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并不是丑陋得只配进垃圾桶,它们也可能化作一抹美好。”——Eric
“你堂堂一个大学生,怎么喜欢捡垃圾?”Eric时常被人这样质问。
要知道,在有心者手里,垃圾也能变宝。7年时间,6吨剩菜垃圾,Eric在自己那间小小工作室里,将垃圾变成了美丽无害的燃料,轰动了整个香港。
Eric,90后小伙儿一枚,毕业于香港公开大学环境管理学系的他,原本可以和同专业的同学一样找一份安稳的公务员工作,安逸地度过一生。
一眼便能看到头的人生,他不要,所以Eric选择了一条无人尝试的道路——创立了香港第一所天然剩菜染坊“染乐工坊Dyelicious”工作室。
毅然放弃公务员的职务,大胆创业,然而,并不是为了挣钱。
当Eric看到香港的大环境着实令他心痛,每天超过3600吨的食物被丢弃,这些所谓的厨房垃圾,其中不乏很多完好的水果蔬菜,仅因外表差而被抛弃,再加之一些无法食用的也是被随意扔在垃圾桶,散发着阵阵恶臭,人们经过的时候都要绕道走……
在香港这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除了每天有超过3600吨的食物被丢弃,到2018年,香港的三个垃圾堆填区将会相继爆满!
“香港的垃圾真的很多,重点是还特别新鲜!而且香港没有沼气发电,如果每天都有这么多可以被利用的食材被无辜丢弃,这会造成多大的浪费啊。”Eric如是说
利用厨房里剩余的食材,制成大自然的色彩,再混合扎染工艺创造出各种艺术品,这是Eric的想要的初衷。
由于整个工作室的“灵魂”来自于食物,于是他给自己取名“食物设计师”
其实早在2010年,Eric就已在香港的厨余垃圾上做过研究。因为自己本身学习的是环境学专业,所以Eric平时就极其关注环境保护方面的东西。
某天,他在书中看到厨房垃圾变染料的概念,立马灵感凸现。
“有了,我可以把厨余做成染料!这样既避免了浪费和环境污染,又能让它们物尽其用,岂不两全其美。”Eric兴奋地说道
恰好有段时间,有大学生发起回收婚宴剩食的活动,Eric就想效仿他们,而这也成为他毕业设计定的课题——利用厨余染布。
不仅如此,这更是成为他此后的事业,人们避之不及的垃圾竟变成美好的染料。
起初,为了搜集染料制作原料——厨余垃圾,他用的是最笨的办法:
不是在街角、小区翻找垃圾箱;就是用钳子夹着泛着丝丝恶臭的瓜果皮屑;或是和小伙伴一起跑去附近的菜市场蹲点,拾掇一推烂菜叶,还如同挖到宝般兴奋。
他们这一“怪异”行动,菜市场里的大叔大婶们看到眼里,几乎都认得他了,“又是这帮大学生,每天在这里捡菜叶,说能能染布做衣裳,跟疯了一样。”
他们去垃圾堆里把剩菜捡出来,买下菜市场的歪瓜裂枣食材,回收咖啡厅的咖啡渣……这些不被常人理解的举动,Eric却坚定地说道:
“用不了多久,它们都能变成大家眼中的宝贝了。”
每当在菜市场或垃圾箱里捡到的“宝”,Eric和伙伴们拎回工作室后,他第一时间便是先进行消毒,然而在根据颜色来分门别类,接下来就是用工具捣碎了。
有时,为了调出自己想要的颜色,Eric只得一遍又遍的尝试,如同在烹饪美食般,一勺盐一勺糖地往盛着染料的锅里添加,一站就是一天,而这耗时一大整天,通常是一无所获。
因为,在Eric所能接触的环境里,没有人涉猎过厨余垃圾变染料的研究,所以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空白,全凭个人摸索。
“最开始,失败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香港关于厨余染的资讯特别少,外国的相关资料也不能尽信,而厨余染液制作过程繁复。
即使是气候和食材的微小区别,也会影响最后的结果,比如同样是菠萝皮,国外能染出鲜黄色,但是我们却没法实现。”Eric回忆道。
在经历了上千次失败后,Eric终于成功地从常见的厨余中提炼出天然色素。
每种颜色根据浸染的时长不同,会产生有层次的色差。
染布前只要在这个布艺色板上找到你想要的颜色,就能知道需要用哪种食材,以及浸染多长时间和次数了。
茄子的紫色、白菜的嫩绿色、洋葱的白色……在Eric手里,这些自然菜色瞬间变成五彩缤纷的天然染料。
用紫薯染的紫色
用红菜头染的红色
用橙皮和西柚皮混搭出的粉橙色
用菠菜染成的绿色袜子
比如想要蓝色,先把紫椰菜切碎晒干,加入葡萄糖,用搅拌机打碎,真空保存180天。
等“厌氧发酵”让紫椰菜变成糊状,使用时兑上水,就变成了蓝色染料。
还有黄色,Eric的灵感则是来自法国人煮洋葱汤时,如果想颜色好看一点,会加入洋葱和洋葱皮。
不过煮出来的汤颜色还是偏暗,所以他还加入了咖喱、姜皮和金盏花。但绝非简单的取用,“要先冷藏撇去油分,再加热隔渣,剩下的就可以用了。”Eric说
姜皮和金盏花、洋葱皮是从垃圾堆翻找来的,咖喱则是茶餐厅用剩下的。
为了研究出天然的染料,Eric花了差不多的一年时间,将基础颜色配方制作好。
然而染布是一门技术活,这只是基本,为了学习纯天然无污染的传统染布工艺,真正实现对水源、空气的无污染,Eric专门飞到日本奈良的染布坊,学艺取经。
Eric说:“去奈良取经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的布品经常加入传统图案,其实我们也可以用一块布说一个香港故事。”
Eric还学习用“板染法”,用紫薯片染制日本服饰“甚平”。在浸透的衣服上放上圆木板,用夹子紧紧夹住。
再把衣服放在染液和温水里,细细地揉搓,直到染液均匀地渗透布料。
最后,当圆木板被取下来的时候,没被染料浸染的部分,就变成了白色圆圈。
清水冲洗、晾晒风干,一件紫色的“甚平”,就在晾衣架上飘扬啦。
“因为我们来自香港,希望能向别人展示更多香港元素。
我们专门找老师傅缝制旗袍半成品, 然后把香港特色的紫荆花图案,和闸门上的通花雕刻,用我们的厨余染料印在上面。”
这个创意real棒的
剩菜被提取颜色后,总还有些菜头菜尾,它们也都被发挥到了极致。蘸上染料往布上一压,就是一个独特的印染印章。

