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球范围的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情绪正在酝酿。(A global backlash is brewing agains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这是《华盛顿邮报》一篇评论的第一句话。这篇评论的作者,是曾长期在中国工作、80年代初还在南京大学留学的该报资深记者潘文(John Pomfret)。
一些内容,肯定有夸张曲解的嫌疑,但听一听他的另一种警告,或许对我们另有思考。
不全文翻译了,择其文章要点吧,怎么样个全球反华的。
1、在澳大利亚,人们指责中国政治献金干涉澳大利亚政治运动,一名议员近来辞职,澳大利亚政府正在出台法律,打击外国势力对澳的政治渗透。
【这实际就是指中澳最近的一系列纷争,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指责中国干预澳洲内政,甚至“悲愤地”用中文宣布“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刚刚,澳大利亚部长又指责中国援助太平洋国家,损害这些国家利益。中澳关系,原因很复杂,但确实在恶化】
2、在欧洲,人们越来越警惕中国的重商主义行为,以及中国攫取欧洲创新技术企业的做法。美国对很多中国企业收购也说不。
【在中国看来,这些都是正常的商业并购,但在不少西方国家,认为这是中国企业的斩首战术,甚至威胁国家安全。美国、德国已公开阻止了多起并购,即使是马云也在美国铩羽而归】
3、在美国,商界本来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现在对如何发展对华关系上,意见已经不再统一。许多美国企业在中国都遭遇了损失。不仅如此,中国的工业间谍活动、强制技术转让的要求、利用国有媒体在美国进行的形象宣传、以及试图影响美国的教育机构,在促使美方作出回应。
【最新的一个案例,华为本来想通过AT&T卖Mate10 Pro手机,广告费都砸了1个多亿美元,但公开宣布前一天,AT&T反水,合同撕毁。原因自然是美国政客的公开干预。以至于余承东都悲愤地说:中国对美国那么开放,而我们在美国却被害成这样!】
4、最近几周,
美国和欧盟在对付中国方面开始联手
,不承认中国根据WTO条款应享有的市场经济地位,因为该地位将保护中国避免反倾销惩罚。在不久前WTO布宜诺斯艾利斯部长级会议上,美国、欧盟和日本也联手对付中国。

【这其实就是在耍赖了,按照WTO协议,到去年年底,所有签约国必须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地位,但现在美国、欧盟、日本等都明确表示,不会承认这一点。薅中国羊毛惯了,哪能轻易收手呢】
5、特朗普开始采用“印太”概念来取代“亚太”概念,这是一个信号,美国意图将印度纳入进来,作为中国在军事、经济上的崛起的制衡力量。在马尼拉东亚峰会期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官员举行了会谈,复活了所谓这个松散的“四国联盟”,原因就是担忧中国崛起。
【所以,我们看到印度过去一年的各种小动作,洞朗对峙,以及最近的一系列摩擦;还有澳大利亚,去年中澳贸易增长了20%,但澳大利亚却还是各种小手段,一个对付中国的四国联盟,确实正在形成中】
6、担心特朗普上台导致美国影响力减弱,一些亚洲国家在在美国缺席情况下,来对冲中国的崛起。特朗普退出了TPP,但TPP并没有消亡。正是出于对中国的担心,剩下的TPP11国仍在维持着协议。
【按照道理,美国是TPP盟主,很多条款都是因为美国而制定的,美国退出,TPP自然黄了。但TPP依然不是,日本在牵头维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对中国的防范,日本不甘心啊。】
7、日本积极鼓励印度在亚洲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日本帮助协调印度与东盟成员国在印度举行峰会,让印度参与帮助这些国家减少对中国贸易和投资的依赖。
【马上印度国庆日,阅兵会请来重要客人,当年奥巴马去过,今年的主宾则是东盟10国,这显示了印度拉拢东盟的意图,背后也不乏安倍的牵线搭桥。】
8、一些非民主国家,包括历史上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也出现了抵触中国和对“一带一路”不满的情绪。文章攻击说,尽管中国试图把这个项目打包成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但是它变得越来越像西方殖民主义而不是援助合作。
【这是老调重弹了。一项重大方案,不可能都是一片赞扬,被触及利益的总会有各种反弹,但也不能忽视西方的各种妖魔化】
9、斯里兰卡目前对中国企业拖欠债务超过了80亿美元。
作为摆脱债务陷阱计划的一部分,斯里兰卡政府不久前将战略性的汉班托塔港口,移交给中国管理,租期99年。批评人士认为此举威胁斯里兰卡国家主权。印度就称中国的此举为“债务陷阱外交”。
【这其实也是澳大利亚最近攻击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指责中国帮南太国家修建了很多“白象工程”。】
10、即使巴基斯坦这样的中国最亲密的伙伴,在接受中国的资金前似乎也开始三思了。
根据巴基斯坦的《快报》报导,当北京方面明确表示,要在大坝建成时获得它的所有权之后,巴政府取消了一项14亿美元的工程。
尼泊尔也因类似原因取消了一项由中国投资建设的大坝项目。
商业合同,本来就有各种可能变动。更别忘了,在特朗普对巴基斯坦各种指责之后,中巴关系还在深化。尼泊尔互联网刚刚接入了中国的网络。
这篇文章最后说,过去几十年,华盛顿的历届政府都在帮助中国走向强大,但现在中国强大了,美国和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却无法确定中国到底想要什么。
说得好像美国非常无私,中国恩将仇报似的。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整个文章,有不少夸张曲解,甚至将中国正当的需求,当成过分的要求。中国海外投资,必须有所抵押,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其实说白了,对这些西方人来说,中国不管怎么做,都会是错。我们百分百援助,他们肯定会指责中国是金钱外交;中国追求正常商业利益,他们又批评中国是在殖民主义了。
但也真别低估了读者的智商,看到《华盛顿邮报》下面的第一条评论,就嘲讽说:

