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踏
相信每一个在科研之路上孜孜以求的人都遇到这个问题——想到了一个那么哇噻的好选题,高大上哎地儿(请自行补脑英文单词)!Biu~Biu~ Biu~实在太棒了,哇哦,填补空白了哈!《中国社会科学》哈!
然后,满怀激情、神情激越,还夹杂着各种可以描述的野心和不可描述的幻想,落笔,去写这篇注定会让你成名立万的论文。
然后,少则两个小时,多则一个星期,就,没有然后了……什么?你只写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写不下去了?额,好吧,你赢了。
这玩意写起来咋特么这么难?
这篇文章就是想要告诉你,在没有然后之后,该怎么想、该怎么办。
必须承认,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而绝大多数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是这么想的:
就事论事型想法:额,看来这个东东比我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容我缕一缕思路啊。要不,我先去喝杯咖啡吧!……喝完咖啡之后,这篇论文就更加没有然后了。
自我否定型想法:哎,这么好的哎地儿,就是落不到实处,看来我真的是没啥天赋啊,根本就不配做学问啊……生无可恋,来生再见。
吐槽愤青型想法:我擦,我靠,我去……这该死的科研体制,我特么的怎么走上这条(此处省略666个字)道路了呢,卧槽槽槽槽槽槽槽槽。
怎么样,看着眼熟不?就是这些想法阻挡了你奋进的脚步,扼杀了你的学术成长之梦。
记得美国成人教育(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先生曾经说过:转变思维方式,你的人生会减少85%的烦恼。下面,请允许我告诉你该怎么想:
001 学会接受,接受论文就是会写不下去的事实。
论文写作和任何一种写作一样,是艰苦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任何一种创造,都很艰难。你所遭遇的这种情况不是特例,而是常态。事实上,在老踏还是小踏和中踏的时候,也会经常写不下去啊。甚至,就算到了现在,也还是经常会写不下去啊。比如现在这篇推文,我也是写了好几次又放下啊——现在,我正坐在飞往浦东机场的飞机上呢,一边看着花容月貌的空姐浮想联翩,一边硬着头皮接着往下写啊,我特么的容易吗?
写作就是这样。写作,就、是、很、艰、难。
002 计划是永远赶不上变化的,计划,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要知道,写作计划是永远赶不上写作中遇到的那些变化的——可那些让你怀疑人生的变化,恰恰为你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出口。别忘记那句话: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啊。就算你睡不到范冰冰,能睡到李冰冰不也挺好的吗?
你得知道,写作过程是不会按照原计划来进行的,包括论文框架和主要观点,一切都会改变——变化才更接近论文写作的真相,事实上,这也是人生的真相。要提醒自己:虽然你完成的不是计划中的那篇论文,但你会得到一篇更好的论文。
003 坚信你会写出一篇论文,哪怕它和预想的不太一样。
预想是要写五点的,结果只写了三点,三点式,碉堡了,比基尼了。那么,就承认你的论文就只有三点的事实好了——并且坚信,这三点的论文是最性感的。不太一样,太不一样,都不等于不好。比预想的五点论文,更好。
你虽然没有完成当时预想的那篇论文,但是,你完成了另一篇论文。而你所完成的这篇论文,是更具文献支撑的、更接地气的,好文章。
004 别幻想一鸣惊人,也别奢求字字珠玑,放下苛求,先完成它。
记得,完成就是最好的结果,是美好的事。别苛求质量,好论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可不写出初稿,就无法修改啊。所以,先写出初稿,然后再假以时日,慢慢打磨。
好吧,让我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
接受论文写不下去的事实,这是常态,而非特例。
按照正在发生的变化来不断调整你的论文,坚信每次调整,都更有利于完成它。
别让完美主义的倾向摧毁你完成论文的野心。
完成,就是一切。
好了,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下面我就要和你谈谈该怎么办了。
怎么办呢?
究竟该怎么办呢?
究竟该特么的,特么的,怎么办呢?
……
还在想?……我也真是服了你了,你居然还在想该怎么办吗?是不是想让我打你的屁屁啊?
去!!!
写!!!
呗!!!
……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那些在学术成长道路上孜孜以求的人。
如果你愿意打赏,那是我的荣幸,也是你的荣耀——你是知识付费时代的弄潮儿,你知道怎样用最好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内容生产的尊重。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个人公众号【老踏科研联盟】(ID:tarenerxing)。
欢迎加入我们,我们将在每周一到周四谈「学术成长」,每周五到周日玩「文艺狂欢」。
投稿、转载、咨询与商务合作,请点击“进入公众号”页面右下角「联系老踏」查询相应信息。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