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都市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相似的田园梦:
在风光秀丽的山村,包下一间小院,疏避人群,晴耕雨读,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俗事烦扰,空气总是清新,天总是很蓝……
你可能会说,这样的生活想想就好了,毕竟还得挣钱养家,不能太与世隔绝。但我想告诉你,已经有人在过着这样的日子,而且仍和城市保持着紧密联系。
这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书单君和大家分享一本与此有关的书:《半农半X的生活》。也许它无法完全圆了我们的田园梦,但其中的理念主张,或许会让你换个角度看待生活。

一半自耕自食,一半为兴趣工作
他叫盐见直纪,原本是日本京都一家邮购公司的员工。

1999年,33岁的他带着妻女和父亲,返回故乡京都府绫部市,包下4亩农田,一半多用来耕种稻米,剩下的则栽种番薯和豆类。
他的耕作方式略显原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三月育苗,四月除草,五月犁田插秧。全家齐心协力劳动,等到九月十月收稻晒稻后,还要举行小小的仪式庆祝丰收。

一家四口人的口粮、蔬菜,全部出自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甚至酿造米酒的糯米也是自己种的。
这种自耕自食的日子,是不是很让人羡慕?

盐见直纪的稻田,水稻的种植,除草和采收都是手工工作
你肯定会问,自己种田,吃饱肚子是没问题,可是没有稳定的现金收入,怎么负担日常的消费呢?
这一点,盐见直纪当然考虑到了。
一方面,他们全家践行“减法”生活原则,把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降到最低。比如,不买微波炉,使用水壶而不买瓶装水,而对吸尘器、厨具这些长期必用的东西,都选购高价位高品质的耐用款。

返乡后,为了环保,出行一般都是依靠自行车。
另一方面,盐见直纪除了做农活,还在家乡当地的对外宣传机构任职,管理网页资讯、制作电子刊物,吸引都市人前来交流、定居。这份工作的报酬,是全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样一来,盐见直纪既不像全天在格子间闷头苦干的上班族,也不像完全清心寡欲与世隔绝的隐居者。
他把这种自耕自食,同时从事有薪工作的生活方式,命名为“半农半X”。
“农”好理解,这个“X”,却大有学问。
盐见直纪说,X并不简单指一份兼职工作,而是每个人真正的兴趣所在,是能够发挥特长换取报酬,同时贡献于社会的使命。
比如,盐见直纪认为,自己的“X”使命,就是推广“半农半X”生活方式。恰好,这与他在当地宣传部门的工作是完美融合的,所以他积极地为移居到本地的人联系房屋、农田,并引导大家找到自己的“X”使命,并实现它的社会价值。

盐见直纪与从都市来的人一起交流半农半X理念
在他带动和吸引下,各种年龄背景的“半农半X”实践者涌现出来了,比如:
八十岁高龄、对制作点心很在行的老婆婆,同时在担任烹饪学校的讲师;
三十多岁热爱电影的中年男子,一边耕作一边从事电影字幕翻译;
提前从电机企业退休的技术员,除了从事农耕,还担任研究垃圾有效利用的工作。
自耕自食,又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听起来简直完美。但半农半X的价值,还不只是帮助个人实现田园理想。
在劳作中感受亲情与家庭
书单君观察发现,如今的大城市上班族,很多已经出现了
家庭危机
:子女外地工作,老人独守空巢;夫妻各自打拼,回家懒得交流;父母忙于工作,孩子交给外婆……

房子宽敞,情感却缺乏慰藉无处安放。
半农半X生活的最重要价值之一,就是让人重新体会家庭的意义。
盐见直纪对此深有体会:

亲人友爱,共同劳动,生产了自家的食粮,也紧密联系了每个生命。换句话说,是一种回归生命本质的生活方式。这是家庭最大的功能,也是最重要的教诲。
而在劳动中,只要亲身体会到自己可以帮助某人,或是协助完成某件事,便会觉得满心欢喜,这特别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想起小时候,只要在田里帮一点忙,父母便会说声“谢谢”或是“帮了大忙喔”等等,让我有突然长大了的感觉。
以前的农村,连小孩都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家人看重、需要,亲子之间的爱,便由此滋长。
同时,在乡下生活,因为减少了无谓的社交娱乐,所以劳动与工作之外的时间,就都可以留给家人,而且大家聚集在一间房间里,自然就会产生对话,发生情感交流。

盐见直纪的家乡绫部,草地修复,保护良好
结束白天的工作,盐见直纪一家一般在18点吃晚餐,饭后也并不看电视,而是在20点早早就寝。睡前,盐见直纪会跟女儿一起躺在床上,为她读故事。
他说,孩子愿意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其实没有几年,需要好好珍惜。
能照顾到家庭的物质需求,能满足个人的兴趣发展,还能增进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可以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半农半X”已经很吸引人了。
但最打动书单君的地方,却是“半农半X”背后,盐见直纪对整个人类和环境的理念与思考。
从一粒种子看人间
开始“半农半X”生活后,实现了米饭、果蔬的自给自足,盐见直纪感到由衷的喜悦。

