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4248 字 31 图
预计阅读时间: 11 分钟

莫言曾说过,作家不必写自传,因为TA所写的每本小说,都是自传的一部分。严歌苓的《芳华》也不例外,无论在书中,还是在冯小刚的电影里,《芳华》都有严歌苓对人性的透视。透视的后面,也是对自身心灵史的挖掘。要想知道《芳华》是如何创作的,不如先读读严歌苓的人生。
随着电影《芳华》的热映,让人们在热评名导冯小刚的同时,也将关注目光集中到另一个人身上,她就是小说《芳华》的作者,著名作家严歌苓。
若说起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了陌生感。
1978年发表处女作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1980年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心弦》;2000年凭借小说《人寰》获得上海文学奖,成为华裔当红女作家。
电影《少女小渔》刘若英主演
1993年,李安购买了严歌苓的小说《少女小渔》的电影版权,严歌苓开始做编剧。《少女小渔》让刘若英成为第40届亚太影展影后。
▲由李小璐主演的电影《天浴》
1998年,由李小璐主演的《天浴》拍成电影后获金马奖7项大奖和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十大最佳影片奖,——那种悲悯,深刻,含着隐忍之冷。

2011年,张艺谋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金陵十三钗》上映
2009年2月,严歌苓担任编剧的《梅兰芳》刚“下线”不久,张艺谋又选中了她的《金陵十三钗》,这部书写1937年南京大屠杀背景下躲避在一座教堂里的一群秦淮河妓女们的故事。 这又将是一部大制作的电影。
 ▲由倪妮主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
同年,由赵薇主演的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个女人的史诗》热播,严歌苓再一次被大众所熟悉。

 ▲刘烨和赵薇主演的《一个女人的史诗》,改编自同名小说
2014年《归来》强势上线,由张艺谋执导,陈道明和巩俐主演,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焉犯识》。《归来》上映首日,便拿下了3000万票房,创下中国文艺电影的最高首日票房纪录。 
  ▲由巩俐主演的电影《归来》(原名《陆犯焉识》)
2017年,由冯小刚执导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影《芳华》,掀起一股集体青春讨论的热潮。
《芳华》预告片

这是严歌苓认为的对自己最诚实的一本书,有很多她对那个时代的自责、反思。
从军经历伴随了严歌苓整个的青春年华。当她后来成为了一个作家,这段经历成了她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而她创作的长篇小说《芳华》则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是以人称描写她当年亲历的部队文工团生活:隐藏在西南部都城的一座旧红楼里、某部队文工团的内景中发生的军版“才子佳人”的故事。
什么才是伟大?
“我们是信奉平凡即是伟大的一代人”
严歌苓在书中写道。她将“平凡即伟大”的极致倾注到小说中的“好人”刘峰身上,他超乎常人的心灵手巧、超越自我本能的善良和利他心,他以“模范标兵”的姿态在被需要中活得心满意足,却因一次“触摸事件”遭遇人生巨大转折。

