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Public Domain
有哪些外行人看起来很蠢的设计实际上却精妙无比?
知友:萌爷(7600+ 赞同)
看到这个题目,我脑中蹦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它,一项大概让所有机器人和大部分人类都痛恨的发明:验证码。准确地说,今天我要说的并不是广义的验证码 -CAPTCHA,而是 reCAPTCHA)
说它看起来很蠢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吧,第一,丑;第二,原理看起来简单粗暴,一点不「高级」。
那为什么又说它精妙无比呢?
先从 CAPTCHA 说起吧,这是「验证码」的英文名,然而它并不是一个现成的单词,而是一个缩写,什么缩写呢?深吸一口气,跟我念:
Completely Automated Public Turing test to tell Computers and Humans Apart」。
翻译成中文就是「全自动区分计算机和人类的图灵测试」,一下变得高大上了有木有?
相比于图灵测试,在 CAPTCHA 中,人类和机器的角色其实是互换了的,所以它其实属于一种反图灵测试(Reverse Turing test),显得更高大上了。
典型的 CAPTCHA 就是像下图这样,给你一张包含扭曲文字的图片,再给你一个文本框用来输入。
接下来就轮到我们的主角 Luis von Ahn 大神出场了,CAPTCHA 这个名字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出生于 1978 年,2000 年在杜克大学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随后就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
2003 年,他和几个人一起提出了「CAPTCHA」这个提法,但验证码本身是由其他人在更早的时候发明的。
验证码虽然显得又「丑」又「蠢」,但在区分人类和机器这件事上非常有效,所以从被发明开始,每天都在被全世界的网站成千上万次的使用,防止恶意的攻击、注册、刷票、抽奖等等。
Louis 大神就想了,每天有这么多人要一遍遍地去识别一串串字符,能不能把这些脑力、时间利用起来、集合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呢?
于是,2007 年,他创立了 reCAPTCHA。
跟 CAPTCHA 相比,reCAPTCHA 看起来区别并不大,如图:
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待识别的单词从一个变成了两个,然而这恰恰是 reCAPTCHA 的玄机所在。
这个玄机就是,两个单词中的一个,来自于某个真实文本的扫描,而这个文本,可能由于文本的年代 / 印刷质量或者扫描质量的关系,很难用 OCR 技术准确识别出来。
而 reCAPTCHA 做的事情,就是让每一个「挑战」这个验证码的人其实都当了一次「人肉」OCR,「帮助」电脑识别文本的内容。
读到这里你也许发现问题了,既然电脑都认不出来那个词是什么,那么它怎么知道你输入的对还是错呢?
2 个单词中的另一个就发挥作用了,这个单词是 reCAPTCHA知道答案的,如果这个单词你的输入是正确的,那么系统就认为你输入的另一个单词的也是正确的,当然,还会通过把词条分发给多人等办法来交叉验证保证准确率。
通过这种牛 B 的众包(Crowdsourcing - Wikipedia),reCAPTCHA 在短时间内帮助纽约时报数字化了从 1851 年至今的所有文章,共计 1300 多万篇,非常完美地诠释了当时 reCAPTCHA 的 slogan,「Stop spam,read books」,也就是上面 reCAPTCHA 的截图中右下角的文字。
就问你,酷不酷,妙不妙?

知友:Fireman A(30000+ 赞同)
绝对不吃棕色 M&M 巧克力豆的范.海伦(Van Halen)乐队。
美国著名重金属摇滚乐队 Van Halen 的演出合同中有此一条:
演出后台必须提供M&M巧克力豆,但是绝对不许出现棕色豆。如有违反,根据合同,乐队可以取消演出。
实际情形中乐队甚至会借此发飙,砸后台,主办方也只好承担所有经济损失。
这一条款长期被媒体用来作为摇滚乐队耍大牌的典型例子,有传言指某次由于主唱在后台发现了棕色 M&M 豆,大发其飙地砸了后台,造成损失高达八万五千美元(当时是八十年代,八万五千还是不少钱)。
Van Halen 乐队对此从不回应。
多年以后,主唱 David Lee Roth 在自传中揭示了这一无厘头条款的来由:
Van Halen 乐队在当时是把大型摇滚现场演唱会推向高校及二/三线地区的先锋,由于常常会遇到没有处理过这种大场面的承办者,因此合同里有大量条款来确认演出承办者把场地,器材,工作人员安排等等细节都严格按要求准备好。
合同里有成章成章的技术细节,包括场地的承重要求,各类出入口的宽度,电源要求,以至于插座的数量和插座之间的间隔。因此,乐队把棕色豆条款夹带在合同里,以确认承办方是否「仔仔细细阅读了所有条款」。
David 说:「如果我在后台的 M&M 里找到棕色豆,我就会立马知道承办方(十有八九)是没好好读完全部技术要求,我们肯定会碰上技术问题。某些技术问题绝对会毁了这场演出,甚至害死人。」
回到上文,八万五千美元的损失是怎么来的?某次在某大学体育场办演唱会,主唱来到后台,发现了棕色 M&M 豆,当即发飙,砸了后台化妆室,财物损坏大概值一万二。
但实际上更糟糕的是,主办方没有细读演出演出场地的承重要求,结果整个舞台压垮(似乎是压穿)了体育场地面,损失高达八万多。
事后媒体的报道是,由于主唱看到棕色M&M豆后发飙砸了后台,造成高达八万五的损失……
需要声明的一点是,关于棕色豆条款是特意设置的用来检测承办人的手段,消息来源主要是主唱本人。至今我也没有找到其他人(比如队友,经纪公司)的旁证。
因此,不能排除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这一条款确实是用来恶搞/耍大牌的,只是在事后 David 才创造了这种说法,为自己制造一种「貌似疯癫实在精明」的形象。
但是这个反转确实是挺令人信服的,解释也合情合理。在某些商业课程里甚至引用了这一故事,作为运营管理的一个正面例子。
知友热评
隔段时间改下颜色最好。
二杂碎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知乎热门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