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自陈陌与远方(ID:last35min),喜欢的可以拉到文末关注。
最近有两条新闻给我的感触颇深,一条是盈科律师张晴因在朋友圈炫富,被截图放在微博,被嘲笑然后被人肉;另一条是澳大利亚小女孩因网络暴力自杀,她父亲要求施暴者参加她的葬礼
联系到最近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不禁在想,
假如菲茨杰拉德没为我们开上帝之眼,假如盖茨比活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他会被贴上哪些标签?



他的奢华派对,会被铺在社交媒体上,巨额财富、风流韵事、夜夜笙歌,会是公众津津乐道的下饭菜。他对已婚初恋女友的念念不忘,是一段暴发户挑衅旧贵族的桃色绯闻。鼓动她私奔,则将被挂在道德示众墙上,被痛斥与耻笑。


光是转念一想,许多个自带感叹号标题就要迎面砸来了。



但菲茨杰拉德会讲故事,拦住砸向盖茨比的拳头,扯开盖茨比的时空,让人瞧仔细。


渐渐你会看到,盖茨比当财富是垫脚石,让他能去够上心爱的女孩的亲吻。她不愿离开浮华世界,他就努力进去。他对她的惦念,是对少年承诺的忠诚,也是对心中美好的真诚眷恋,并时刻准备奉献。


他与她重逢时,在邻居小屋里装满鲜花,把华贵的衣服撒在她面前。这是一个小男孩终于被允许走近心爱姑娘时的狂喜,没有傲慢,极度谦卑。他积攒物质当做工具,一旦它们与情感与美德起了冲突,他立即就将它们抛下。



菲茨杰拉德把盖茨比的胸膛打开,让他的脆弱、善意、勇敢和聪慧敞在我们面前。当代表oldmoney的汤姆嘲笑他时,我们意识到他的傲慢与偏见多陈腐可笑。当黛西撞死汤姆的情妇,一边任盖茨比替她顶包,一边计划和汤姆悄悄逃走,我们懂了,在赤诚面前,不体面不优雅不算什么。包裹在体面之下的傲慢、自私与虚伪,才是人性蛆虫。
菲茨杰拉德借小说中人对盖茨比说:“他们都是混蛋,他们一大帮人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



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场的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人是一切体验的总和,而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节结合,就是一个人的现象场。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他的专栏课里写,如果我们能进入对方的现象场,感受到他当下的情绪感受,甚至在体验上“成为他”,就能深刻的理解一个人,甚至爱上他。


再举一个例子。


活跃在上个世纪中期的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偏好描绘超级敏感的人,将他们称作“没有皮肤的人”,对他们致以深刻的同情与怜爱。


这类人并不讨现实生活的好,很难拥有世俗上的成功。敏感、依赖的个性会将他们推向泥潭,而过度的善意与热情,会成为伤害者的帮凶。


在他的名作《欲望号街车里》,他由表及里层层打开一个旧式南方姑娘布兰奇的现象场。


布兰奇在南方大家庭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不错的品位。她来投奔妹妹妹夫,看到他们逼仄的屋子、粗口相对的日常,便摆出虚张声势的架子,指责妹夫粗鲁,挑唆俩人关系,挑逗妹夫的朋友,还用虚荣的谎话对自己进行可笑的修饰。


但在故乡传出的故事里,她是自己塑造的形象的反面,与纯洁优雅没半点关系。因为和男人的不正当关系被开除教职,在故乡无法立足,不得不来投奔妹妹。



真相大白时,妹夫抓住她的道德缺陷,还她以猛烈的奚落攻击。


威廉斯趁着冲突加剧,把这现象场撕得更大,他用妹妹之口,以及姐妹间的交谈,进一步打开姐姐的生活:姐姐曾是个柔软天真的小姑娘,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却没想到丈夫是同性恋,她愤怒之下耻笑了他,害他举枪自杀。那一声枪响,同时也崩掉了她的理智和情感,在她心里留下巨大的空洞。


灾难接二连三发生,家中频发瘟疫,亲人一个个死去,医药费安葬费都落在她肩头,过去的华美大宅卖尽都不够还债。一半是填补精神空洞,一半是为了担起家计,她才从事某行业。家人全都去世后,学校将她开除,为了躲避流言追杀,她逃到妹妹身边。因为脆弱,她自编自导一场自欺欺人幻梦,企图撑住面子,遮掩生活的虱蚤和伤痕。


但妹夫不容她的幻想,毁掉她的婚约,强暴了她,并将她送进疯人院,彻彻底底将这个可怜的疯子撕碎。



这部剧有时代的隐喻,在此不谈。只看现象场充分展开时的魔力,我们刻板的偏见、自身欲念的投射、爱贴标签的习惯,都因此消失不见,人性里共通的那些同情、共鸣涌现出来,我们像一只杯子,被倒空,再盛上他人的悲喜。

我看的那场话剧,演到一半,周围的姑娘们就开始啜泣,而我哭到回家的地铁走过一半。


布兰奇有句台词,
“祝这个孩子的眼睛像蜡烛一样闪亮,但有天这蜡烛光会熄灭,电灯会亮起,然后一切被看清楚。”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也有一句,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

我们总是嘲笑别人的不体面,却没有耐心看到他在烛光被吹熄时的绝望与惶恐。


当代人阅读,无论新闻事件还是文艺作品,都偏好渲染的情绪,鲜明的观点和现象场无法充分展开的故事。匆匆闪过的信息,无法打开一个人的现象场,我们能能领略的只有最表层的那一点,我们不能感知一个人的体验,却自以为洞悉一切。想当然的,凭借自己的想象为对方假设立场与逻辑,送上高高在上的嘲讽。
我一直偏爱叙事类作品,小说、电影、话剧。优秀虚构叙事作品会让读者深刻体会了解另一段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再通过他们反观自身。演员们都说,毎经历一个角色,就是多活了一生。阅读与观看亦然。见过、了解过、体谅过的人越多,你也就越能理解自己,越谦卑感恩。
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对出轨的理解不会是沉塘式的教条。读懂《包法利夫人》的,也会对虚荣与孤独,多一分扼腕痛惜。


而那些心安理得的傲慢者,以轻佻的刻薄为乐的人,我们也只好同情,并非谁都有智慧与勇气,能面对自己见识、经验、知识的边界。
如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微信chen173641687

最快提高个人观影逼格的公众号。
24楼影院movie24lu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