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奇旅(ID:i-qilv)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在他之前,
街头摄影和时尚还没什么关系;
在他之后,
整个时尚界都不知道再为谁着盛装。
他就是“街拍鼻祖”Bill Cunningham
或许你并不关心时尚,也不喜欢摄影,但你还是应该认识他!
他是这世上最会发现美的人
满头白发,姿态有些佝偻,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老爷爷,代表了当代时尚的一切。
1966年,那会的时装秀还没现在这么火,伊夫圣罗兰也只是时尚圈一个刚刚展露头角的设计师。
比尔从这个时候开始了他的街头创作。
在路上
在街头
在宴会
只要看到美,他就会驻足。

把镜头对准一个个活色生香的普通人。
他拍第一夫人
拍时尚名流
拍各色秀场
定格每一个经典又自然的瞬间。
他捕捉过往行人的影踪,目睹了纽约人的着装习惯从大众化到个性化的转变。
他记录上流社会百态,
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整个时尚圈的发展。
一部相机从不离手,
他是这世上最会发现美的人。
《纽约时报》为比尔开了专栏——《在街上》,堪称纽约城的浮世绘。
这个始于1978年的每周专栏,每回至少占1/4个报纸版面,记录了最近几十年以来纽约的整部视觉史。
它连任着“读者最喜欢的栏目”,在纽约时尚圈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穿Prada的女魔头》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电影里时尚主编的原型就是《Vogue》杂志美国版的主编安娜·温图尔。
她在时尚圈的地位毋容置疑,可她却是一个冰女王式的人物。在秀场外面对所有的镜头,她只会对着比尔,为他多停留一到两秒钟。
“我们盛装出席,只为比尔。”也许“女魔头”安娜的这句话,更能够说明比尔在时尚界的意义。
用一张张照片谱写了一部时尚编年史的比尔,在2008年,获得了法国文化部颁发的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
凡大成者,必有所坚持。
比尔的坚持,
就是他用一辈子来做一件事情。
一生只做一件事
街拍鼻祖、时尚历史学家、时代记录者……把再多的泰斗级头衔放在比尔身上,都不为过。
可谁能想到,敲开他传奇人生大门的,是一台仅仅只值35美元的相机。
1929年,比尔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爱尔兰家庭。从小,比尔就表现出对时尚的敏锐触感。
中学时,他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用来买零碎布料制作帽子。
比尔制作的帽子
19岁,他拿到了哈佛的奖学金,进入这个世界一流的大学深造。
然而,在被哈佛录取两个月后,比尔退学了。因为哈佛保守的环境不符合他对新鲜感的追求。
 “他们觉得我是蠢蛋,我的人生没有希望了”,但比尔兀自坚持。
退学之后无事可做,他搬到纽约的亲戚家里。叔叔邀请他打理家族生意,比尔却想继续做帽子。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
比尔对时尚的坚持,在叔叔眼中就是冥顽不灵。恼怒之下,叔叔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放弃做帽子,要么滚出他家!
比尔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他在纽约找了一家小阁楼,开了一家帽子店。
他做的帽子很特别,很快吸引了一批上流社会的忠实客户,她们慕名而来,爬上比尔家简陋的楼梯,只为等一个最新款帽子,就连玛丽莲·梦露也是他的常客。
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比尔也许就会这样过完一生。
但生活的精彩就在于不可预知。
生意如日中天的比尔,突然有一天就收到了强制入伍的征召,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事业。等他退伍,帽子已经不再流行了……
这始料未及的变化,一下子把他打蒙了,一向自有主张的比尔第一次对未来感到迷茫。
挫折往往是转折,危机同时也是转机!
