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不成美国人,也早就忘了中国人是什么滋味儿了。
这是来自90年代热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这部讲述一批北京人在纽约奋斗与挣扎的电视剧曾经感动了很多人,然而如果把这部戏放到现在,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二三线小城的北漂、海漂,深漂们,或许同样也可以将这段台词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
是啊,之于我们这些外来的打工者来说,我们终究变不成地道的北京人儿,阿拉再怎么说着上海话也不会是正宗的上海人,我们更对深圳这座本就无根的城市难以适从…
而更为可悲的是,漂泊在异地多年的我们,也早已经淡忘了身为故乡人该拥有的滋味。
如今,年关将至,在外的游子回家的路途也越来越近了,而家却已然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
"离家的孩子流浪在外边,没有那好衣裳也没有好烟…""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每每听到这些熟悉的歌词,总能想起90年代的时候,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打工谣。如今,时光荏苒,我们这帮90后,出来早的也已经在外漂泊多年了…
回过头来再听着这些童年时光耳熟能详的歌曲,除了对儿时岁月的简单追忆外,似乎并不会触及太多内心深处关于家乡,关于家的感触。
归根结底,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当我们每天都能在微信里和远在家乡的父母互动、聊天的时候,当我们网上订张高铁票便能火速回到家中时,这个称之为家或家乡的地方,在空间上的意义已经并不大了,而更多的是关于时间,关于过去的记忆,关于当下的现实。
过去的记忆纵然美好,然而终究已逝,无病呻吟的哀思也只是让凋零的现状徒增了几分狗血的凄凉,这样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春节感怀总归还是少了些纯粹的真实感…
不妨来看看现实。
最近朋友圈开始刷起了一篇《儿子,妈妈吃完饺子就跳楼了……》的文章,而标题所说的故事主角,是一个来自深圳的外地务工人员家庭的母亲,这位之前拥有一份20万元意外险的母亲,为了能够帮儿子治病筹钱,一向节俭的她在破天荒买了两份水饺吃完后便在阳台上纵身一跃…
然而,在遗书中斩钉截铁的写着:"你放心,妈一定会帮你筹到那个治病的钱"的这位仁慈的母亲,却永远不会知道,那份依靠自己自杀的保险根本得不到任何赔偿,且早已经过期多时。
贫穷,是一种让人想象不到的绝望。
我不知道为何临近春节,这个早已经过去两年的真实故事会再度刷屏,掀起我们对处在社会底层人群的怜悯。
殊不知,类似这样心酸的故事实际上每天都在上演,只不过是各有各的无奈,各有各的悲哀。
就在2月12日晚上,北京一名男子在列车进站时,忽然翻越站台门跳入运营轨道正线,列车紧急制动。随后,站台上出现感人的一幕:地铁员工、正好途经此处的一队武警战士,以及站台上的乘客,近百人合力推动列车,架空一侧,将乘客从列车与站台缝隙中救出。
与这位仍然无法得知为何寻死的男子相比,几天前在武汉那位跳轨轻生男子的剧情似乎就更为荒诞了。
2月8日下午,一男子从汉口友谊路轻轨站翻上一侧挡板,欲跳轨轻生,最后被站务人员制止。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名年仅33岁的姚姓男子,轻生的念头却只是因为自己迷上买彩票欠下六七万债务,压力很大自觉愧对父母妻儿。
而再往前推几日,"成都女子跳楼未遂,看热闹的却坠楼摔死了"的新闻也在霸屏,只不过事情最后的真相据说是,一位40来岁的女性因公司某人私刻公章导致资金流问题,与同事合谋决定用跳楼来威胁负责人出面处理。结果警察在跟那位女性谈判,准备气垫的时候,斜对面突然一位男性掉了下来。而有知情人士网络留言说,跳楼的男子得了抑郁症,因为被对面跳楼的女性刺激到,所以直接就跳了。
二、
往往面对轻生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连死都不怕的人,为什么都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呢?
可是我们终究还是无法明白这些堂堂七尺的男子汉,为何会选择在接近年关的时候,纵身一跃,寻求死路,
或许,是快过年了,回家需要很多钱,令他们压力陡增;又或者,工作了许久,仍然难以在这座物价高企的城市生存,年复一年,一无是处的惆怅,亦或是,家中亲人患疾,无法支付巨额的医药费,感怀的绝望….
无论是什么,总归现实给了他们太多不能承受之重,也让他们陷入到盲目的焦虑之中,难以解脱…
所幸的是,最终两位跳轨的男子还是被救了,而接下来的生活也还将要继续…
可是不禁还是要问,到底人生在经历什么时,才会觉得生活从此一蹶不振呢?
