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男人两手空空;他双手捂住腹部,那里有一处新的枪伤,还在渗出鲜血。
他是文森特·梵·高,死时籍籍无名,如今却已是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
The man was carrying nothing; his hands clasped to a fresh bullet wound leaking blood from his belly.
This was Vincent van Gogh, then a little known artist; now the most famous artist in the world.
这是《至爱梵高》这部电影的官方网站里,在梵高的生平介绍中写到的两句话。我也选择用这两句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头。
是的,这部电影的幕后团队非常有心,以至于他们制作了这样一个精致得如同艺术品的官网网站,介绍影片、介绍梵高、介绍他们为这部电影创作出的六万张油画。
官网链接 http://lovingvincent.com 

而他们是这样介绍《至爱梵高》这部电影的。
整部影片时长仅95分钟,制作周期却长达7年。这是因为他们花了四年时间,研究如何将真人电影转为动画的技术;又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希腊和波兰的工作室里的超过一千张画布上,画了六万多张油画。
具体来说,也就是制作团队在全世界找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深入调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书信,一共画了65000张油画,然后以12幅/秒的速度,叠加成这部有898个镜头的油画电影作品。
而片名为何会叫Loving Vincent呢?
这也正是梵高本人会在书信里留下的落款。
Your loving, Vincent.
节选自梵高书信,可于 http://vangoghletters.org/ 查阅

我们都知道讲述梵高生平的作品不胜枚举。他或许不是世上最伟大的画家,也不是世上最不幸的画家,但若要将两者结合,少有人曾拥有过这样大起大落的悲剧性的人生。
他的才华在他在世时被埋没被误解,而他的荣光如今只能堆于墓前。没有谁比他更适合被搬上银幕了。
根据豆瓣@丹鲨,迄今为止关于梵高的生平,已经有78部纪录片,29部电影,以及25位扮演者。
@丹鲨《梵高电影宇宙指南 —— “但你有多了解他的人生?”》