就在比尔不知何去何从时,一位摄影师朋友送了他一份礼物——一台价值39美元的相机。
比尔从此开始足足50年的街拍生涯。
或者可以这样说,
比尔的人生从此只有一件事——街拍。
在街头,面对新鲜的时尚元素,比尔一次又一次地按下快门。
他喜欢在街头拍普通人的穿着,“最好的时装秀一定来自大街上,一直是这样,也将一直这样下去。”
五十年如一日,比尔风雨无阻地出现在街头。
白天,他身穿深蓝色渔夫夹克配卡其裤、踩着一辆红色老旧自行车,在57街和第五大道的街角驻守,用相机捕捉过往行人的只身片影。
夜晚,他穿上衬衫和西装,套上修路工人穿的荧光黄和橘色相间的条纹背心,骑上他的破自行车,穿越全城去拍摄上流社会的夜宴。
第五大道是比尔在纽约最常出没的地方,天气好的日子,他可以这里徜徉好几个小时。
“在第五大道,你能看到整个世界。”
在比尔看来,街头是最好的时尚表演,那是人们生活灵感最自然的转化。
所以,他是如此热衷于去记录它。
因为太过热爱,眼里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仿佛这一生只能做这一件事情。
比尔走遍了纽约的每一个角落,拍过5万个姑娘,却没有时间去谈一场恋爱。
他终生未婚,把一生都用来寻找美和记录美。
他的一生,更像一个"战地记者",脖子上套着一台35毫米胶片相机,对街头出现的任何一个时尚亮点严阵以待……
他养活了千万人,自己却清贫如洗
比尔走上街头,
把整个世界放进了镜头。
他一手创建了时尚街拍摄影师行业,
养活了无数人,
却始终没有让自己“发财”。
看遍锦衣华服,却只穿一件蓝工装
比尔在各种秀场稳坐头排,
后台更是随便走,
他被公认为时尚界最重要的人。

为了表示敬意,
还有人专门设计了他的同款工装外套。
然而,
他身上标志性的深蓝棉布夹克,
只要20美元,
原本是街上扫地工人的制服。
工服上有很多口袋,
“很方便,颜色也好看。”
比尔一穿就是十几年。
在纽约多雨的季节,
他披上一件塑胶雨衣就出发。
这种雨衣的质地和黑色垃圾袋相同,容易扯破。破了洞,他就用黑胶带补好,再次上路。
蜚声国际,却被房东驱赶
比尔在时尚圈享有巨大声望,
在摄影界也占据一席之地。
如此成功的一个人,却被房东撵着走。
他在卡内基音乐厅租住单身公寓,将近60年。
20平米的屋子,小得像鸽子笼,不带厨房,连一桌一椅也没有,只有一张木板床和几个大铁皮柜子,洗手间也是合用的,在走廊尽头。
他身无长物,用一两个铁皮柜,装他那几件深蓝浅蓝的衣物;剩下的,全部用来盛载他几十年来所拍摄的照片。
不逐名利、不染金钱,
要做最自由的人
尽管游走在时尚圈,
但比尔却低调得让人心疼。
他每天吃着3美元的早餐,
从不去电影院,
他在街头蹲守美丽的时候,
有好心人给他施舍钱财也说不定。
他为很多家媒体供稿,却从不领取支票。“钱是最没用的东西,自由自在才是最重要的。”
在秀场和Party采访时,他坚持自费。他对报酬很警惕。
参加时尚活动,他都是骑着自行车,或者搭乘前往,提前吃点东西再去工作,甚至规定自己不在晚宴上点水不沾。
专注于工作,不在乎吃吃喝喝,不允许被其他东西分心,如此执着、痴迷。
因为一部纪录片——《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比尔名气更盛。
但你知道吗,说服比尔出境,导演花了8年!
不为浮华所惑, 
在富足与潦倒间从容迈步。
比尔关注时尚,
从来都不只为华服盛装,也更加不为声名。
他只需要他的工作。
比尔的每一张照片都价值不菲,
他完全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但他选择清贫,只为保持自己的自由。
游离在世俗之外,做最自由的灵魂。
在纽约这个浮华和虚伪之地,
比尔有着赤子之心。
朋友们为他庆祝生日时,统一穿他标志性蓝色外套和举着他大笑的表情面具,画面温馨又有点滑稽,但比尔却惊喜得笑的合不拢嘴,手舞足蹈像个小孩,哈哈笑的样子一如往常。
这样一个纯真“老男孩”,
就是纽约的移动地标。
他的镜头就像上帝之眼。
哪怕你不关心时尚,你也应该认识他!
现世浮华,纯粹的人越来越少,
比尔用一生诠释着自由和梦想,
如果人人都遵照自己的内心去活,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传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