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文字,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
许多人热爱音乐,许多人喜欢教学,徐州姑娘吕皎月享受把二者结合,在纽约一所双语学校用中文教音乐,用音乐促进中文学习,身体力行地将中国传统音乐精髓传递给更多海外人。
 Make A  Decision 
空白
我从小喜欢音乐,四岁时自告奋勇的要学钢琴,本科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的还是钢琴,后来我在纽约大学读研究生念的是钢琴方向的音乐教育。
由于机缘巧合,我在18岁时候幸运的接触到了古琴,并瞬间对古琴从热爱到痴迷,从而开始系统专业的古琴学习。后来,幸运又再次降临到我身上,我开始学习并演奏筑——一件在战国和秦朝很风靡,而后在世间消失,直到2009年才得以复原再现人世间的乐器。
我对古琴的音色很着迷,如果说钢琴是一种大众演奏性乐器,那么和钢琴相比,古琴则更为私密;古时文人雅士,邀三俩挚友,于林间溪上,饮酒赋诗,兴致时抚琴而歌,分享各自最本真的内心情感,寻求最深层次的精神交流;当然,抚琴更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
我和古琴
古语有云,琴者,情也。情以达意,借情以言性,可以观教化,摄心魄,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抹、挑、勾、剔、滚、拂、吟、猱间,弹的是曲,抚的是心,得到的是平静和力量。我可能是一个内心有叛逆因子的人吧,钢琴是我父母要求我坚持,但古琴是我自己着迷其中。
恋上古琴
世界巡演
传播中国传统音乐
空白
带着对古琴的热爱,于2014年从纽约大学毕业之际,我在卡耐基音乐厅举办了一场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音乐会后,我陆续收到了欧洲多国的邀请,进行了一系列的个人独奏巡回音乐会。
那两年的时间里,我的角色是职业音乐会演奏家。几十场音乐会中,我尽情的享受着把古琴的奇妙音色和珍贵的音乐意义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给世界各地的观众,很多人也因此认识了我,我常常感激自己的幸运,让我在这样的年龄有如此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
2015年春天,我刚结束伦敦的一场音乐会回到北京,突然收到了大都会博物馆的一封邮件,他们表示想邀请两位中国音乐家拍摄一组展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宣传片,经过再三斟酌,选择了古琴和琵琶。
受邀录制琵琶宣传片的是世界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吴蛮老师,而我被邀请弹奏古琴。当时真的觉得天上掉下了一块巨大的馅饼,结结实实的把我给砸懵啦,吴蛮老师代表着我们业界的顶峰,她五次获得美国格莱美唱片“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提名,还是享誉国际的大提琴家马友友《丝路音乐计划》中重要的创始成员,她在东西方音乐合作中“寻找音乐的共同根源,开创新的音乐语言”。
为大都会博物馆拍摄古琴宣传片。
我感受到无上的荣幸,当时拍摄的宣传片现在还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官网上。
在两年的世界巡演过程中,我一次次的感受到了将古琴音乐传递给他人的快乐,感动和震撼。
古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拥有着崇高文化地位,常被文人吟唱时用作伴奏乐器,2003年11月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古琴被列为第二批世界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世人对古琴充满了好奇。
巡演过程中,我慢慢感受到,在大舞台上演奏固然好,但如果有一种更持久和稳定的形式将古琴、筑这些传统音乐教授给更多人,特别年轻人,那么几十年后,我们的后代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这样的艺术精髓。
纽约国际学校2017-2018全家福
2016年四月,在结束一段世界巡回音乐会的旅程回到纽约后,我在帮助一个学校介绍书法艺术的活动上,偶遇一名在曼哈顿上东区双语学校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New York(纽约国际学校)的中文老师,她问我是否有兴趣做一名双语音乐老师,就是这样,好像命运早有安排一样,我从一名职业音乐会演奏家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
卸下光环
用中文教音乐
转换身份
空白