一场全球更大范围的反感情绪,针对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全球正在谴责美国的一系列做法:单边决定将使馆搬到耶路撒冷;单边退出TP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协议,单边侵略中东等等。
但我们也必须重视其中的警告,中国有些做法当然要反思,但“四国联盟”是事实吧!“印太”概念取代“亚太”概念是事实吧!日本和印度眉来眼去是事实吧!澳大利亚近来上蹿下跳是事实吧,……
焦点就是中国,中国正处于百年来最有利的地位,但中国崛起打破了既有平衡,也面临着最多的忌恨和攻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何况,周边强敌环伺,心怀叵测。天下之患,最不可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
翻译:世超
澳洲Mirror招兵买马啦!
要求
• 中文文字功底深厚,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善于调动情绪、了解读者心理,写过小说的(非论文)优先考虑;
• 喜欢刷微博微信,知道每天舆论热点,善于发掘重大新闻;
• 英语要过得去,雅思7分以上的阅读能力,学过翻译的优先考虑;
• 持有效签证,只招全职,需长期稳定人员,谢绝短期人员(周一至周五坐班)
• 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如果没有经验,则需拿得出手的文字作品。
工作内容
在每个工作日保质保量出一篇好文章,可以享受周末、年假,但是有突发情况则需要服从安排,进行调休式加班。
待遇
待遇:大公司,待遇佳!合法全职高薪+奖金提成制度,只要你能将才华和创作发挥到极致,
你还等什么?
有兴趣者请将简历及文字作品发至公司邮箱,并注明【应聘】:

另招聘实习生数名,欢迎在校生,邮件请注明【实习】
(此招聘长期有效)

