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遵守耶稣关于爱的命令
——基督徒在末世处世之道之八
文/陈俊迈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本文为作者“基督徒在末世处世之道”系列文章,请阅读前七篇:
主题经文:马太福音25:31-46
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他们也要回答说,主阿,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圣经学者对这个比喻有很多讨论,重点涉及到耶稣说:“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是指谁?但大家都认为这是圣经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经文,有很多信息告诉我们:
一、谁是审判者?
在经文中说,那位与众天使降临的人子是坐在祂荣耀宝座上,审判万民的那一位。耶稣在讲这个比喻时,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祂就是那位人子,但在其他经文中都支持耶稣就是将来审判万民的神国之王。
(1)耶稣第一次自称是“人子”,出现在经文太8:20:“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在四福音书中,耶稣自称是“人子”达四十七次。
(2)在本段经文中,这位人子就是那“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神国之王(太25:34),所以耶稣基督是神国之王,这符合经文说的:“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2:10-11)
(3)耶稣曾经说过:“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并且因为祂是人子,就赐给祂行审判的权柄。我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约5:22,27,30)这段经文说,耶稣因为当过人子,知道人间的酸甜苦辣,所以有资格审判万人;这经文也告诉我们:耶稣的审判就是父神的审判,是最高和最终的审判。
二、审判的对象是谁?
经文说是:“万民”,这个“民”的希腊文是:ethnos,在新约中用了一百六十二次,可以翻译成:外邦人,国,民族,这里的意思应当就是民众,就与“民要攻打民”(太24:7)的“民”是一个字,同一个意思。所以应该包括所有的人: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耶稣借着这段经文告诉世人:
(1)审判等待着每一个人,不会有例外的,神不会偏待任何人,也没有人可以找藉口躲避审判。有些基督徒受到错误教导,以为我们可以免除神的审判,事实上,“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前4:17);“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10)
(2)我们每个人可以按自己喜好,自由地生活,但我们要对自己的一切言行负责,到时候要向赐我们生命的那位交账的。
(3)从耶稣的比喻中可以看到,审判的结果与人的看法可能差距很大,许多满有自信的人很可能得不到他们所想要的,绝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耶稣说:“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7:14)
(4)审判的目的是从万民中把绵羊与山羊分开,绵羊代表“蒙我父赐福的”义人,山羊代表“被咒诅的”恶人。这说明在审判者眼里,没有第三种人,没有人们最喜欢做的“不好也不坏”的中间人。我们在前面的文章“才干的比喻”中,也讨论过,神国里也没有“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得过且过”的人。
(5)审判的结局是:恶人“要往永刑里去”,义人“要往永生里去”(25:46)。所以,审判是涉及每个人是否得救的永恒的生死问题。
三、审判的标准是什么?
在圣经里,许多经文都提到:神的审判标准是按各人的行为好坏。如经文说:“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太16:27)“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22:12)
在耶稣这个比喻中,耶稣用了五个方面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人的善行是很具体的:人渴了有没有给水喝,人饿了有没有给吃的,人无家可归时,有没有接待他们留宿,人没有衣服穿时,有没有给他衣服;有人坐牢时,有没有去探望。换句话说,耶稣在上十字架前,给祂门徒颁布的“彼此相爱”的命令,必须严格执行,必须做得很具体的,可见的,被帮助者是直接得益的。
这信息与雅各说的很相似:“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雅2:15-16)“彼此相爱”的遵守程度是审判基督徒的一个重要指标。
有人对耶稣这个比喻有错误理解,似乎在宣扬“靠行为称义”,产生这种看法是没有认真思考这段经文,耶稣在谈到审判时,他们的行为标准首先不是对人,而是首先对“我”,就是那位神国的王,也就是说,对耶稣的态度才是区分绵羊和山羊的标准;然后,耶稣提到爱神必须表现在爱人上面,没有爱人的实际行动,你说自己爱神是不可信的。同样,耶稣的比喻也排除了否认神,否认耶稣,只靠对人行善的人进神国的可能性。所以这与“因信称义”没有矛盾,只是强调因信称义的人,必须结出爱的果子来。
四、经文中“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是指谁?
学者们有三种看法,他们之间争论激烈,似乎我们必须在这三种里选择其中一个看法,可是我个人感到这三种看法并不互相排斥,很可能耶稣的比喻包括了这三种看法。
(1)大多数学者认为耶稣在这里就是指一般人,主张这看法的人认为,耶稣对基督教信仰作出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爱那些不配爱的人,耶稣多次教导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路6:27,32,34-36)
耶稣在这里,把能不能爱仇敌,爱不爱那不善待我们的人,作为罪人与义人的分界线,这似乎与耶稣这个比喻是吻合的。反对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耶稣从来没有称一般人是祂的兄弟。但不管耶稣的“弟兄”究竟指谁?爱人如己的命令,我们是必须要遵守的,也必定要向主交账的。
(2)不少学者认为耶稣的“弟兄”是指耶稣的门徒,最重要经文支持是:“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太12:50)若用这观点来读这个比喻,那么耶稣审判的万民,主要是非基督徒,审判的标准就是他们对待基督徒的态度,这观点与经文:“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太10:40,42)是一致的。至于在“万民”中是否包括基督徒,对他们是否遵守彼此相爱的命令作出审判,也有分歧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耶稣对自己的门徒特别锺爱,所以无论是非基督徒,还是基督徒,向耶稣门徒表达的爱和帮助,就是做在耶稣身上,蒙耶稣的喜悦。
(3)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耶稣作这个比喻时,祂的弟兄是指以色列人。他们的观点是认为,在耶稣再来的时候,教会已经被提,地上要经历大灾难,然后耶稣降临施行审判,审判的对象就是外邦人,或列国;审判的标准是他们对待以色列人的态度。支持这观点的是在旧约中,有大量经文谈到弥赛亚来临时,要根据他们对待以色列的态度来审判万国万民。这点也是可以肯定的,对待与神立约的子民以色列的态度,一定是神审判世界的一条重要标准。
归根结底,耶稣在十个童女,才干的比喻和这个绵羊与山羊的比喻中,都从不同角度谈到审判。从这三个比喻中,可以看到耶稣审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无论是“五个愚拙的童女“,或是那个“又恶又懒的仆人“,还是被当作山羊的人,他们被神丢弃的原因,不是做了什么不应该做的事情,而是没有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这个观点是耶稣给世人的道德标准,一个颠覆性的变化,从古至今,世人的观点是:不做坏事的人就是好人;而耶稣在这三个比喻中,告诉我们:不做好事的人是恶人。换句话说,在世人眼里,不做坏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做好事是种选择;但在耶稣眼里,做好事是人的本分。这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尤其要认真对待,把耶稣的爱带给我们周围的人,是基督徒的本分。关于基督徒在末世的处世之道,这是最后一篇,希望与兄弟姐妹共勉。
陈俊迈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美国。为教会长老,生命季刊董事。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众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公众号:cclifefl
生命季刊网页:https://www.cclifefl.org/
击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看到生命季刊的视频短片及文章。
使用苹果手机的读者,您若愿意支持生命季刊微信文字事工,请按住下面的本刊微信专用二维码,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为本刊奉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