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埔一期入校生499人,加上后编入一期的湘军讲武堂保送生158人、四川保送生20多名,共约700人,成功毕业的645人。由于这些毕业生全部被编入党军教导团和后来的党军第一师,投入征东和讨伐刘、杨之战。在这些残酷的战斗中,许多一期生以普通士兵或低级军官、士官身份战死。直到北伐前夕国民革命军扩编为8个军,一期生才相继走上部队(团)长官岗位。
一期生系为军校创办所准备的生源,因此大多持有各地国民党重要人物(其中有些是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如给黄维开介绍信的就是方志敏)的介绍信,政治上过硬且许多人有上层背景,毕业后或”朝中有人“或”下家有路“,找到”快速上升接口“的概率要更高。但一期生也有一期生的问题,就是文化程度不太高,来源复杂,许多人后来被证明并不适合从事军事,岁数相差也比较大(最老的曾扩情放弃地方军上校团长身份入校,入校时已满30,胡宗南年近29,而徐向前、陈赓等才20出头)。
作为最早的黄埔生,一期生在北伐期间就普遍成为团、营、连主官,牺牲多,升迁几率也大,在国军中如果幸存且运气不太坏,逃台前很多能升到中将,其中的胡宗南更成为大陆时期国军黄埔生唯一的上将(虽然只是个上将衔中将)。但国军并不像日军江华岛海校那样,有近乎刻板的所谓”吊床号次序“,三期的王耀武,四期的胡琏、李弥、刘玉章,六期的廖耀湘、戴笠,日后的发展都超过许多一期生,而一期生中固有胡宗南、贺衷寒、李默庵、宋希濂、桂永清、关麟征、杜聿明这样担负重任且官运亨通的,也有任宏毅、成啸松、朱耀武、孙天放、关巩固这种活得很长命、却要么30年前后就当了少将到49年还是少将,要么国军都快逃台了才勉强从上校晋升少将的倒霉蛋,且走运和倒霉者(指幸存下来的,不算很早死了的)比例相差不多。
究其原因,一期生后台硬,政治可靠,上位早,这些是”加分因素“,但他们的遴选过程比较草率,入校后学校初创,教学不规律、不正常,又几次中断学习成建制出征,因此在战术素养等方面反倒未必强过教学秩序趋于正常、学校处于极盛期的三、四、六期(五期情况比较特殊),这些是”减分因素“,两相对冲,几家欢乐几家愁就不可避免。

耐人寻味的是,共军中的一期生似乎运气大多欠佳,”修成正果“的徐向前、陈赓、周士第、阎睽要命运多舛,而在其名单中有英年早逝的蒋先云、曹渊,有被哗变者打死的王尔琢,有最早当少将却稀里糊涂走歪了的李之龙,有至死背着托派帽子的左权,有窝囊死在怀玉山里的彭干臣和被黑成渣的刘畴西,有被反间计害死的徐继慎,有抗战期间被国民党偷偷活埋的宣侠父……牺牲也罢了,很多的”运气欠佳“不仅仅牺牲而已。
必须指出的是,黄埔军校是特定时期孙、蒋和共方为学习苏联、争取早日建立起完全由党(哪个党再说)控制的军队和军官团,而匆匆开办的、具有速成性质的初级军校,不论教学条件、内容或毕业生素质,在当时中国国内军校中都远不是最好的,不能望保定军校项背,恐怕也远不及云南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其毕业生后来成为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风云人物,在许多军事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很大程度上和其恰处于国共两党冲突漩涡中心,更受倚重且有更多更充分表现机会有关。
文玩圈感谢有你

更多关键词查询,请回复“00”获取
南红购买:13111081107
商务洽谈投稿:V18434377888
上期精彩阅读《二十六个民间忌讳,看了吓一跳!点击阅读原文查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