触摸事件之后刘峰成了整个部队的头号公敌,他与自己喜欢的人的关系则成了“人民内部矛盾”。林丁丁拒绝刘锋是刘锋灵魂的一次死亡,但是,整个部队批判刘锋就成了刘锋灵魂的灰飞烟灭。
青春时期的热恋,本是我们人性当中最为正常的部分,但在那个年代,却成了一种丑恶。小说里写道:人们可以慷慨地给予刘锋各种各样的奖章、奖牌,可以将他当成活菩萨一样供奉起来,却一点儿真情都不给他,不允许在他身上出现七情六欲。这是整个时代对于一个男人的人性阉割。(摘自豆瓣聂晓Man
电影《芳华》试图在原著基础上做出诸多创新,比如对刘峰和何小萍之晚年关系的“精致的留白”。而其隐去了郝淑雯、林丁丁等人物的失落一面,单取其成功的形象,未尝不与刘峰、何小萍等人的命运产生鲜明对比。这种命运的两极差异,在时代变迁的大环境下是不言自明的。何小萍始终是弱势群体的最失落者,刘峰则代表着过往时代的光辉之善。
何小萍变疯的过程,在电影中并没有太多着墨,而小说则讲述了她在战场上偶然被媒体发现,被报道成了“英雄护士”、“战地天使”、“平凡中的伟大”。她是在被树立成典型、被迫四处作报告的过程中突发精神分裂的。她发病时反复念叨“我离英雄差太远。我不是你们找的人”。这也许在暗示,失落者之现实处境和赋予给她的“英雄”话语之间,有着难以弥合的撕裂。这种撕裂只有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被治愈。
萧穗子爱恋的男兵少俊被郝淑雯背地里勾引上床,郝说服他告发萧穗子写情书,从而引发对萧穗子的激烈批斗。严歌苓借郝淑雯之口,宣读对过往时代的质问:“我们当时怎么那么爱背叛别人?怎么不觉得背叛无耻,反而觉得正义?” 在这种“正义的背叛”的洗礼下,所有人的命运都是扭曲和痛苦的,而背叛人之人也终会遭人之背叛。
15岁那年,严歌苓迎来了人生最惨烈的一次爱情。直到多年后,她回顾那段懵懂而疼痛的恋情,也只给出了三个字:不值得。
当时,她爱上了一位大自己7岁的排长。短短6个月,就写出了160封情书。在部队里,谈恋爱是明令禁止的,两人只能眉目传情,有时男兵和女兵碰头,严歌苓就摸一摸衣服上的第二颗纽扣,发一个暗号让对方去看信。没想到的是,恋爱一事被上级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后,对方居然主动拿出情书,检举揭发了严歌苓。很快,严歌苓就被叫去,一遍又一遍地写检查。
这段初恋,令严歌苓有了赴死之心,在穿越了极大的绝望之后,她更加贴近了人性,看到了人性深处的漩涡,也习得了前所未有的坚强。
<《芳华》书封上的剪影,就是严歌苓>
不禁要问,她是如何保持做到持续输出高产的作品,如此多的灵感又是怎么摄取的?
为此严歌苓做出回应:“我的很多灵感来自我过去的痛苦,曾遭受的命运重创和作为一个移民吃不饱、穿不暖心灵上受折磨这样的痛苦。”
严歌苓能用自己的故事,收割一大片导演的芳心,更离不开两个字,一个是狠,一个是真。
人们常说苦难成就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军人和留学经历,是她最重要的两段人生经历,她十二岁参军,在部队文工团作为舞蹈演员的时候,她并不是先天条件最出色的,但她可以成为最刻苦的那一个: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练功,脚搁在最高的窗棂上,两腿撕成一条线,哪怕写信也保持这个姿势。
在写作这件事上,就像当初练跳舞一样,严歌苓是个对自己严苛到冷酷的人。读写作班时,老师要求学生写3页内容,她就一定要写到6页,一个接一个学生退课,她却能顶住压力。成为专业作家后,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3点,她雷打不动地坐在桌前写作,一天都不曾荒废。这种高度的自律和内驱力,是做成一切事情的关键。
要么忍,要么狠,没有中间途径。30岁的时候她要出国,去美国留学,攻读艺术硕士学位。她花了一年零七个月就考过了托福研究生线,当时美国的研究生线是550分,严歌苓从一个只认识ABC的水平,到后来的577分,这当中受的这种苦可想而知。后来当她从国外回来,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有人把这归结为聪明。严歌苓却说:“聪明是顶靠不住的东西。”
她考上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在芝加哥一个私立艺术学校里的文学写作系。因为写了三部长篇小说,获得了全额奖学金。也许是学业的压力,也许是生活的窘迫,也许是文化的不适应,严歌苓患上了极其严重的失眠症,最长时间连续三十天睡不着觉。
接着便是伴随着失眠而来的抑郁症,睡不着觉的严歌苓向阅读和写作求助,那段时间几乎陷入了疯狂的写作状态,“一天可以写17个小时”,长篇小说《扶桑》便写作于此时。
除了上面的狠,再有就是真。
严歌苓是个体验派的作家,每次下笔写一部作品之前,她都会不考虑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花大量的精力去考据和体验:
● 为了《寄居者》,要写上世纪40年代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存场景,她翻遍了资料,连当时的香水牌子、裁缝店构造、舞厅情况都一一记下。
● 为了《老师好美》,她跑过全国5所中学,跟学生一起听课,用最现代的语言跟老师、学生交流,看高中生怎么说话,孩子们如何生活。
● 为了《妈阁是座城》,她往澳门赌场中跑了4次,只为感受一下赌徒的心理,输了几万块钱。还攒下了无数富翁自残戒赌的故事。
● 为了《第九个寡妇》,她直接去乡下体验生活,跟河南农村老太太同吃、同住、种番薯。后来,将父亲曾经的剧本《铁梨花》改成小说时,用的居然是河南的方言。
● 为了《小姨多鹤》,因为早年没钱支持调查,她酝酿了20多年。前前后后,她去了三趟日本,光翻译就150美金一天,时间成本更是难以估量,最后赚来的钱,一多半与调查费用相当。
严歌苓之所以坚持调查,是想找出人物的魂。在日本乡村老人的一举一动中,她挖掘出现代城市日本人不可能保留的精神气质。那一刹那,她才觉得多鹤从自己心头活了过来。
1993年的一天,严歌苓等丈夫吃饭时,在约定地附近看到一个箭头,指向中国移民博物馆。在地下室的陈列馆,她看到一幅巨大画像,其中焦点是个身穿华服、身形比较高大的中国妓女。这个妓女端庄的体态和神秘的气质,一下子给了严歌苓难以名状的巨大冲击。
照片中的女子,被称为“一代东方名妓”。
妓女的身影久久挥之不去,严歌苓特别想知道这个女人是谁,于是看了无数的报刊和资料,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女人的名字。但在寻找的过程中,她对中国移民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不断收集资料的同时,一个人物的灵魂,就在她心头悄然建立了起来。这个人,就是扶桑。
《扶桑》可以说是严歌苓最牛的小说。创作《扶桑》时,严歌苓患了严重的抑郁症,陷入近乎疯狂的写作状态,写完之后更是非常怀疑这部作品。后来,她看到台湾《联合报》征文启事,还不敢拿真名投稿,没想到最后却斩获第一名。高晓松读完作品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这真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像我这种人,一直都是卖艺的,从来不会花钱跟人买艺,但看完书,我是赶紧拿钱买下了《扶桑》的音乐剧版权,这是第一次,也八成是最后一次。”
一个这么美的女人,不怜悯自己,不怜悯这个世界,也不怜悯她笔下的人物,我觉得这是成为伟大作家的素质。

——高晓松读完《扶桑》后谈严歌苓
严歌苓是个特别能写的作家,几乎每年都出一本书。之所以写得多,写得好,离不开她高度的自律。她很早就懂了内驱力对一个生命成长的重要性,只有保持内驱力,拥有高度的自律和耐心,付出的汗水,才能开花结果。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出版人张立宪就说:“严歌苓每次回国,空运来的都是耳光,响亮地告诉这群生活在北京的朋友,看啊,你们又虚度了多少光阴!”
一个作家,有如此多的作品,被搬上银幕和屏幕,呈现给观众,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成功。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以天赋和超出常人的刻苦、坚韧、自律,一个人活成了一支队伍。
「关于作者」
可期  
微信公众号:目客Mook 主编
- end -
 「目客Mook」出品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
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