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极子按:那些甘愿放弃自由乞求集体保护的人,到头来既失去了自由,也得不到来自集体的任何庇护。
傲慢、叛逆、癫狂、自恋、变态……但凡您能想到的描述心理疾病的形容词,都有可能成为对天才的前缀修饰语。并非因为天才生下来就充满负能量、没情商、不合群,怨只怨创造力与集体生活是一对天然的死对头。
▲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北的“桂尔公园”(建于1910-1914年),安东尼·高迪设计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这位艺术大牛,似乎患有严重的自闭症:一生只倚重一位好基友,只通过两个书童看世界,甚至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老哥依旧稳……
1926年6月7日,巴塞罗那,尚未峻工的圣家堂大教堂工地附近,一位老人被有轨电车撞到了,失去了意识。众人看他衣衫褴褛、身无分文,又没有任何证件带在身边,于是就断定他是个乞丐,一个不折不扣可有可无的非高端人士。老人因此被撂在事发地点好几个小时,没有得到任何有效救治。直到三天后老人去世时,人们才发现他是巴塞罗那城永远的骄傲——一代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安东尼·高迪
▲  无冕的掏搞之王——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1852-1926年)
如此落落寡合、孤独古怪的高迪为什么会在死后令巴塞罗那市民痛惜不已呢?这话还得从1814年谈起:那一年拿破仑在枫丹白露宫签署了退位诏书,法国大革命造成的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动荡终于告一段落,19世纪的欧洲从此享受了百年太平。日子一太平,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装点生活。艺术家们,尤其是建筑领域里的艺术家们,顺应时势,提出了“整体性艺术观”,主张艺术与生活相互融合,倡导人们去追求“春风入小楼,如在画中游”的生活情趣。
▲  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巴约之家”(建于1904-1907年),主要由安东尼·高迪设计
▲  “巴约之家”的内部装潢,总而言之特别特别适合为前女友办一场扎心的婚礼
那个年头巴塞罗那城里的富翁很多,每个富翁都想通过盖豪宅来彰显财富。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资本的力量催生出一大批建筑设计师。那时学建筑的就像国内前两年学IT的人士一样风光:吃馒头拉花卷——赚(转)了!但在当时巴塞罗那的建筑界人们只能记住两种人:一种叫高迪,另一种叫其他人
▲  高迪设计的“米拉之家”(建于1906-1912年),屋顶上站着一排准备去收保护费的烟囱们
高迪的设计风格……怎么说呢,如果我们不想用“野蛮”一词来形容的话,比较贴切的应该就是“勇猛”和“掏搞”了。
▲  “桂尔公园”(建于1900-1914年)里的“蝾螈喷泉”同样是一个掏搞爆款
高迪1852年出生于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一个铜匠世家,他的爸爸、爸爸的爸爸以及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全都靠制作铜质器皿、机器铜部件和屋顶铜皮度日。铜艺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手工业之一,从古埃及一直绵延至今,希伯来人的《圣经》对铜匠也多有提及。高迪就是在这么一个泛着神秘古铜色、充满曲线、叮当作响的铜匠作坊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  用传统工艺制成的铜风向标
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之于天才的养成,犹如优质的橡木桶,若肯假以时日,等上十几二十年,便可酿出酒体饱满、气韵馥郁的单麦威士忌。关于古老而神秘的铜匠铺的原生记忆,日后沉淀为高迪对建筑装饰中铁艺、曲线和拟态的偏好。但这只是童年经历对高迪后来创作中技术理念的影响。建筑艺术若只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未内化为“道”的话,那么建筑设计者是不可称为大师的。究竟是什么让高迪在童年时代就早早地朝闻道了呢?
下期预告:没有闭关自守何来脑洞大开
往期文章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