我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用中文教音乐,在我看来,要学好一门语言,不应该只是单纯学认字,背词语,读句子,应该把语言的学习融入到生活大环境中。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后来的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有自己蓬勃灿烂的音乐舞蹈形式和代表乐器。而当代中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民族音乐舞蹈和民族乐器更是丰富多彩。
每学期,我们都会选择不同的朝代,民族,和主题,从而系统地探索,了解和学习相应的音乐,舞蹈和乐器。
2017至2018学年,我有三十多名学生,从小班到二年级,孩子们每天有30分钟的中文音乐课,课程内容包括唱中文歌,跳中国传统舞蹈、认识并演奏中国传统乐器、学习简单的中西方音乐史和乐理等。
中班中文音乐课。
这学期我们涉及的乐器有古琴、筑和葫芦丝。古琴是汉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筑背后有著名的荆轲刺秦王和汉高祖刘邦击筑唱大风歌,葫芦丝属于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乐器,同时又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在学习时可以结合很多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趣味故事。
因为目前孩子们年龄偏小,我们会学一些耳熟能详的美国儿歌,但歌词是中文。他们熟悉旋律,就会更容易接受。当然,我们也会学例如《春天在哪里》,《我是一个粉刷匠》,《恭喜恭喜》,《找朋友》等脍炙人口的中国儿歌。音乐史和音乐理论方面,我们和其他学校一样会学习西方音乐史和一般的乐理和五线谱,但是我们也会学习中国的五声音阶,燕乐,清乐和雅乐等。
在舞蹈方面,去年中国新年音乐会,孩子们表演了新疆舞和傣族舞,今年,我们会表演传统古典长袖舞。中国古代的舞蹈中有很多长袖飘飘的元素,而《韩非子·五蠹》中,更有“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文字记载。
我教学生们如何跳汉代长袖舞
我的家乡江苏省徐州市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在徐州市的博物馆和汉画像石馆里,常年陈列展着一些陶俑,玉舞人和汉画像石,可以清晰的分辨出他们在跳长袖舞,这种舞蹈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楚,成熟蓬勃于汉。
从小这些窈窕娇柔,云袖长襟的舞蹈动作就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我在教孩子传统舞时,都会普及与舞蹈对应的朝代的历史故事或民族风俗,虽然这些故事都来自中国,但孩子接受起来却很快,舞蹈动作的学习速度也很快,我希望他们在跳舞时会想象故事的情节、人物和话语,有了这些理解后,他们会更容易在舞蹈中表达出故事性,使得表演更引人入胜。
刚开始,其实多多少少还是让我有一丝惊讶的。后来,我发现孩子们是最不设防的,他们没有先入为主的观点,他们永远抱着开放的学习心态,对各种族和国家音乐和文化都有无限的包容和热爱。
在纽约,双语学校还没有成为主流,但我们学校希望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学校的孩子对于所学的语言充满自豪感。有时带着他们去音乐厅或者博物馆演出或去中央公园,但凡他们看到亚裔脸孔的人都会特别积极地开口和别人说中文,这就说明学生有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出去。
作为音乐老师,我一直想方设法带他们去参加各种中国文化活动。前段时间,我们去了皇后区博物馆(Queens Museum)的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活动,孩子们表演了吹葫芦丝,还唱了中文歌。
之前我们也有参加纽约大学的青年艺术家音乐会,以及书法展。孩子们看到自己写的毛笔字和画的水墨画熊猫跟很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一起展出,感到非常的骄傲。
我们纽约国际学校坚信,通过语言的桥梁,接触到各种形式的中华艺术文化,通过学习各种传统的中华艺术文化,激发孩子们更大的兴趣,使他们从而自发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索。
使用
“音乐”
促进中文学习
空白
我在纽约大学学的是音乐教育,这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教音乐,另一层意思则是以“音乐”作为一个工具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包括语言学习。
我觉得大部分孩子都是喜欢音乐的,音乐给人一种可以参与互动的感觉,可以以趣味性的方式把比较枯燥的东西掌握。
举个例子,我要教孩子认识脸上的不同器官,比较机械的方式是直接告诉孩子某一个部位属于什么器官,但比较灵活的方式是把器官串成一首旋律,比如“眼睛鼻子耳朵”,一边唱一边手指这些部位,孩子们就特别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他们在无形的朗朗上口中自然学会了这些器官部位,没有额外花时间刻意记忆和背诵。
