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满冰点时评423
冯小刚拍过不少笑点中带着泪点并让人感动的电影,但《芳华》不属于这类,《芳华》中没有笑点,却有许多泪点,没有感动,却有怜惜与伤痛。《芳华》中的许多细节、场景和情节更像一个个隐喻,在那个大时代的背景下,透出那个时代的更多人生和社会寓意,虽然影片中的色彩斑斓,但剧终后留给观众的却是一片冰冷和灰黑,电影中的几个高潮都是以一种灰暗呈现,比如刘峰告别文工团时何小萍送别的场面、何小萍精神异常后独自一人在广场上舞蹈、文工团最后聚餐大家喝醉后萧穗子独自醒来感受到的清冷、影片最后何小萍与刘峰坐在长椅上相互依靠的场景,全都是灰黑色的冷调,而这显然是《芳华》的基本色,冯小刚到底是要向那个时代致敬,还是要对那个时代反思?当然那个时代并不仅仅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包括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芳华飘落,飘落的不仅仅是那一代人的青春芳华,还有许多精神、理想、憧憬也都随风而去。
《芳华》中的隐喻,不说也罢,欲说还休,抚去岁月尘埃,依然撞击人心,虽人人始终左奔右突,命运却似乎早已注定,没有人能够摆脱各自的命运。
一、撕碎的照片虽可重新拼贴却依旧留痕。
何小萍军装照是第一个隐喻。她在父亲被打成反革命、母亲改嫁之后,心灰意冷地来到文工团,以为从此可以在一个温暖阳光的集体里生活舞蹈,她为了给父亲寄一张照片而偷偷穿室友的军服去照相,正是这张照片让这个期待温暖的女孩的内心重新破碎,受到羞辱后她将自己的照片撕碎塞进地板缝中,最后虽然刘峰将这张尘封的照片找出并拼贴完整,可不仅照片上留有印痕,人心也已经留有印痕。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青春芳华逝去之后,再去抚摸那段并不美好的岁月,除了感伤,没有感动!
二、暗夜里的独舞,舞出的不是欢乐而是寒冷。
何小萍在战场上救护了太多的伤员,看到了太多的血腥,最后在救那位被烧焦的16岁战士时精神受到刺激,住进了精神病院,当刘峰去看她拉着她的手坐在床沿时,只有寒冷,没有泪水。在看文工团跳忻蒙山舞蹈时,她一个人来到夜空下空落落的广场上,一个人尽情的舞蹈,除了一个医生,没有观众,或许那是何小萍一生中最自由奔放、唯一一次为自己的舞蹈,这一次留给观众的依然不是感动,而是感伤。文工团终究不是何小萍和刘峰的,他们只能独自活在文工团这个世界的边缘,最后也只能独自活在这个社会的边缘,热闹、鲜活、多彩的世界并不属于他们。
三、两个底层的人相互依靠,谁给他们温暖?
影片的结尾处是刘峰和何小萍坐在一把长椅上,刘峰用他仅有的一只胳膊搂着何小萍的肩,何小萍靠在刘峰的身上,那份享受中透着一股浓烈的伤感。这两个人都曾经是文工团团员,都被文工团处分,都上过惨烈的战场,最后都沦落为在社会底层挣扎、受人欺负的人,当大家谈论林丁丁嫁到国外新添了一辆车,郝淑雯的老公、干部子弟陈灿在海南拿地搞房地产的时候,刘峰和何小萍正过着艰难的生活,这个社会变得十分冷膜,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给他们温暖。
四、刘峰抡掉的那些奖状去了哪里?
刘峰是影片塑造的一个“活雷锋”形象,他做了许多好事,多到大家对他做好事习以为常,把他当作了一个无情无欲的“圣人”,当他向林丁丁表白自己的爱时,大家对这个“活雷峰”感到惊慌、失望甚至愤怒,林丁丁甚至作为告密者去告发他耍流氓,最后这个“活雷锋”形象崩塌了,他让何小萍把他获得的那些学雷峰积极分子的各种奖状抡掉,此时我们会感到浑身打一个冷战,那被抡掉的仅仅是奖状吗?何小萍抱着那些奖状走了,那些奖状最后去了哪里,我们并不知道,因为何小萍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曲折,被文工团开除,上过战场,进过精神病院,最后当刘峰把那张拼贴好的照片还给何小萍的时候,我以为何小萍会拿出那些她抱走的奖状,可没有,我想那些奖状和雷锋精神实际上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被我们这个社会抛弃了,精神丧失之后即使找回那些奖状又有何意义?
