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BottleDream 第 630 次与你美好分享

奢侈品、奥迪和宝马咨询、气候变化、电动口罩、净水和食物……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变化?
见到王琛之前,我也觉得这不太可能。
她现在的身份,是一个「硬件创业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她的公司「蓝天实验室」做出来了一个智能新风机(就是里面有电池的,可以连手机应用的口罩),刚刚拿到了 TechCrunch 科技创业大赛的第一名。这算是国内最受科技媒体关注的创业大赛了。
站在中间的就是王琛和蓝天实验室的团队,图片来自动点科技
而在做智能电动口罩之前,王琛最早是从事的是奢侈品行业,给宝马和奥迪做过咨询,还曾经作为中国的青年领袖代表,参加过 2009 年哥本哈根的气候变化大会
看「蓝天实验室」的网站,还会让人有点困惑,因为上面除了电动口罩,还写着「我们设计和研发空气、水、食物领域内的智能健康产品,以改善并革新人类与整个星球生态的健康状态」
这……所以这些事情是怎么连接起来的?
「我做的事情,其实都是围绕气候变化。」王琛说。
/ 我们试了一下 /
正好北京今天的空气质量指数 162,中度污染,瓶行宇宙(英文名:BottleDream)趁机试用了一下。
蓝天大气 ATMOBLUE」跟像我常戴的一次性防雾霾口罩形状有点像,是弧形的,听说外壳颜色还可以替换。重量我掂量了一下,跟一部 iPhone 6 Plus 差不多。王琛说,最大风量下的防护效率在 98% 以上。
在口罩的两侧边都各有一个离心风扇和滤芯,按一下侧边的按钮,空气就从外界经过滤芯过滤,然后输送到你的鼻子旁边。
在冬天的路上,我带着这个智能电动口罩在户外走了 20 分钟,因为送风的缘故,呼吸比一般的口罩顺畅不少,不会感觉很闷,但也没有像之前戴一次性口罩的漏风严重的感觉,只是,大冬天的有点凉。
这款口罩还能连接手机应用,看起来还挺智能的,能看到现在的一周的空气质量情况,还能提示口罩有没有连上,什么时候要更换滤芯:
在北京,我带过不少口罩,在雾霾指数在 200 以上的时候,我一般都带上 3M 的防毒面罩。走在路上曾经还被路人侧目,可能是因为它是这样子的:
主要弃用的原因,还是因为戴 10 分钟我就头晕了。于是,我换了带管子的送风电动口罩:
因为冬天衣服穿太多(胖),本来送风机子应该绑在手臂上也很不舒适,只能拿着了。
比起这几个,从舒适度,密封性和外观来说,「蓝天实验室」的电动口罩,这可能是我目前戴过综合感觉还不错的电动口罩了
限制也是有的。例如绑着一部 iPhone 一样重的东西走久了,头感觉还是挺重的。「蓝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绳子的位置还要绑高一些来省力。还有就是,隔着口罩说话,声音会变得奇怪。
哦还有,路上可能会有人偷拍,或者搭讪你
/ 回应气候变化的方式 /
这不是这个口罩原来的样子。瓶行宇宙(英文名:BottleDream)以前也写过王琛和她团队做的上一个版本:
那时候还是 2016 年,这个叫做「蓝天盒子」,其实是远大带管子的「肺保」口罩设计到一个包包里头,还有一个吸引小朋友用的猴子版本👇
王琛说,之所以做成现在的样子,是因为她们还是希望这个口罩是给所有人准备的,不论是男性女性,还是老人
她们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设计、找供应商,迭代了很多个版本,最后才有现在的效果。
「这不是一个防霾口罩,我觉得这是个健康产品」王琛说。她说,人们最能切身体会到的气候变化,就是有雾霾的时候,人们都会对更加在意健康。
这个口罩,包括整个「蓝天实验室」都是她回应气候变化的方式
2009 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改变了王琛的人生轨迹。
在那之前,她在奢侈品行业工作。因为当选了中国的青年领袖代表,她飞到了哥本哈根,跟着各国的年轻人一起,讨论可持续发展,在大会上发言,甚至抗议。
「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年轻人们只有 18-20 岁,很年轻,但他们在大会门口举着牌子,对那些有权力改变事件的领导人说『请停止破坏我们的未来』」她说,「我觉得非常震撼。」
回国之后,尽管之前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了解不多,她决定把自己投身到这件事情上。
聊天之前,「气候变化」对我来说是个遥远又让人绝望的词
虽然我也担心海平面上升、动物栖息地受到影响,极端恶劣天气……我似乎对这一切无能为力
但王琛不是这么做的。
她回国之后,因为本来做时尚产业,那么就做一场可持续的时尚秀。给奥迪和宝马做咨询,那么就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相关的主题。
看到雾霾和健康这个话题,她就去做电动口罩,尽管智能硬件领域她也没有什么早前的经验。
「我的习惯是,在动手做这件事当中学习。」
这也引导了她很不一样的职业发展路径。
不是因为「职业测试结果」、「性格」、「自己的资源」或者是「擅长不擅长」,王琛的逻辑更多是:
「什么东西,未来更需要。」
气候变化、食物危机、科技失控
回应我们关心议题的路子有很多,
你要选哪一个?
艺术还是科技?
作者 | 高级酷
图片 | 蓝天实验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