我在做音乐教学时,特别注重用简单、家喻户晓和这些孩子们从小熟悉的旋律教他们歌唱。我还经常用充满趣味的方式教学,现在有两个小姑娘对绕口令特别感兴趣,她们正在学“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等绕口令,觉得特别酷,我还教她们女子组合SHE的《中国话》,在如此欢快的旋律中,孩子们十分享受学习中文的乐趣。
通过音乐舞蹈和器乐的方式,使得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学习过程更有趣味性,孩子更能体会到互动和参与。同时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热爱和包容。
助特殊儿童
减缓身体痛苦
弹古琴
空白
我一直相信音乐有治愈性,而且对音乐治疗这个专业有很大兴趣,我在读研究生时作了一个“古琴对特殊儿童的影响”的课题研究,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让我为之动容,但有一个故事坚定了会一直服务于特殊儿童的想法。
当时在我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一对六个月大的龙凤胎,在出生时有药物问题导致身体各项技能发育迟缓且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而且其中弟弟更为严重。他每天要带一个类似于头盔的帽子保护头部,脚上有一个24小时监控仪器,监控他的身体运行。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觉得他特别可怜,每隔大概5分钟,他就会因为身体带来的不适感而哭。我当时的一位导师一直尝试用吉他来对他进行音乐治疗,希望减少他的痛苦,然而成果却不尽人意。
我坚信古琴会有效果,于是开始每周二次,每次1小时的实验,刚开始孩子并没有给出很明显的反应,大概三周后,孩子每次哭的间隔开始慢慢变长,这给我很大的信心。
大概两个月后的一天,孩子先是盯着古琴看了一会儿,然后有意识的伸出他胖乎乎的小手,想要触摸古琴,而那一天,我刚好弹得是《普庵咒》,一首宗教祭祀音乐,很多琴家相信这首曲子有消灾驱邪祈求平安的功效。而我确信,他感知到了古琴的声音,古琴的音色给了他平静和力量。我也看到,那一刻,其他的几位老师都留下了眼泪。
我并非出身于艺术世家,我的父亲是名法官,母亲做财务工作,但他们都非常的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在我从小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父母对我要求很严格,绝不允许我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他们希望我通过学习乐器明白,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轻轻松松学会的,一定要学会付出和坚持。
而同时,学习和演奏乐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严谨和认真的习惯,音符,节拍,强弱变化,表情术语等等,需要肢体,眼睛和大脑的高度协调,这中间一定会有畏惧,有枯燥,有妥协,有瓶颈期,而每一次的反复练习,抵制浮躁,克服疲惫,懂得妥协,耐住寂寞,都是对个人品质和性格的磨炼和成长。
艺术教学两并进
推动中国传统乐器
在海外
空白
这是我在国外的第五年,我慢慢的感觉到了一种使命感,我希望通过演奏和教学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切实的学习中文,学习古琴,学习中国文化。
我会继续我的音乐会生涯,也会更努力的学习做一名好老师。当然,一定也不会放弃为任何一个机会为特殊儿童教育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为职业音乐会演奏家,是美好的。在音乐会的2个小时中,仿佛世界都停止运作了,只有我,只有听众,只有古琴,不同颜色的皮肤头发,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不需要太多的交流,只需要一件乐器,就可以把我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我们随琴音有着相同的呼吸节奏,而这琴音似乎可以穿梭在我们身体骨骼筋络的每一处,让我们变通透,变平和,变质朴,变明亮。每天有无数双闪烁着光芒和希望的纯真眼睛看着你,那是信任和未来。那是你用自己的一点微薄的能量去影响着,改变着这些年轻孩子。
今天,我的希望是让他们有机会学习中文,古琴和一切他们在外面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明天,和未知的以后,我寄希望于他们把这些传播和发扬给更多的群体和族裔。
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类,为之努力奋斗,最质朴但却又最有意义,最让我们为之动容的地方吧。
制作: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