穷人如此悲凉,那些所谓的中产阶级们又何曾不被命运裹挟。
这几天,《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同样也在刷屏,文章作者用了2万多字细致的描述了自己岳父在29天时间里,从患上感冒到多次转院进ICU到人工肺再到死亡的经历,全篇文章客观理性,真实而又充满冲击,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现实的骨感与苍白。
尽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从事着光鲜亮丽金融工作精英人士,可是在高昂的医疗费用面前仍然杯水车薪,所有的积蓄勉强也只能撑上一个多月。而除了资金问题,一盒难求的达菲、只能找关系才能拿到的病房床位,要动员亲朋好友去献血才能换回的用血额度……
一幕幕细节展现了这社会荒诞的剧情之余,还尽情的演绎出了如此充满无力感的人生。
或许,之于种种,我们才会真真正正的去理解《银魂》里那句经典的台词: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在这个即将迈过新年的时刻,刷着这些热闹的社会新闻,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仔细想想其实离我们又何尝不是很近。由此难免也会顿感人生悲凉,想起活着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那么,不如回家吧!
回家,离开那座融入不进的大城市,回到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回到那个曾经避风的港湾,重新找寻生命的意义。
在这样一个幸与不幸的时代,我们不可避免的成了一名游荡的浪子,面对外面的浮华喧嚣,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或许回到家里多多少少还能有些情感的蕴藉。
可是等到真的到家的时,那个家还是自己在外地心心念念的家吗?
看着父母容颜老去,步履蹒跚,在看过大千世界的眼里,我们已经再也找不到半丝一毫父母年轻的身影。
父母真的老了!比起平日里在视频通话中的影像,亲眼所见的真实,才会如此触动内心。
然而这个时代,已经不像多年前那些外出务工者要一年才见一面,或者每个月才能打次电话,通一封信。今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与父母视频、通话,所以情感并不会如当年那些离家游子们来的深刻。
于是乎,回到家,父母简单拾掇一下,做顿好吃的,似乎并不会有当年"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思亲之苦要互相倾诉,反而表现的是一种出奇的平淡。没有了儿时的粘人,也缺了青春的炙热,少了曾经的叛逆,也多了几分长大的沉稳,一切就是这样,处在一种无所适从的小确幸里。有满怀的惊喜,也有深深的不安…
或许转过头来,到家的第二天,便是父母催着结婚,逼着相亲的絮絮叨叨,让我们开始不甚其烦。
而当我们失去所有的耐心后,父母又会突然变得小心翼翼,仔细掂量着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在我们的强势中,这些曾经家中的顶梁柱们犹如犯错的小孩子,变得越来越敏感,生怕失去了我们的欢心。
突然想起龙应台《目送》里的那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如此种种也让不禁让人有一丝哀伤,其实我们已经离父母越来越远了。
可是老去的他们,却只有我们了!
四、
家人已远,家乡,故人又何尝不是。
贾平凹曾经说过: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
故乡一直以来都是在外游子们骸骨和灵魂的皈依之地。然而今天当这个狂躁的国家在经济的狂奔突豕中,我们曾经的家乡早已经由内至外的发生了深刻变化,早已经失去了古老乡村的模样,也没了昔日的质朴和纯真。
在物质富裕的表象背后,传统道德在这里式微,回到家中,熟悉的乡亲们也早已变得无比陌生,酒桌上,牌馆里,攀比、炫耀、偏见、猜疑、嫉妒种种,精神的颓废,让我们归乡的灵魂无处安放。
物也不是人也非,梦牵魂绕的乡愁,在物欲横流的浪潮中已然是一个莫大的笑话。
有人说: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有故乡而又不幸遭遇人为的失去,这是一种双重的不幸。
今天,当我们从大城市回到故乡,看着依靠过年而烘托出的表面繁华,实则衰败的景象,看着浮躁的人情世态,不禁也会怀疑,这真的是我们所留恋的故土吗?
当田园牧歌、鸡鸣狗吠已经在钢筋水泥拔地而起中成了奢望,当原始的精气神已经在利益的纠葛里荡然无存,我们谁都没能逃过那蔓延的乡土沦陷...
于是到最后我们逼不得已也成了家乡的过客。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当初为何出发。
我们已经出发,可是再也回不了头…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
五、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或许,之于人生,真正意义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却依旧热爱着生活。

【作者简介】
Chives | 格隆汇·专栏作者
游走两地市场多年,守正大于出奇
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精华推荐
中国没有马斯克
未来5年,谷歌年化增长还有多少?
12倍PE的苹果:是投资者的保守,还是人类的无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