后后花费了十余年进行研究。出版了各种不同书籍,而他的《中国货币化进程》也在2003年进行出版问世。
其实早在1997年易纲就已经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他前后担任了
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司长、行长助理、副行长等要职。
虽然1997年他已身居要职,但热衷于研究、探索金融市场的内心从未安静过。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被国际组织与学术界引用。在入职2年之后,他便出版了新书《货币银行学》。
而早在2015年开始,他就在央行内部成为了四位副行长之首。而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不摆“官架子”的高官。他的同事曾经说过“在央行工作的人都知道,易纲从不对属下发火,即便有错误,也会十分巧妙地给对方点出,并且不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

当媒体问到易纲当选时的感受时,他说道“我的内心平静而庄重,使命神圣与光荣”。

对于货币的松紧政策易纲是这样表示的:
一是看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力度。二是看对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看中国经济很多创新亮点能不能及时得到货币信贷等各种融资方式支持。
同时要注意防范风险,所以松紧适度主要是对实体经济而言,实体经济能不能得到各方面有效支持,能不能创造一个防风险、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稳定环境,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环境。
40年前,他是知识青年队长,在北京郊外的生产队经历了计划经济的时代。18岁的易纲曾在北京顺义县插队。在当时,每年要种多少亩小麦、玉米、豌豆都要由政府统一计划。当地的农民发现种豌豆要比种玉米的产量要高,于是便私自多种了几亩。不料,被领导发现以后,豆苗被拔掉。
易纲认为,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政府决定。对于自由市场贸易执认同观点的他反对者一些死板的套路,并认为这需要运用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上。
40年后,他说随着市场的发展与金融创新,货币与经济走势的相关性减弱,而预测性也变得模糊。而身居高位的他把握这整个国家的货币经济命脉。
就是这样一位专业素养极高,对数字等极为敏感的学者型官员,由一介书生转入仕途。
央行“易”主,而管理与责任之重大必将决定这会是一条不易之路。易纲,任重而道远!
本文参考自:
https://xueqiu.com/9396125131/10340563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