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君上月写“关于清酒的9个误会”一文时,篇幅有限,还有一些误区无法逐一厘清;而该文发布后,又引来更多小伙伴在后台提问,所以产生了撰写下篇的想法。希望这系列文章写完以后,会少一些人问“清酒是不是烧酒”这类容易让人吐血和吐槽的问题。

1 清酒是不是烧酒?

清,酒,不,是,烧,酒!
清,酒,不,是,烧,酒!
清,酒,不,是,烧,酒!
重要的事情得一字一顿说,而且说三遍。清酒是以米、米曲(同样由米而来)、水和酵母为原料,通过发酵而生产的酒,最高酒精度为22度(但主流市售清酒在13~18度),整个生产过程无需蒸馏。
而烧酒的关键字是“烧”,顾名思义,代表这种酒是蒸馏而来,在中文和日语皆有此意。但日本烧酒名为“烧酎”,酒精度一般在25~45度之间(另有一种名为“泡盛”的烧酒,酒精度更高)。“酎(zhòu)”是古汉字,有“醇酒”的意思,在国内已很少使用,却在日本保留下来。日本烧酎的原料有很多,主要有红薯(日语称为“芋”)、麦子、大米三种,近年烧酒行业脑洞大开,什么黑糖烧酎、栗子烧酎、紫苏烧酎、蔬菜烧酎甚至牛奶烧酎都纷纷冒出。

清酒和烧酒常被混淆是有原因的,因为两者都常常用汉字做酒名,瓶型又差不多,再加上部分一知半解的销售人员和日料店员误导,便产生误会。

另外,下面这货既不是清酒,也不产自日本,它是韩国烧酒。无数次有人跟我投诉喝了一种味道又淡还容易上头的“清酒”,结果细细一问都说喝的是这货,实在让人无语,冤有头债有主啊朋友们!

· · · · ·

2 喝清酒最容易“上头”?

这是清酒遭受过最大冤屈之一,但看完上一条你就能理解,其实很多人是喝了日本或韩国的烧酒遭了罪,却把帐算在清酒头上。
当然也有人会说:“我千真万确喝了清酒,也千真万确地感到‘上头’很快,宿醉感很强。”
对这部分朋友而言,其实更可能是因为,与一般烈酒和葡萄酒相比,清酒既没有过高的酒精度,又没有过强的酸度,总体而言清清甜甜的,非常容易入口,让人(尤其是那些平时喝惯酒、酒量不错的)轻轻松松就喝进嘴里,不知不觉越喝越多,当然就容易“上头”并引起强烈的宿醉。
归根到底,这是清酒本身易入口的特点让人容易喝多,并不代表清酒本身更让人“上头”。
要克服这个问题也没有真正管用的绝招,唯一办法是管住自己的嘴,小酌怡情,微醺即止。另外,主页君自己的做法是:在酒局喝酒的同时大量喝水(注意是水不是茶),这并不能减慢醉酒的速度,但是这能帮助身体免于脱水,进而有效降低宿醉引起的不适。
· · · · ·

3 蔡澜先生说,普通清酒最好?

蔡澜曾在他的《大吟酿》一文说:“经济起飞的八九十年代中,出现了所谓的‘大吟酿’,日本人看到法国红白酒那么值钱,眼红,非制造出贵酒来卖不可。……真正会喝的人,只欣赏未削过的米酿成的所谓‘普通酒’,不去碰造作的‘大吟酿’。”
此话一出,引起哗然——原来等级和售价都更高的大吟酿,在见多识广的大美食家眼里,还不如最便宜、等级最低的普通清酒,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喝大吟酿?
但你不知道的是,蔡澜先生也在《十四代》一文说:“日本酒的名字多不胜数,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那种最好,但是如果问到我,我个人最喜欢的,肯定就是山形产的‘十四代’了。”
而这种“十四代”清酒,决不是所谓的“普通酒”,也不会用未削过的米去酿酒;那是最著名、价钱最贵、大量酿造“吟酿”和“大吟酿”、因此恐怕也是最“造作”的清酒品牌。
所以嘛,蔡澜不见得不爱“造作”的大吟酿。至于为什么写了一则批大吟酿而捧普通酒的小文,我想是没有必要太较真的:先生一生述著极多,里面不乏自相矛盾的观点。一方面,可能是随着年岁和人生经验增长,对某事物的看法与年轻时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说“A好于B”时与在说“B好于A”时,心情和境况都不一样,下笔基调便有所不同——先生是性情中人,这其实很正常。
至于先生所谓“真正会喝的人,只欣赏未削过的米酿成的所谓‘普通酒’,不去碰造作的‘大吟酿’。”这句话更是大有商榷的余地——
上面提到的“削”,指酿造清酒的酒米在酿酒之前需要研磨,尽量削去外层的蛋白质和脂肪,让中间的淀粉占有更大比重。清酒业的一个重要革命就源于人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要用米酿出口感清爽、果香馥郁的酒,除了要用特殊酵母以外,还得尽量除掉米中会造成杂味的脂肪和蛋白质。因此,日本人经过对稻米的多次杂交和培育,开发出酿酒专用米(酒造好适米),这种米颗粒大、淀粉聚集于米心、蛋白质和脂肪分布在周边,能通过研磨来削去不需要的成分。外沿磨掉的部分越多,用于酿酒的米心便保留得越少,如果一瓶酒的原料米磨去50%,它就是等级最高的大吟酿或纯米大吟酿。
现实中也有人用未经研磨的酒米去酿酒的,这样的酒因各项技术指标未达法定要求,只能称作“普通酒”。为了掩盖酒中的大量杂味和粗糙的口感,酒厂势必要加入大量的酿造酒精、香精、糖到酒中,兑出顺口的味道。在日本,这类酒通常装在纸盒里,以很便宜的价格出售,是穷人买醉用的酒。不否认有些“普通酒”确实能让一些人感到“好喝”,要说这是真正的清酒饮家会欣赏的酒,那是有点离谱的。
· · · · ·

