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这是一篇26000字的长文。本文作者策划了一年的时间,最终用了一个星期来完稿。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作者以他眼中的东北作为切入,从东北人的生活、工作,到经济政策等各方面,还原一个他所认识的东北。与此同时,作者也以时间为轴,写出了东北遭遇的质疑及转型困境等。
由于篇幅过长,微信推送只放出了该文第一部分,余下全文,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对于这篇长文,我看到了一个值得分享的点评:@向小田 (资深证券分析师、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写道:“最近讨论东北的文章很多,都在找原因,刘一哲老师找到了一个:缺少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比国有经济好的地方在于:能带来就业,能让体制外的人找到存活的空间,追求效率讲规则。民营经济在把社会活力带动起来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的,而东北恰恰是因为国有经济过于发达导致的民营经济缺乏生长环境。苏州市的经济总量比一个吉林省还要高出一个珠海市之多,靠啥,无他,老百姓自力更生做生意办企业,政府不要瞎折腾天天喊振兴。”
全文可能需要花掉你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但仍然值得读一读,不论你是不是东北人。
本文转载自从微信公众号“holdall”(ID:HOLDINGAL),作者: 刘一哲。
写在前面:作为一个生在长在哈尔滨,曾长期在长春沈阳工作的地道东北人,终于在经历两次失败之后,重新回到了北京。今年,我把家里的老人送去了三亚,作为一个只有在十一和过年回家的人,东北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我牵挂的人或者事了。作家冉云飞曾出过一本书,叫《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而当我回望那片我曾生活过三十年的土地时,我想到的词却不是沦陷。
我的故乡被偷走了。
时间废墟里的魔幻现实主义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寻找,找那条流淌在心里的河流,我知道也许它不在任何地方,就在我心里最疼痛的故乡。——汪峰《河流》
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我回到我出生的城市哈尔滨,一下火车,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回来了。
去菜市场,半死不活的小商贩给你称的菜,很少不够秤;在地产中介,远没有北京同行那么热情的小伙子,递给你的合同,你不需要细看,因为里面不会有那些我们在北京无比熟悉的霸王条款,文字游戏。你不必担心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会给你挖陷阱,你会觉得,在他们身上,你能找到生活本来该有的样子。

然而,当脱离了这些沉默的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时,你会看到另一个东北。
职能部门的公务人员,哪怕你的资料,都满足了那些繁琐多余到了令人反胃的要求,你也依然会无功而返,他们给你制造麻烦,只因为他们有这个能力;客户前年欠你的二期款,依然没有给的打算,并且恶语相向,直到你说出了“操你妈,你再不给钱我杀你全家”,对方才回复了熟悉的笑脸;家人的寒暄中,永远少不了别人家的孩子,花了20万就进入了体制内,一个月三千块钱,每天啥也不用干。

当行走于街巷时,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座楼,每一块牌匾,都那么熟悉,熟悉得令人陌生。二十年,这里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除了建筑的凋敝与人的衰老还提醒着我身处的是2017年,这里仿佛身处在时间之外。
十几年前的烂尾楼,搭好的框架上,锈迹斑斑,矗立在那里,已经成为了一种合理,甚至必不可少的存在。政府牵头的重点商业街,这两年刚刚在保护建筑基础上装修完毕的“中华巴洛克”,19世纪的旧楼上,装满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流行的玻璃塑钢门窗。一二百家铺面,大概有十几家正在经营。与几年前刚落成时没有什么区别。
偶尔路过一家铺面,繁体字的横匾颇有建国前的风格,但如果从右往左念,你会一头雾水,只有从左往右念,你才会知晓这个店铺的名称,也读懂这条街的底蕴。
街上,一眼望去,只有一个老人,行色缓慢,偶尔在角落发现一个矿泉水瓶子时,他们会拿出自己积蓄已久的敏捷,迅速拾起,装在随身携带的包袱当中。

在21世纪的今天,这座城市,更像一座时间的废墟,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前现代,去展现着自己的后现代,不,不应该叫后现代,而应该叫魔幻现实主义。
