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样东西,要减少吃了!
赶紧告诉亲友吧!
刚刚过去的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这份计划一出,可厉害!管未来13年国民营养工作!既是国家未来13年营养工作的重点,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健康国民未来13年的饮食重点!
这份计划中,还有一项特别亮眼的提醒……那就是要推广给全体国民的:“三减三健”专项行动!
*来源:www.gov.com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什么是“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这次国家特别把盐、油、糖提出来要求减少食用是紧跟时代的:现在物质丰富了,不比几十年前,我们想要在健康长寿的路上顺利前进,就必须要战胜疾病、衰老、意外伤害三大敌人。怎么办?做好吃动平衡行动,减盐、减油、减糖能有助于我们战胜、避免一些富贵病,实现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盐、油、糖这可都是必需品,如何科学减少?下面,国医大师健康为大家一一道来,也请您发给亲戚朋友们,一起响应国家的号召吧!
具体目标:
  • 减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约一饭勺)。2~3岁幼儿摄入量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
  • 减油: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为宜(越5 汤勺)。
  • 减糖(添加糖):摄入量进行限制,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约6茶匙左右
    数据来自:国家居民膳食指南
1.减盐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
一把盐我们吃了几千年,从远古时期人类就知道用盐当做调味品。现在出问题了?
这吃了几千年的东西真的就没有问题?随便在网上一搜索,超量食盐伤血管、吃出肾病……等等新闻不少,现在不是几千年前缺衣少食的时代了,现在是富贵病横行的时代。
《黄帝内经》讲“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说的是:咸味偏胜,导致血脉凝涩而颜色变黯。我们目前食盐量普遍超标,一样会造成身体里很多的阻滞和淤血。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盐超标不但腌制了食物,甚至还腌制了我们的血管引发诸多心血管病、肾病、血管病呀(肾病患者是必须禁盐的)。
▲6克盐的量
味觉训练:一顿不吃盐。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认为不可能,“我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不可能不吃盐啊”,是的,这种困境的确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家庭从现在开始做味觉训练,那么减盐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经常做不到每一顿减盐,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早餐不接触有盐、有油的食物,从一天的开始,为身体减少一些负担,我们的身体就会变得更加健康!
一般情况下,每天早餐不食盐,30天后,我们的口味就会变淡了,自然而然减盐也不痛苦。
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吃盐过多,会损害肾功能,肾是主骨的,则会影响孩子身高的发育。另外,吃盐过多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2.减油
高血脂、脂肪肝必看
现在去体检,很多40多岁以上的人都会查出脂肪肝,而脂肪肝的人群中十有八九会有高血脂。这些都跟油脂的长期、超量摄入、缺乏运动脱不了关系。
怎么办?对于一些处于临界期的朋友,体检医生一般不会建议你马上吃药,经常会说一句话:“少吃油,吃好油”
油量训练:少吃油,吃好油
少吃油,都知道,就是把油量控制在25~30克,但什么是好油?
