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聊天对象是在中国做了4年外教的美国女孩--乔伊(应访谈者要求,此处使用化名)。趁着学校春节放假,她在四年里第一次回到美国家乡看望亲人朋友。
我本来提出的约谈地点是在Panera Bread的,但她想改在快餐店wendy‘s,因为觉得价格更公道。

回想我和她的初次见面,可以回溯到2014年的一次夏令营活动。我当时跟着美国朋友去参加了一个位于田纳西州森林深处的全世界最大的树屋的露营活动。

↑这间雄伟的树屋建造于九十年代早期,均由再回收木材组成。


其中有一项活动是大家分头打扫营地卫生,当时乔伊和我,分到了同一个小组,负责捡周边一处草地的垃圾。

当时地上有五颜六色的野花,于是便聊到了颜色在中文、英文和西班牙语的发音话题。就这样,我便在捡垃圾中,从她那里学会了我第一个西班牙语颜色 ro(这里是颤音)~~~ho~ 红色,她也记住了她人生中第一个中文颜色发音hong se “红色”。


四年以后,又聊起这个话题,她说当时她刚到中国,才意识到她记住的中文单词竟然是个颜色 hong se,也让初次见她的中国朋友吃了一惊。

原来当时在野营的她,刚刚从西班牙语系毕业,正在找工作。
八月份的时候,她妈妈的妹妹从一个在昆明工作的朋友那里得知一份去中国当外语教师的机会。刚开始,乔伊是拒绝的,把介绍信放在了一边,从没想过会去地球另一端的一个国家当老师。是乔伊的妈妈一直在鼓励她考虑一下,因为她和她爸爸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从上帝那里得到一种启示,就是预备好,有一天她的女儿会到海外去生活。
随着投的简历石沉大海,内心也逐渐着急。她便想着试试看,联系了这份工作的负责人。原来对方要人要的挺着急的,只给了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一个月以后,她便坐着飞机来到了中国西南某省份的一所高中报到。
回想起第一天晚上,她说学校老师给她和其他几个外教接风聚餐。那是她第一次见到中间带转盘的圆形餐桌。


这次她回来,很多美国朋友问她,中国是怎样的国家,她只能无奈的笑笑,这就跟中国朋友问她美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一样难回答。因为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太大了。她知道北上广可能像纽约,但其他城市又会与北上广很不同。她说她只能给朋友们讲讲自己居住的城市是什么样,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什么。


她日常的生活其实和在美国的时候差不多,都是平时上班,下班后去一下健身房,或者去夜校上上课。学校里还有个英语角也会邀请她去带大家。


她说她在中国很难跟中国的同龄人交朋友,因为她发现周围九零左右的人普遍像个孩子,尤其是女生,都是说话娇滴滴、可爱、但没有主见的那种,她不理解为什么都二十多岁了还要像个孩子。。。


要说方便的事,就是能用手机消费了,不用带信用卡。而且菜市场的水果便宜且新鲜。她很喜欢吃荔枝。

↑她带了一套人民币回来,给美国朋友们展示
只是她没有身份证,所以每次想做高铁出门买票都不方便,或者去银行办理业务也很不方便。她最难以忍受的是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总要两个多小时,其中一半时间是在排队,另一半时间是那个小城市里的柜台业务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美金业务。


她平时每天基本都会跟妈妈打字发信息,每周都跟家里视频一次,用的是微信weichat哟。

这是她在中国最喜欢的一些APP。

她来中国半年后,是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当时遇到了很大文化上的不适应。觉得听不懂,讲不明白,衣食住行都不习惯,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捡到一只猫,便收为宠物,自此在中国的家里便多了份牵挂,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到她这次回来美国,她已经有三只猫啦,这也是鼓励她快点回中国的原因之一。

我们聊到美国常见homeless流浪汉的问题,她说她不确定北京上海会不会好一些,但在她生活的城市,流浪汉也是常常见到的,而且多数是些翻垃圾桶捡垃圾的老人。

她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老人没人照顾,政府也不管。更不理解的是,她有见到大街上有残疾儿童在乞讨,也没有人过问。她还听说有些儿童是被拐卖来,弄残疾后,又被人强迫在街上乞讨的。。


她其实从不相信美国媒体上关于中国的报道,(这是美国人对待新闻的普遍态度,认为新闻媒体只是提供一种观点,在没有充分的证据之前或者自己亲眼所见,都是要批判地去看)不相信自己没经历过的事情,也不太去论断其他国家,是我周围美国人的普遍态度。


她觉得百度翻译很好用,因为可以有拼音,其他翻译软件往往没有拼音,查得到意思,但不知道怎么读。而且用百度搜汉字可以看到这个字的动画版的笔画顺序,她很喜欢。


但百度搜索并不好用,有太多她不了解的广告。但因为在中国不能用谷歌,所以她一般用微软公司的bing搜索。
另外她很喜欢微信weichat的另一个地方是,她可以用微信跟所有中国人方便的打字交流,因为长按文字可以自动翻译。
她的外教合同是每年一签的,所以这次回中国后,她想去其他大点的城市找找工作,换个环境了解一下中国。
让我们一起祝福她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