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曾有这样的论断:“看上去是魔幻的东西,实际上是拉美现实的特征。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对属于其他文化的读者来说似乎是神奇的事情,而对我们来讲则是每天的现实。”相信,这样的话,放在东北也同样成立。
他们的东北,我们的故乡
有人在哭泣,有人在歌唱,有人生来有钱包;有人在努力,有人在幻想,有人一生没吃饱。他们指向左,他们指向右,他们买了壮阳药;我们不用补,我们没有老,我们的生活多美好。——李志《他们》
中国的互联网上,永远不缺少地域歧视。这样的场景,通常出现于各种奇葩的社会新闻的回帖里,争论常始于“xx的人都这逼样”,终于对方母亲的骨灰拌饭里面要不要放孜然。
然而,当东北陷入困顿,负面新闻不断,亚布力关门打狗、雪乡挥刀宰客之类的报道频出时,当有人开地图炮时,却有无数东北人回应“对,东北就那逼样”,然后历数东北的种种时弊,以至于让开惯了地图炮的人都有些茫然,想撕逼都无从下口。
同样,一个东北人发表题为《东北确实人情味比较浓,不利于企业发展但是生活还是很惬意的》的帖子,讲述他们作为一对在沈阳年收入二十万的体制内夫妇,买房子毫无压力,办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关系获得方便的时候,收到的却是清一色愤怒的驳斥,回帖者几乎全是东北人。

通常,地域相关的帖子,总是不乏护短者,青岛天价大虾,青岛人用经营者是外地人去解释;广州女孩被碾压,无数人袖手旁观,更有人愿意用阴谋论去解释。
我不是说护短是对的,但这样的行为,似乎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唯独东北,当负面新闻爆出时,往往第一反映是站在其他中国人一边,谴责新闻中那些东北人的无良。这是身在东北之外的人所无法理解的,但当你真正在东北生活过一段之后,你会明白,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我们”与“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种,除了碰巧出生在同一个城市,除了“他们”对“我们”一刻不曾停止过的伤害,“我们”与“他们”再无任何瓜葛。
可以说,如果你不懂什么是我们,什么是他们,你就不会真正的了解东北。
图:东北环卫工报名现场
2012年,我家老爷子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哈尔滨市公开招聘环卫工人,他还特意告诉我,月薪2200元,不是临时工,是在编的,而且给缴社保,让我和我的爱人回去试试。如果你不是东北人,你不难想象我当时的错愕。在当时我们虽然过得很辛苦,但也已经在各自的民营企业内成为管理人员,坐在还算体面的办公室里,拿着清洁工几倍的工资。但如果你身处东北,错愕之后,你会很容易的想到他在乎的是什么。
体制内,有编制,这六个字,在东北有魔性。
事后,我查了相关新闻,这次招聘是哈尔滨市环卫局面相社会公开招聘,招聘457个岗位,却有一万多人报名。但真正惊人的在于,最后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7186人中,有2954人拥有本科学历,达到了总人数的41%,其中还有29人拥有统招硕士学位。
关于清洁工这个岗位,我不想说劳动者都是平等的这种屁话,人格上的平等不意味着劳动价值上的平等,劳动价值的平等也不意味着对人员自身素质要求的平等。
环卫工是比建筑工人和流水线工人能力要求更低的工作,对文化素质要求,识字基本就能胜任,既然有做环卫工人的打算,那么上大学甚至读硕士又是为了什么?体制内,有编制。
无数人东北人从小头悬梁锥刺股,读到学士,读到硕士,读到博士,哪怕读到烈士,为的就是这六个字,然而,终其一生却不可得,而今天,这扇门突然打开了,哪怕是环卫工人,哪怕要体验全中国99%的人一辈子没体验过也不可能体验的在-35℃的环境下打扫街道的感觉,哪怕自己15年寒窗付诸东流,也一定要挤进这扇门。
图:2016年7月2日,辽宁沈阳,一公务员考试面试考点外排起长龙
无数东北人的一生,就是在追逐这六个字中度过的。
我之前工作过的公司,有过一个同事,那是她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小姑娘,喜欢设计,喜欢看童话,和那个年纪的小姑娘一样,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所供职的那家民营企业,工作辛苦,报酬也就是马马虎虎,但她说她喜欢这里的自由,喜欢在这里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设计作品。
然而,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要去考研究生了。因为她要去当公务员,而只有研究生才有考试资格。我没有问她喜欢不喜欢,因为这根本不需要问。重要的是,她的家人觉得只有身处体制内才能得到尊重,在体制内的聚会里,身处于体制外,对其他人而言是一种冒犯,是一种罪过。
