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瞧波城”关注公众号
      新英格兰地区贯穿着美国的两条命脉,这里既是美国的政治摇篮——独立战争催生了美利坚民族,也是美国的精神摇篮——诞生了众多美国文学界的知名巨匠。这里《侨报》就以年代顺序,盘点一下出生在麻州的几位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出生/逝世:1804-1864
代表作:《红字》
      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家中原是新英兰一名门望族,世代都是虔诚的清教徒,他的祖辈还有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霍桑的父亲是个船长,在霍桑四岁的时候死于海上。丧父后,霍桑的母亲带霍桑一起回到了塞勒姆的外公家。外公家笃信清教,霍桑受到了清教的影响。
      1825年,霍桑从波登大学毕业后回到塞莱姆,一住就是十二年,期间为报刊写些随笔和故事。1828年,他自费并匿名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范肖》。1846年起,霍桑担任了塞勒姆海关督查,期间对海关关员的冷眼旁观深有感触,后来写成著名的《海关》,作为《红字》的引言。1849年一场政治斗争让霍桑莫名其妙失去职务,并让他写成《红字》。
      《红字》的背景设立在1650年前后的波士顿,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他们之间却没有爱情。在孤独中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生下女儿珠儿。白兰被当众惩罚,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然而白兰坚贞不屈,拒不说出孩子的父亲。
      该书1850年问世后,使他名声大振,成为当时公认的最重要的作家,也使他摆脱了经济上的窘境。此后他便转向长篇小说创作,间或写些儿童故事。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出生/逝世:1809-1849
代表作:《乌鸦》
      埃德加·爱伦·坡出生于1809年1月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大卫·坡是剧院的演员,祖父是一位纺车制造商,曾经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大卫·坡于1805年同剧院的另一位演员伊丽莎白·阿诺德结合。但爱伦坡在儿时就经历了父亲出走,母亲病逝的不幸经历,在不到3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
      他养父的约翰·爱伦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商人,出生在苏格兰。爱伦夫妇当时没有子女,在得知坡家的遭遇后,决定领养埃德加·坡。此后,埃德加·坡便改名为埃德加·爱伦·坡。十七岁,爱伦·坡进入大学,但他一心追求诗歌梦想,并花钱大手大脚,和养父矛盾不断,最后两人断绝往来。
      1839年夏天,爱伦·坡成为《伯顿绅士杂志》(Burton's Gentleman's Magazine)的助理编辑,这期间他发表了的随笔、小说,和评论,加强了他在《南方文学信使》工作时期开始确立的敏锐批评家的声誉,1845年1月,爱伦·坡发表诗歌《乌鸦》,一时声誉鹊起。
      《乌鸦》叙述了一位经受失亲之痛的男子在孤苦无奈 心灰意冷的深夜与一只乌鸦邂逅的故事,基调凄怆疑惧。由于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一种无所不包的痛苦情感和悲凉情绪,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他关于忧郁美最深邃、最卓绝的创见和想象。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出生/逝世:1817-1862
代表作:《瓦尔登湖》
      梭罗1817年出生于麻州康科德镇,曾就读于康科德学院,16岁即进入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并抨击逃亡奴隶法。
      1845年春,28岁的他在瓦尔登湖湖滨建起木屋,开始过著与自然溶为一体、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他在此生活了两年,不断对世界进行深刻思考,写出了影响世人至深的著作《瓦尔登湖》。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個月的生活以及這段期间他的许多思考。全书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
《瓦尔登湖》的原版封面由梭罗的姐姐苏菲绘制
      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出生/逝世:1922-1969
代表作:《在路上》、《达摩流浪者》
      1922年3月12日,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工业城镇洛威尔一个工人家庭。洛威尔曾经作为新英格兰的纺织中心而兴盛过,但当凯鲁亚克出生时,小镇的纺织工业已经萎缩。他的父母亲是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国移民,所以在学英语前他说一种叫"joual"的法语方言,直到六岁,凯鲁亚克才开始学习英语。
      凯鲁亚克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凯鲁亚克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
      《在路上》由凯鲁亚克用三个星期在一卷三十多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小说主人公为了追求个性,与几个年轻男女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们寻欢作乐,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最后四散分离。
      书中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思绪的自然流动,反情节,大量使用俚语、俗语、不合评语法规范的长句,并广泛涉及美国社会及文化习俗;另一方面,美国辽阔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镇,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部作品对美国文学影响巨大,当时的社会风气都为之改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瞧波城
公众号

美食、活动、资讯,一网打尽
投稿及广告合作请加小编微信
版权归【瞧波城】和《侨报周末》所有,转载请注明。【瞧波城】是《侨报周末》波士顿唯一认证原创公共微信号。联系地址:[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