五、黑布遮住了一幅画像,也遮住了一个时代。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非常沉重和压抑,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影片中特意安排了一个泼墨似的场景,一幅巨大的黑布从上而下遮住那幅巨大的画像,这似乎是两个时代的交界处。如果说以前只是文工团内部大家的争斗,这个集体还有某种昂扬的激情的话,那么这之后就变成了整个社会所制造的不公,伤残军人生活的艰辛以及在社会上所受到的欺辱,干部子女下海经商所形成的权贵阶层的固化,金钱正在改变一切,特别是人的社会地位,由此反映出整个社会出现的扭曲,这些缘自于整个社会被一幅黑布所遮盖。
六、西红柿成为整部电影中温暖而快乐的绝唱。
除了刘峰时常助人为乐之外,整部电影最有温度的道具是刘峰送给何小萍的两个西红柿,何小萍吃西红柿是唯一能够让人感受到何小萍开心的一刻,没有语言,只有脸上洋溢出的快乐,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本来都应该这般快乐,可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两个西红柿都成为整部电影中开心快乐的绝唱,从前只是内心的痛苦,此后则是精神和生活的双重折磨,让人看不到希望,是这个社会正在失去欢乐的基因,还是我们丧失了享受欢乐的权力?
七、林丁丁坐在沙发上为何会想起“锦江饭店”?
刘峰做了一对沙发准备送给文工团内一个准备结婚的同事,当他请林丁丁去看那沙发时,林丁丁坐在沙发上说出的一句让我们无言:“我以为除了在上海的锦江饭店,再也坐不上沙发了呢。”就这一句话让我们看到刘峰和林丁丁之间的巨大鸿沟,他们就不是一类人,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所以当刘峰向林丁丁表白爱情、并猛然去拥抱她的时候,我们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只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结局比我们所能想像的更加可怕,林丁丁不仅没有接受刘峰的爱情,而且去告发了刘峰,说刘峰对她耍流氓,从此改变了刘峰的命运,他被处分去了川滇边境的伐木连,因此而上了战场,并失去了一只胳膊,成了伤残军人,并遭到联防队的讹诈,这简直就是一对沙发引发的血案。其实不是因为沙发,而是反映了我们社会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法官的儿子依然是法官,小偷的儿子依然是小偷”的荒谬。
八、刘峰的那只假肢还有没有温度?
影片中似乎出现了某种令人无法解释的因果律,刘峰因为搂抱林丁丁而遭林丁丁告密,在审讯刘峰时,审讯员非常邪恶的问刘峰是不是想用手去解开林丁丁内衣背后的纽扣,于是刘峰上了战场,并为了救掉进沼泽的战友而受伤并最终失去了一只胳膊,最后在联防队受到欺负,他的那只假肢被扯落掉在地上。我们感到刘峰的整个人生似乎都与林丁丁有关,从那只手到那只胳膊,再到那只假肢,人的命运也在迭荡起伏,我们能怪那只手那只胳膊那只假肢吗?显然不能,那么该怪谁呢?我想说的是,刘峰的那只手是有温度的,刘峰的那只胳膊是在战场上浸过热血的,那么现在他的那只假肢还有温度吗?还能体察人间冷暖吗?
当芳华飘落,当时光流逝,当尘土掩埋,刘峰、何小萍、林丁丁、萧穗子、郝淑雯、陈灿这些人现在都开始老去,他们的人生或许阳光灿烂,或许雨雪冰冷,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们依然会有感动、遗憾和伤痛吗?
冯小刚与影片中的人物属于同一时代的人,他用那些灰黑的影调告诉我们的并不是青春芳华的灿烂,而是折射出这个社会与时代的霉变,以引发我们的反思与警醒。关心为国家而战斗甚至牺牲生命的英雄,承续久违的雷锋精神,将那抹灰黑涂抹成亮色,让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以及像刘峰、何小萍这些人的人生重新灿烂起来,如此,我们将从感伤、痛惜变得激情飞扬,重现青春芳华。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光满冰点时评"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