今天,她如愿以偿,每天重复的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她是否能回忆起当年的自由呢?她是否能记得起,当年她曾做出过让自己看起来高兴,别人看着也会赞赏的设计作品呢?也许,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
体制内,有编制,一切梦想、爱好、自由,敌不过这六个字。
图:哈尔滨南岗区城管局保洁一大队的两名研究生(中、右)在巡街保洁时过马路
然而,那些能够在-30℃气温中扫大街的研究生们,依然是一群幸运儿。至少,他们的工作是找到的,而不是买到的,更不是买都买不到的。
在东北,一些传闻总是惊人的一致和言之凿凿。一个体制内岗位,需要通过考试,但通过笔试进入面试之后,20万元的买路钱总是要花的。
20万元,在东北相当于一个中等家庭不吃不喝3年的收入,也相当于他拿到这份工作后4~6年的总收入。然而,如果你的家人里面没有手眼通天的人物,这20万你是花不出去的,你注定与体制无缘。这样的花费,且不去讨论公平和正义这种跟东北没什么关系的话题,哪怕从投资的角度,也是令人费解的,没关系,体制内,有编制。
这六个字,把东北人割裂成了他们和我们。
他们看病,可以通过关系找到最好的医生,住最好的病房;他们孩子上幼儿园,可以通过关系,上收费低廉,教育质量有保障的幼儿园;他们违反交规,可以通过关系,逃避罚款和扣分;他们去办那些巧立名目,闻所未闻的手续,可以不必在窗口排队,被各个部门tiki-taka,直接享受到北上广才有的简洁与便利;他们能贷款;他们能捞人;他们能让他们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们能让我们的可能变成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下一代,他们的亲人朋友,可以凭借着他们的存在而成为他们。不需要太多的直接金钱往来,他们明白,将来也会有一天,双方的角色对调,利益再一次完成交换。而这一切一切,代价就是我们失去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每一次违背规则的请托,都意味着一次合理的诉求被驳回。当他们在彼此编制的关系网、利益链条上纵横捭阖时,我们早已无路可走。
当潜规则战胜了规则,在规则之下的合理也就不存在了。在这里,在一切凭关系,在利益链已经成为决定因素的世界里,诉求不存在合理不合理,正义女神从来不会睁开双眼。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个环卫工的职位会让那么多硕士生趋之若鹜;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明明有几倍的工资,体制外的人依旧不被尊重。
在利益链结成的社会中,体制外意味着你没有利用价值,意味着你没有能力去伤害别人。当这一步迈出,我们就成为了他们。从此,我们会让自己的人生早早的失去任何可能性,会在25岁走向死亡,在75岁正式入土。我们会每天过着自己不想要生活,会每天把勾心斗角当作家常便饭,会鄙夷的看着那些曾经的自己,会艳羡其他们中更得志的人纵横捭阖。
但我们成为了他们,我们不必去担心有一天本属于自己的,被以莫名其妙的理由夺去,我们会心安理得的把别人本应享有的权益据为己有,我们会一生都不会为工作忧虑,甚至让子女一生都不会为工作忧虑,我们会在一代一代的轮回中,找到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按照别人写好的剧本,演完自己的人生。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帖子里所说的人情味,会招来同为东北人那么激烈的情绪。因为,他们的人情味,是以剥夺我们的正当权益为代价的。
越是那些被挤占了生存空间,不得不去外地发展的东北人,对这种利益链越是反感,这些人是东北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精英,却只能沦为所谓人情味的牺牲品。
这些人有强健的翅膀,却只能在他们的利益链下面蠕动。我们选择了离开东北,选择了离开自己的故乡,选择了离开这片被他们偷走的土地,因为,我们有自己所热爱的,有自己所不齿的,有自己心中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有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所以,我们不会把为他们辩解,我们不会因为他们与我们生在同一个地方而有丝毫的亲近,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我们不想成为他们,我们不屑于成为他们,我们也不可能成为他们。
图:东北老工业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余下全文。
虽然文章很长,但仍然希望你耐心看完。你会发现,如今发生在东北的一切,都事出有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一盒上万人吃过从未被吐槽的曲奇饼
一盒补救早餐、下午茶、深夜加班精灵的曲奇饼
一盒口感好到逆天原地旋转跳跃的曲奇饼
一盒包装好看到送礼绝对完美的曲奇饼
你现在立刻马上,就可以揣进兜里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