但有一天,他忽然意识到,这其实不是真正的“完全自给”,因为几乎所有蔬菜的种子,每年都需要向种苗公司购买!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们所吃的蔬菜,绝大部分都是由农业公司售卖的种子长成的。为了保证蔬菜长成后的品质,这些种子一般经过了人工培育,并非纯自然结出、代代相传的。
同时也就意味着,它们只有第一代才可以长出品质良好的蔬菜,第二代以后的水准就参差不齐了。
为了保证品质,再加上在经济上更划算,所以几乎所有农家都采用了买种子的方式进行生产,而放弃了传统的采集天然种子、存放和育苗等工作。
这就把本该是农作物多代生命传承式的种植,变成了“买种子—收获—再买种子”这种缺乏生命传递的“一代化”生产。
盐见直纪认为,这种模式非常不可取,因为它斩断了作物世代之间的联系,斩断了生命的连结。所以他宁可接受相对低的产量和质量,也要坚持使用未经人工培育的原生种子。
盐见直纪家种植的萝卜,正在等待被腌制
但让他更为忧心的,是人类把种子“一代化”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心“一代化”了,使得当今社会的很多事情,都是以一个世代为思考范围的:
为了方便而大量使用一次性产品的泛滥、为了获得皮草而捕杀野生动物、为了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污染空气河流……
盐见直纪说,人类就仿佛把自己当作末代居民一样,挥霍地过日子,没有考虑到对子孙后代负有的责任。

盐见直纪在家乡的古树之下,儿时,他从乡人祭祀山神的活动中,学会敬畏自然
相比之下,他更认同北美原住民伊洛魁族的生活哲学——
从应不应该砍伐这棵树、应不应该掩埋这条河,到应不应该跟其他部族争斗,一切决策的准则都是顾虑到“七个世代后的子孙”会承受怎样的结果。
一个世代若以三十年计算,便是把眼光推远到二百一十年之后,来决定现在的作为。
他所力推的半农半X,无论是在农耕中使用原生种子、不打农药,还是在生活上恪守“减法”原则,都是在贯彻这种永续的、符合自然之道的价值理念:
不用金钱来衡量幸福,而用可支配时间;
不为尽量多地占有,而是够使用就好;
不是工作至上,而是推崇兴趣和天职;
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而是考虑到对后代人负有的责任。
✎✎✎
人类文明的进化,有个很有意思的趋势:
农耕社会时,人与工作是在家庭内结合的;
工业革命之后,人从家庭中脱离,到公司、机构里上班;
而正在发生的知识革命,则把人从机构中解放出来,个体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人和工作极有可能再度回归家庭。
半农半X的生活,恰恰与这个大趋势相吻合。
即使从世界其他国家目前已有的种种迹象看,半农半X也绝非乌托邦式的空想:
澳大利亚在过去十年间,30岁以上人口中,有1/4的人选择每周工作三四天,其他时间用在参与家庭或社区活动,以充实自己的生活;
丹麦人为了和家人更多相处,也一直在努力缩短工作时间。所以尽管丹麦是欧盟国家中薪资水平较低的,但丹麦人的生活满足感却很高。
当我们把价值观念的重心从第一、竞争、金钱上挪开,转向开放、共享、兴趣,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形态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从1999年返乡至今,近20年的时间,盐见直纪一直在践行他对生活的思考和主张。《半农半X的生活》于2003年出版后,也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
在中国,返乡创业的青年,移居云南被称为云归派的艺术家,平日里在都市工作、周末在郊外耕种的周末农人,甚至是在自家阳台种植蔬菜、水果的都市农人,都是半农半X的实践者。

《半农半X的生活》一书在台湾出版后,盐见直纪曾五次作为讲座邀请,与当地年轻人一起体验农业工作,图于2011年秋季,摄于台湾花莲县。
相信随着交通与互联网的发展,新的生活可能性将越来越多。
这本《半农半X的生活》,与其说是生活方式的教科书,不如说是先进价值观念的布道手册。它的思想主张即便已诞生近二十年,却依然超前,依然领先时代。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现在去实践半农半X,但看完它的主张和理念,无论你会真正去思考自己的天职使命,还是尽量减少资源消耗过减法日子,都意味着你离更好的生活近了一步。
😊
--每日进步时间--
不久前,书单给大家推荐了一门古典音乐课。每周,带你欣赏一首经典乐曲,介绍它背后的故事,用美好的音乐提升你的气质、滋养你的内心。
有听众说:“这个课程,是我一个人时候心底最想停留的永恒的安静。”价格并不贵,66元,150节课,而且李健、汪涵、吴晓波都是它的粉丝
点击下图,看看大咖们
都推荐的这堂课,到底有什么魅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