与所有的前作相比,《至爱梵高》的最大贡献也正是在于,让梵高的画在银幕上动起来了。
虽然影片中用到的画作并不来自梵高的原作,而都是其他画家的复刻和再创作,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诚意。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不少经典重现的时刻,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梵高的名作,都会出现在这部电影里。我随便从预告片截了两张。
《麦田群鸦》和《罗纳河上的星夜》动起来了。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真实出现在梵高生活中的人,甚至也都成为过他的缪斯,有幸活在他的画作里。
剧组找到了一班真人演员,其中不乏西尔莎·罗南、艾丹·特纳之类迷人的大咖,对他们进行动作捕捉之后,又变成了油画上的人物。更有心的是,在官网上,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句自己的判词。
赶鸭子上架的侦探
"我不明白给一个死人送信有什么意义。"
苦苦挣扎的画家
"总有一天,我要用我的画作告诉全世界,这个没人在乎的小人物,内心燃烧的是怎样的火焰。"
古怪的医生
"两周后,我坐在他的床边,他奄奄一息,对我说了唯一一句话,也许这样对大家都好。"
善变的医生之女
"人们总觉得乡下没有秘密。那肯定是别的女孩。"
什么都知道的船夫
"你能在这里捕捉许多生命,如果你抓得住我的激流。"
左边是原画,右边是演员真人,中间则是他们在影片中的形象。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抓住原作的精髓了。
其实,让梵高的画为自己发声,这个创意早在1948年,纪录片大师阿伦·雷乃就已经实验过了,这甚至是后者的处女作。他将摄像机对准了这位大画家的画作,从头到尾,每一帧都是如此。作为纪录片大师的锋芒,和梵高的画作一样让人屏息。
但不幸的是,这却是一部黑白纪录片。对于梵高来说,他最令人神往的,其实正是极具想象力的笔触,和永远好像在燃烧的色彩。这些都无法在纪录片中体现,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例如上面两幅画,分别是《阿尔勒的卧室》和《夜晚的咖啡馆》,失去了色彩之后,是不是也好像完全失去了生命力呢?好在这种遗憾,似乎如今也由《至爱梵高》终于补全。
《至爱梵高》的剧情基本取材于梵高生前的800封书信,而它们又大多来自于梵高与弟弟提奥的通信。
这一创意并非没有先例,BBC拍于2010年的纪录片《梵高:画语人生》就旨在替梵高发声,影片中演员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来自当年本人的书信。这也使得这部纪录片被赋予了更为珍贵的意义。
看过《梵高:画语人生》之后,你会发现,梵高本人言辞之锋利和优美,几乎可以和他的画笔媲美。
纪录片中梵高的扮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此时还没有因为《神探夏洛克》而收获巨大的名利。他在英国的小圈子里摸爬滚打十年,甚至还曾从南非高速公路上一场颇为惊险的抢劫中侥幸逃生。郁郁不得志是什么滋味,想必他也深有体会。
但天道酬勤,他在影片中的表现,至今也无可指摘。不仅展现出了高明的台词功底,而且他所扮演的梵高,一个孤高、狂傲、极富侵略性、不被旁人理解、几乎为天赋所扰的天才,在此后的演艺生涯中,似乎也被无数次重演。
《至爱梵高》讲述的是梵高去世前六周,住在法国小镇奥维尔里的拉乌旅店,直至他走到生命尽头的故事。
1991年,莫里斯·皮亚拉版本的《梵高》,同样也是截取了艺术家在生命中最后67天的经历。
这部出自法国名导之手的《梵高》虽然提名了金棕榈,但也是其改编作品中,颇具争议的一部。因为这部电影里的梵高,完全就是一名普通人。
他寡言少语、冷酷自私、流连于妓女和少女的肉体之间,并不是我们印象中那名狂热的画家。
影片节奏缓慢、也没有太过丰富的剧情,几乎可以看作是一部十九世纪法国乡村生活实录。正如剧照中所看到的那样,梵高的乡村生活是黯淡和平实的,好像永远隔着一层雾蒙蒙的灰尘,只有他的画作依然如此明亮。
如果将《梵高》和《至爱梵高》进行对比的话,你会发现,同样一段经历,里面的人、事、物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状态。
这种微妙的感觉,就好像是流连在不同的梵高宇宙当中,看着不同的梵高,在同样的境地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最后却走向同一个终点。
那就是死亡。
在《梵高》中,他的死亡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征兆的。上一个镜头,他还在仔细地擦拭身体、对着镜子刮胡子,下一个镜头,你就看到这位瘦削的男子捂着流血的腹部,跌跌撞撞地从麦田中走来。
就好像他已经被生活磋磨得太久,在俗世的爱恋和欲望中沉沦了太久,但他依然知道,他并不能从这些事情中获得满足。他看起来多么快乐,实际上就有多么不快乐。
但他只能沉默,除了捡起画笔,只有沉默。
虽然这一版本的《梵高》看似将这位大画家拉下神坛,将他描述成一名十足的平凡人;但是写到这里,我好像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会选择自杀。我第一次理解并且认同了他的选择。
我理解了他开向自己的那一枪,我理解了他躺在病床上的奄奄一息,我理解了他断然割舍这世界的一切羁绊,爱他的弟弟,爱他的少女,以及本该爱他的世人。因为这些都不属于他。他将自己献祭给艺术的神坛,所以俗世的一切幸福与不幸,都不再属于他。
而《至爱梵高》则不同,这部电影像是梵高的爱慕者献给这位画家的一封情书,这部电影里的梵高,又被供回了神坛。
甚至于,创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梵高并非死于自杀。毕竟,一个生机勃勃、正处于创作力最旺盛时期的37岁男子,为什么会选择中断自己的艺术生涯呢?
影片开始于梵高死后。一个年轻的邮差,以为他送信为由,回到他生前住过的最后一个地方,奥维尔里的拉乌旅店,并且与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村民聊天,试图找出他死亡的真相。
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嫉妒梵高才华的医生,持有枪械并且似乎不太好相处的旅店老板,举止轻浮的富家公子,以及突然出现在麦田里的疯子。

邮差与其说是在和他们聊天,不如说是从他们的嘴里,挖出一块块逝者的碎片,最后将它们拼凑起来。
每一个在梵高生前冷落他的愚人,在他死后都追悔莫及。而年轻邮差的到来,就好像是一场迟到的审判。原来人人都爱梵高,人人也都错待了梵高。
这部《至爱梵高》实际上接近于一部侦探电影,正如邮差的标签是“赶鸭子上架的侦探”。他要做的,是故地重游,也是再一次唤醒那个沉睡在金色麦田下的幽灵。
不可否认,与极为精致和震撼的油画笔触相比,这部电影在剧情上还是显得有些薄弱,甚至于落脚到收尾也有些语焉不详。这实在是件很遗憾的事情。
但是将梵高的画搬上银幕,这依然是一次伟大的进步。再也没有什么,能比梵高本人的作品,更好地解释他自己了。
他的咖啡馆、他的星空、他的杏花、他的向日葵、他的自画像,我真的看一百个小时也不会腻。
我也相信,这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更多更棒的油画动画吗?无论是梵高,还是许多其他同样惊人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贝尼尼、伦勃朗、委拉斯凯兹、戈雅、克林姆特……

关于他们的影史佳作依然屈指可数,他们的画作、他们的生平,都值得被搬上银幕,也值得被我们仰望和纪念。
梵高有一句话,或许大家都津津乐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那团火焰,我们看到了。

虹膜·走马包:首次限时折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