这件便是Eric用天然染料做出来的哦
而且,当他们拿着染出来的布到菜市场和超市,再次收集厨余原料的时候,菜场的大叔大妈态度都变了,他们都十分配合。
Eric说:“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你走在菜市场,让大叔大婶看见厨余真的可以作为染料,染出美丽的衣服来,当一个个身边人说,‘你做的事情真的很有意义’,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
Eric用“物尽其用,减省浪费”的初心,让“垃圾”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而且,用蔬菜瓜果染布做成的旗袍,对河流都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不止研究怎么把厨余制作成纯天然的染料,Eric还带着厨余染料去到了全世界: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台湾……当然还有重视环保的大陆。
他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事情中来,将环保进行到底。

同样,这件也是他们用天然染料制作而成的。
Eric说:
“我们希望透过染之工艺,把食物的故事、染艺的乐趣带给每一个与之有缘的人,最重要的是想物尽其用,看似是垃圾的厨余,其实也能拥有美丽的灵魂。”
如今,Eric他们又推出了“歪果计划”——织一场把歪果胡萝卜制作成渍物的活动。
不仅如此,大学教授们也都参与进来了,办讲座,分析不同歪果的成因,消除人们对歪果的误解。
Eric说:“人们不愿购买它们,以为它们是转基因蔬菜,蔬菜批发商也不愿意收购,这些歪果到头来只有农夫自己吃,但其实他们也吃不了这么多,结果这些好好的水果也只能像厨余一样,被丢弃、浪费掉。”
还记得,前段时间火爆朋友圈的文章——《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文中描述说:
中国2/3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1/4的城市已经没有合适的场所堆放垃圾。
垃圾污染,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已造成严重的伤害。
当然,总有些不甘“堕落”的他们,将“废变宝”以此来减少污染:你扔的垃圾,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宝……
Alexandra Hackett:一位25岁的女设计师,她将不可降解的垃圾变为时尚,作品已走上T台,圈粉无数。
Alexandra的服装原材料,都是来自日常生活的废弃物,除了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考虑;
关于设计,Alexandra说道:“用一些你从来没用过的东西来工作,这是一件有趣的事,对于时尚来说,这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这些全是她的设计作品
就连,店铺里的防盗扣,在她手中便成了鞋子、帽子以及外套。
穿着这样一套,出现在时装周,想必很酷炫吧。
还有,让许多人沉迷的泡泡塑料包装在她手中,也变成了衣服。穿着这身衣服出门,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无聊啦!
Anne-Sophie Cochevelou:一切旧玩具在她手中变成独一无二的配饰和服装。
这样一下就解决了,孩子们旧物无处扔弃和可惜的烦恼……
这是Anne-Sophie,用乐高做出的系列服饰,据说还很火爆呢。
任何一件小物件,她都能变成多彩的服装。
纵然颜色夸张,造型略奇特,但是从她身上总能感受到生机,春天的气息,生命活力。
张娜:80后设计师,她认为旧物同样可以被很好延续,旧衣再造,这是她的专长。
张娜说:
“旧衣服上经常会留下许多痕迹,那上面记录着着人们的过往岁月,无论你记不记得,你的衣服都记得。我想用设计去链接人的过去和未来。”
她认为,不仅仅是旧物利用,更是一种传承,传递它的温度,延续它的故事。

而且,在去年底,张娜还带着80多款由旧衣改造后的衣服,在上海举办了“再造衣银行”的中国首秀。
别说,这些由旧衣物做出的独一无二的衣服,还颇时尚。
生命在于创造,生活在于改变。
实现人生的意义,还得从热爱生活开始。
| 今日荐读 |
编辑/风一样的女子
本文系创意果子原创文章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朋友圈随便转发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