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简单的例子,开车的人,突然没车开时,第一个想到的很有可能是打车,最后一个想到的是骑车。为什么呢?
因为时间概念不同了,同样一天时间,开车的人,能比坐车的人,多做很多很多事情。一旦时间概念不同,整个世界就不同了...
以前没开车之前,上班的路上所花的时间是1个多小时。后来有了车,同样的距离只需要20分钟。因此在我的脑中,“去公司”是一件需要20分钟做完的事。
有了这个概念的改变后,整个生活节奏全部被改变了...
没车的时候,今天上午在城北有约,下午就不会安排城南的事情,一定会放到第二天去处理。有了车以后,上午城北办事,下午城南办事,晚上还能到城西吃个饭看个电影,再回城东的家。
这就是“距离”的概念改变导致“时间”的概念也改变了。
路程在1小时以上的出行,如果搭地铁、乘公交,那么事情办完以后你几乎不会有兴趣再策划紧接着的下一个活动或出行,因为太累了,会让你有2个小时路程的消耗预期,回程还要坐1个小时车呢!
如果是2个小时的单程呢?也许看起来就好像是要到另一个城市了...但如果你开车,那就不同了,原本1-2个小时路程的地点,也许开车都不到1个小时。
这就直接导致工作效率、工作量和工作成果的重大变化!
工作越远,工作时间越少,精力越多耗费在路上,上班就越累,那么工作上的良好发挥就受到越多的阻力,这就更加负担不起距离近的房租...就更加会找远的工作。
这绝对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开了车,改变了时间概念,实实在在的,你选择参加或不参加的活动半径,从1小时车程,变成了20公里内。现在你打开地图看看,20公里方圆的区域,是不是在没车之前,大部分地方都没去过?
以前的你用“路程耗时”来思考:
1小时以内车程的地方,愿意去。
现在的你用“距离”来思考:
一小时20公里车程,半径不超过20公里的任何地方,都愿意去。
半径20公里能包含整个市区,但车程超过1小时的地方,那多了去了...这是“时间”和“距离”概念的转变,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好处。
这才仅仅是出行效率的提高而已。一旦时间概念转变,随之而来的空间概念也会被改变。
这个空间就是你所居住的城市。
以前没有车,只知道1路公交去东面几个地方,2路公交去南面几个地方,所有对城市地理的认知,都停留在几个地标位置上。
这就好像现在问自己家里的老人,认识哪些好吃的馆子,他们只能说得出家里附近地区的一些老馆子,新开的他们都不一定知道,不在家里附近的就更加不熟悉了。
开车以后,视野开阔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首先是经济区和生活区的概念,你会把城市划分成一个个功能模块,并更加高效的寻找模块中的重点位置。
比如陆家嘴金融服务区,外高桥保税区,虹桥交通枢纽,一看就知道是干嘛的。
其次是市区和郊区的概念,你能够笼统的判断出包括衣食住行的物价、城市发展程度、交通便利程度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来帮助自己决策。
看上去这些划分方法和评价系统,是通过城市的建设形成的,跟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没有关系,但是一个只知道有哪些地铁线路,公交站点的人,仍然是用“点”的概念来了解城市,而开车则是“线”。
最直接的生活场景,就是租房了。不开车的话,要不租公交车站附近,要不租地铁站附近,再不行,也要租附近有膜拜单车的房子吧?但是附近有公交有地铁的房子,租金都是水涨船高...
开车的话呢?随便住哪都行啊,哪便宜住哪...找工作也是一样的,公司附近有公交地铁的,可以考虑,附近没有的也只有开车的人会考虑...
但开车也有一些代价,与汽车有关的事情会多消耗你的精力,比如加油、停车、洗车、保养、维修、保险、扣分罚款、交通事故、堵车,以及汽车买卖、上牌、过户等问题。
然后每次出行,从考虑有没有公交地铁,变成了考虑有没有停车场。这也是不得不承担的代价。
汽车给你带来的认知上的改变,除了“时间”、“空间”和“距离”概念的转变外,另一个更大的转变是“安全意识”的补全。
开车以后才明白,每一次闯红灯没有被撞死,不是因为路上的车在减速和避让你,而是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视力,能够提前观察到你。
开车以后才明白,马路上那些骑车和跑步的人,身上绑着会闪烁的灯,背心后面贴着反光材质的亮条,并不是为了彰显运动装备的专业,而是想要让所有的汽车驾驶员能够看到他们。
开车以后才明白,那些遇到非机动车道上面有障碍物就往机动车道上借道的电瓶车,是多么的无知和无畏,有些甚至还两辆电动车并排借道走!
设想一个场景,你是一个没有驾驶过汽车的人,坐在同事的车里正看着手机,突然一个急刹车,坐在驾驶位的同事破口大骂车外的行人,傻X、找死等一系列粗话脏话脱口而出。

而你心里一定会非常的不理解这种行为,不就是一个横穿马路的人吗?不就是骑的电瓶车没有开灯吗?不就是稍稍闯了个红灯吗?至于那么大脾气吗?这个同事肯定素质很差,以后少接触...
突然间你的人设变了,你化身成为了那个坐在驾驶位的人,你的同事则坐在你的副驾,一副老司机的架势,提醒你各种路口的视野盲区,希望能让你安全度过新手期。
刹那间一辆不开灯的电瓶车,在晚上高峰期的路口闯了红灯,不巧的是你没有看到他,迎面撞了上去...砰的一声巨响,你意识到自己撞了人,咒骂着那个不长眼睛的闯红灯的混账,为什么倒霉的就偏偏被你给撞了...
你流出了悔恨的泪水,后悔自己没有听副驾的老司机,经过路口的时候收一收油门,左右观察一下路况,后悔当时大意的自己做了无法挽回的事情。
喂...喂...到家了啊~喂...
你睡眼惺忪的打了个哈欠,麻的,刚才是个梦?卧槽,还好不是真的,吓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想象都后怕,以后开车一定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还有,回家跟经常骑电瓶车的老妈也要多叮嘱叮嘱,一定要小心,晚上一定要开灯,一定不能闯红灯,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的认为马路上的司机会看到每一辆电瓶车,并及时踩刹车避让。
对于安全的认知,我想每一个司机都有这种体会:从驾驶员的视角,从行人的视角,从非的机动车的视角,只有充分了解这三种视角,才能补全交通参与者对交通安全的认知。
行人和非机动车这两个身份,从小就经常体验到,坐在爸爸的自行车里,走在路上,甚至踩着滑板、站在无人车上过马路。
但自从开了车,才知道马路有多危险,才知道汽车驾驶员的视野是如此的狭窄,反光镜根本看不清,挡风玻璃是减速玻璃,体感速度比实际速度慢得多,还有刹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开车都给人带来了什么呢?
开车改变了你的时间概念,让你在一天中可以做很多件事
开车改变了你的距离概念,让你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
开车改变了你的空间概念,让你不再受到公共交通的限制
开车补全了你的安全意识,让你以全面的视角决定参与交通的方式
虽然开车也付出了极大的成本,但是成为一名驾驶员让我经历了更多。
就像自己动手买菜烧饭洗碗后,才发现母亲当年是多么辛苦,不再轻易要求今晚一定要吃到肉或者虾,就算要求,也会陪着一起买菜、帮着一起洗碗。
因为经历而成长,开车是一件真的好事,当年学驾照真明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