4 再议清酒保存期限

每瓶清酒的酒标或背标都印着出厂日期(有的会标成“制造日期”或“装瓶日期”,但实际上都是出厂日期)。从出厂那天开始算,一瓶720ml的标准瓶清酒,在20摄氏度的室温下,直立放置、避免强光直射、避免温差变化过大,可以保持10~12个月不跑味(1800ml的大瓶装可多维持3、4个月)。——若该酒在0~4摄氏度的冰箱里存放,那保存期可长达20~24个月(1800ml大瓶装同样可多维持3、4个月),但这已是极限了。
在葡萄酒领域,容量为1.5L的大瓶装的葡萄酒比750ml的标准瓶葡萄酒更耐存,这个现象在清酒也是存在的,所以容量为1.8L的清酒更耐存。
标示着“生酒”、“生诘”和“活性酒”字样的则是例外,它们要求的保存条件更严苛,一定要在冰箱,而且在冰箱也只有6~12个月寿命,过期了就变味。
清酒不耐久存的特点让它缺乏收藏升值空间,因此不像动辄可以收藏30年而仍在巅峰的波尔多一级庄那样,投资价值大于饮用价值。这让清酒成为名副其实的“饮家之酒”。
懂了这点,你再到超市或日料店买酒,记得先看酒标上的出厂日期——货架上的酒离出厂日期超过12个月就少碰为妙;存在冰柜里的也不能大于2年。网购清酒之前,当然更要先向店员咨询了。
过了上述期限的酒并不会“变质”,而只是味道没那么好了。
· · · · ·

5 只有日本才出清酒?

最重要的清酒产地当然是日本,不过,随着清酒进军世界市场速度加快,很多大厂商都在重要的海外市场开设分厂,所以,美国、韩国、中国内地都有清酒大品牌开设的分厂,在苏格兰和台湾甚至有当地人开设的独立清酒厂。
其它地方产的清酒我还无缘尝试,但国产清酒我却喝过不少。因为气候和原材料的制约(日本大部分水源是软水,适合酿酒;国内水源大部分是硬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酿清酒),国产清酒与他们本厂在日本生产的产品相比,品质上还有一定距离。不过大部分国产清酒,近年来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
比如上面这款清酒“朝香”,在中国已有十多年历史,其母厂是日本奈良县的“中谷酒造”,社长中谷正人年轻时就在中国留学,继承家业后又在天津开了清酒厂。主页君在今年初去日本拜会过中谷社长,老人家已经头发灰白,却开着斯巴鲁跑车,玩得一手好漂移,谈起清酒滔滔不绝,见解独到。“朝香”的风格跟日本本厂的“奈良吟”不太一样,整体的酸度和鲜味偏重,属于传统路线的清酒,其“纯米吟酿”和“纯米大吟酿”都可以冷饮或室温饮用,口味重的人甚至可以尝试温饮,感受其浓郁的、日本人谓之“Umami”的鲜味吧。
另一款值得尝试的是酿造“松竹梅”清酒的“宝酒造”在国内生产的“花水木大吟酿”,当然不能跟产自日本的松竹梅大吟酿媲美,但也算是国产清酒中的优等品,以中国的水和米为原料,按足大吟酿的技术标准,精米到50%,低温长时间发酵而成,酒体较轻盈,有少许果香,适合冷饮。另外,2014世界杯,日本男足输掉第一场小组赛时,其忠实拥趸苍井空老师用来借酒浇愁的就是这款酒我会乱说吗?

尽管主页君是个崇洋媚外的人,但仍然对国产清酒心怀期待——多次在国外游酒庄逛酒吧的经历告诉我,你喝酒的地方离它的原产地越近,味道是越好啊,不然,又怎么会有“醉是吾乡酒一樽”这样的佳句呢?
· · · · ·
此文宜与主页君之前撰写的《9个关于清酒的误会,搞懂了涨Bigger还不会被忽悠》一文配合观看,以涨Bigger,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去看看吧。
· · · · ·
“饮家Drinkers”旨在从消费者的角度分享关于酒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酒饮的文化与知识介绍、酒饮的评介、饮酒场所的评介、零售酒饮的实体店及网店评介、酒厂之旅心得。
文章开头没有特别注明的,意味着该文涉及的消费项目均由个人买单,因此其评论为独立形成。
▼ ▼ ▼
本微信公众号内容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或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
微信号 | 3819768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