国医大师健康要提醒大家:市面上没有哪一种油是最好的油,如果我们单吃一种油,那都是不全面的,只有要多个油交替食用才是好油。
我们国家对于油类里面摄取的成分有特别的比例要求,具体是:饱和脂肪酸、油酸、亚麻酸、亚油酸比例最好是:1:1:1:4。

▲ 饱和脂肪酸、油酸、亚麻酸、亚油酸比例为:1:1:1:4
怎么完成这个比例呢?平时做菜不可能次次去天平上称,有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方法:家里备上三种油,做不同的菜用不同的油类就行了(总量控制在5汤勺之内)。
第一瓶:大豆油,完成亚油酸的比例
大豆油在吃的比例上来说可以多一点,达到4份的占比,大豆油的烟点不是很高,不适合炒菜等烹饪方式,容易产生大量的浓烟,多用做炖菜的时候吃大豆油。
此外,大豆油呢,要用玻璃瓶子装,别用塑料的瓶子,深色玻璃瓶去装大豆油可以防止油氧化,生出一种油腥味。
第二瓶:亚麻油:凉拌菜
这个亚麻油是用油比例中间最容易缺少的一个部分,因为只能从亚麻籽里面榨出来,而且亚麻油特别“脆弱”,不耐高温,日常炒菜的时候基本上没办法摄入亚麻酸。
不过,现在夏天我们吃凉菜的时候呢,可以用亚麻油来拌菜,补充亚麻酸,亚麻油的口感非常好。平常也可以生喝……或者吃一些坚果来完成这个比例。
第三瓶:玉米油或者花生油:炒菜
玉米油它对于人体内高、低密度脂蛋白能够灵活调整:即该升高的就帮助升高,该降低的就帮助降低。而且它们俩的烟点相对较高,比较“坚强”,可以用来炒菜。
这个中间,也就是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例(1:4)问题是一定要引起注意的:美国曾做过相关的研究,如果这个比例超过1:10,可能将会对心血管造成危害。
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来说,除了吃油外,还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仍是非常有必要的,限制动物内脏如猪脑、鸡肝等的摄入。此外,还要控制油脂类的摄入,减少自身合成的胆固醇。
3.减糖
减掉身体里的强盗
糖(特指添加糖)的限制可能大家听得比较少,因为一般认为:爱吃糖的都是小孩子,成年人并不会那么多超标。但实际上,我国2008年的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每天差不多要吃50克糖,相当于12茶勺(远超标准6茶匙左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首次提出对添加糖摄入量进行限制,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6茶匙左右)。
▲人体一天需要糖30克左右,大概是8粒方糖
糖虽然是人体的能量来源,但是本身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东西。因为糖除了热量,几乎什么营养价值:它不含有蛋白质,几乎不含有钙和铁,也没有一点膳食纤维,也不含有维生素,不但没有维生素,还会跟身体抢维生素,跟骨头抢钙质、跟血管抢时间、跟大脑抢智商……曾经国医大师健康写过专门的文章讨论:点此查看
有人说:我一天也不吃一块糖,这事轮不到我来减。其实我们生活处处有糖(添加糖),餐馆里的很多菜品均使用了较多的糖,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拔丝地瓜、甜汤等,还有我们认为几乎不含糖的蛋糕、饼干、面包……对于一些喜欢食甜点、饼干的人,每天吃下100克糖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
  • 一罐可乐,含37克糖;3块巧克力,含9克糖;30~40克的减糖要求简直太容易突破了。
总之,加工类食物,几乎没有不含添加糖的东西(除非额外标志为无糖食品)。
减糖办法:不同人群不同控制方法
健康的成年人控糖:要对“隐形糖”加以防范。学会看加工食品的标签,看看每百克含糖量有多少。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糊精等含量较高,最好不要买。
特别爱吃甜食的人控糖:应该从转变观念开始,主动减糖,每天少吃一种含糖食物,或者选择替代品,比如用水果代替甜点、用蜂蜜代替白糖,同时做菜时少放或不放糖,享受菜的原味。
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异常的人群控糖:除了科学吃主食、减少糖摄入外,还要避免一些误区,比如不少宣称“无蔗糖”的产品中,可能含有淀粉、糊精、油脂等配料,吃完后同样会升高血糖。
儿童控糖:家长要限制他们吃糖的次数和数量,包括巧克力和烘焙食品;让孩子少喝果汁、可乐等甜饮料。
三种东西要少碰,健康快乐一百年~《国民营养计划》刚刚发布,请大家一起共同传播吧!
让我们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减掉这三样东西,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
觉得不错
记得底部随手点赞哟↓↓
文末福利
全免费,百万人已领:《皇家养生》一书集合了历代皇室保健御医的千年养生秘方,中老年病尤其适用,赶紧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立即报名免费试读!
国医大师健康(ID:gydsys)编发,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抄袭。本文方法使用遵医嘱,商务微信:  xieyubin15  谢经理。内容合作后台发送“授权”。
为国家按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