/ 镜报推荐阅读 /

西方教育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2018-01-14 找投资,上 岭南会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1 “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学李女士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孩子上四年级时,她真的移民到英国了。 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甚至包括下面这张课表: 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 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看着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后来渐渐不再晒“幸福”了...... 2 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 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 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我说,这样不是很好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无奈地说,可是将来孩子要上私立中学的,私立中学考试题的难度和学习强度可不比国内差。这样轻松下去,最终,孩子会难以通过国外名牌大学选拔。 李女士感慨说,我毕竟是干金融财会的,数学计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学不训练思维和计算速度,我现在还能把工作拿下来么?可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在培养孩子数学方面太不重视了。这样怎么能成?我得把孩子转到私立小学去,再不能这样耽误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真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而且课外活动也不比公立学校少,要对学生进行各项个人能力训练和培养,这也让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时间更不够用。 要强的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李女士的情况,聪明的读者这时候也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英国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以及分层。 3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伊顿公学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国前首相梅杰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4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我们当今的高考弊端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分数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 在美国电影《蜘蛛侠3英雄归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铁侠建议蜘蛛侠将来去上大学。 作为史塔克军火公司的董事长,托尼的推荐当然让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但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作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的推荐呢? 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而且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附: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许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工人回菲律宾休假的这一个月,带狗狗带得我很幸苦。有时候我真心希望苹果能出一款狗狗喜欢玩的iPad,那样我就不用总是要陪他玩啦! 给孩子玩iPad或者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很多时候是解放父母的好办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时候,给小朋友玩手机游戏,他们就不插嘴啦;例如在家里加班的时候,给小朋友玩iPad,他们就不打扰你工作啦;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饭,你答应他吃完饭就可以玩iPad,他就会快快吃啦.... 而且,现在的智能工具还可以给小朋友读书,教小朋友学习...真棒,对不对? 可是,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用iPad的。 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纽约时报的记者Nick Bilto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老乔回答: “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觉就像是毒贩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样.... 无独有偶。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和工程师里面,开始流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 他们甚至把孩子们送到传统的,完全没有智能和科技产品的Waldorf学校,在这个学校的校园里根本就找不到电脑!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机器人公司)的CEO,有5个孩子的父亲Chris Anderson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在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科技: “我的孩子们抱怨我和我太太对于科技的担忧过于法西斯。他们说他们的小伙伴没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因为我们第一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险。我亲眼看到了科技对我的影响,我不希望这些发生在我的孩子们身上。” 非常有意思。几年前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 “移动互联网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移动帮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上当了,因为最终它浪费了我们更多时间。” 当今大多数人已经对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产品上瘾很深。 很多儿童学家开始呼吁,如果我们在孩子们很小年龄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科技,也许会让他们陷入不完整,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人生。 在户外靠亲身接触学到的知识,毕竟是和从谷歌百度里面学到的知识性质非常不同。 两天前一篇文章再次震惊了我。这篇文章说的是商业怎样才能吸引90后和00后。 其中两条:“他们非常地不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满足。”“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免和真人做交流。” 避免和人交流! 是的,如果想成功地得到年轻一代做为客户,第一,就是要立刻满足他们;第二,就是不能让他们说话。 他们非常不喜欢说话。他们害怕和人用语言交流! 这已经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了。我们已经不再和人交流。 其实不光是90后00后,很多85后也已经失去了与人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我创业后公司雇佣了几个85后90后,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网上找东西很快很给力,但是坚决不愿意拿起电话和人交流。 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是微信或者电邮。与人用语言交流,他们不愿意,也不会。 可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语言直接沟通是最有效的。失去了这个能力和意愿,会失去多少效率啊! 这个现象让我非常担忧。未来的人类,如果生活在害怕和其他人类用语言交流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迫不及待的状态中,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真的是戴上眼睛就离开了现实社会,可以在虚拟中满足一切需求吗? 也许乔布斯对于他的孩子们的态度是正确的。 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儿科组织表示,0-2岁的婴儿不应该接触科技,3-5岁的幼童每天应该接触不超过1小时,6-18岁的孩子应该限制在2小时以内。 接触超过4-5倍以上建议的时间的孩子和年轻人,经常有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例如:0-2岁的婴儿,大脑的体积会增大2倍(其实人类一直到21岁大脑都在迅速发展)。大脑的早期发展受制于环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过度接触科技产品(手机,网络,iPad或电视)对大脑会造成刺激,使小宝宝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延迟,学习能力低下,容易冲动以及不能自律。 另外,过多过早接触科技会造成成长迟缓。 现在美国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到学龄时智力低下,影响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由于多看电脑就减少了运动,而运动是可以增加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12岁以下用科技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1 多看电视和玩游戏还和肥胖直接有关。被允许在卧室里玩智能产品的孩子比一般孩子多30%是肥胖的。而30%的胖孩子会得糖尿病。 2 玩游戏的孩子中75%会睡眠不足,影响学习成绩。 3 过度使用科技产品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抑郁症,焦虑和对科技产品变态的依赖。很多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自闭,人格分裂,精神病甚至有病态行为。 4 暴力的媒体内容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5 高速的媒体内容可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因为大脑将神经推向前脑。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无法学习的。 6 如果父母也对科技上瘾时,跟孩子们就越来越远。没有的父母的亲密接触,孤独的孩子们就转向电子设备,更加造成了他们的上瘾。 最后,电子产品的辐射对于大脑和免疫系统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人。 也许,当iPad之父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接触iPad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 正文自华人周刊,附自宁财女 推荐阅读: 回复精英,看《赵薇花1亿买学区房,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回复郭晶晶,看《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终于明白小扎和强东的差别》 BP通道:[email protected] 回复LU,看《LU,一个打飞机APP,凭什么狂吸四亿美金》 回复思维,看《罗辑思维的骗局》 回复AV,看《一家AV公司从创业到上市的故事》 回复400万,看《日流水400万,他靠情色日进斗金》 回复车震,看《一款精准车震服务商业计划书》 回复叫鸡,看《滴滴叫鸡,一个青楼O2O项目,凭什么估值10亿》 回复1999,看《刘强东与马云相约1999年,17年前绝密视频曝光!》 回复A轮,看《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Read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样式以及图文采集收藏 采集样式采集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