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长短,艺术永无涯。”
提到严顺开的名字,也许大家还会很陌生,但是这个拥有一对囧眉的老爷爷是我们童年的欢笑声中不可或缺的记忆。
可是,就在16日,这位可爱的老艺术家永远的离开了…
曹可凡更是在第一时间就发布了朋友圈,悼念他。与他有过合作的演员张凯丽,甚至亲手写信来缅怀记忆中的他。无数的惋惜与叹息,如今我们真的只能靠着录像跟记忆回想起他曾带给我们的欢乐。
很多人对张顺开的印象还是,带着一顶毛线帽,眯着眼睛,标志性的倒三角囧眉,一个老顽童的老父亲形象活跃在舞台上。曾上过5次春晚的他,可谓是演“老父亲”角色的专业户了。
但是严顺开与春晚的渊源还不仅仅于此,曾经在央视的首届春晚上就表演了小品《阿Q的独白》,可以说张顺开是春晚小品的“开山鼻祖”
小品《阿Q的独白》
1983年这年是央视春晚的元年,除了表演《阿Q的独白》,严顺开还给观众带来了《弹钢琴》和《逛厂甸》两个小品。
在那个彩色电视机刚刚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年代,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成了一年里最幸福的时光,而严顺开也承包了那个年代的笑点。
与斯琴高娃表演的小品《逛厂甸》
全部的道具只有一把椅子,严顺开靠着自己夸张到极致的表情,和活跃的眉毛,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严顺开早年表演的小品《弹钢琴》视频

“演着很真实的小人物,说着很深刻的大道理”,有观众这样评价严顺开的小品。
细数他在春晚上演绎过的角色,哪一个不是市井小人物,从《难兄难弟》中的水管兄弟,到《张三其人》中糗事百出的张三,再到《爱父如爱子》中的老顽童父亲。他把底层人物的生活百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很多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1990年春晚小品《难兄难弟》
1993年春晚小品《张三其人》

1999年春晚小品《爱父如爱子》
这么一演就是十几年过去了,他的老父亲形象被观众们深深记住了,作为小品界的“祖师爷”,在2000年后又两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讲故事》里他是那个只会反复讲同一个粮票故事的老爷爷,《假话真情》里他是装疯卖傻只希望儿女能多陪陪自己的老父亲。
(小品《讲故事》)
不得不说严老让我们在欢笑中重新思考一个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老人需要关心陪伴。老小老小,严顺开将老人的调皮却又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这些年轻人看。
(小品《假话真情》)
后来因为爱人身体不好的原因,他三次婉言拒绝了春晚的邀请,从此告别了春晚的舞台。对他而言,如果做不到让观众满意,那么他宁可不演,这是他的演艺底线,力求每次演出做到精益求精。

一生痴迷于演戏的他,怎么会仅仅止步于春晚,其实早在上春晚前,他就在电影界大放光彩。
1981年,一部电影《阿Q正传》让他初登银幕就成为了我国唯一获得“卓别林金拐杖奖”的男演员。
鲁迅笔下的阿Q,唯唯诺诺,欺软怕硬,愚昧投机,拥有即使受到严重戕害也能自我安慰的强大盲目乐观心理。那种斗不过就躲,逃避但又觉得其实是自己让着别人的劲,也只有严顺开能演出来。

没有光鲜的红毯,甚至连获奖消息他还是最后一个知道。颁奖那天他在苏州拍戏,是一个的士司机告诉他,他在国际上获了奖。

憨厚的严顺开开始还不信,以为是玩笑,结果回到家他的老伴告诉他这是真事,他才相信。
如此大的荣耀并没有让他居功自傲,而是更加谦虚的表演,用更加完美的演技粉饰他喜剧之王的称号。
事实上,他的演艺道路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光鲜亮丽。
真正的迷上表演是在初中的时候,他一得空就跑到附近的业余话剧团看别人排练。一次偶然的机会,因为缺小演员而他正好在场,于是让他顶上。第一次登上话剧的舞台便让他不能自拔,在心底暗暗定下一个梦想——当演员。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骨感的,不是每一个理想都能理所当然的被实现。

到了上大学的时候,连续被上海戏剧学院拒绝多次,青海省话剧团也上不了。小鼻子、小眼睛、小个子再加上那个独特的八字眉,长相成了他演艺路上不小的阻碍。
直到1959年中央戏剧学院在上海来招生,在面试的时候,他以一首改编的《真是乐死人》把考官逗乐了,才顺利进入了中央戏剧学院。此刻的他,离他的演员梦又更近了一步。

他中戏的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他的相貌:

“永远像是耷拉着眉毛,眯缝着眼睛,像在哭,也像在笑。”
不出彩的外形让他大学四年没有当过一次主角。每次排练,那些体格魁梧的英雄主角永远都没有他的份。急于表现自己的他,跟老师说:“或许我可以演个个子矮小的列宁呢?”老师看了看他的小眼睛,摇摇头拒绝了。
没有得到机会的他,想当演员的劲丝毫没有被打消,而是继续琢磨演技,然后等待。

演了多年的小角色,积攒了大半生的经验,终于让他等到了阿Q这个难得的机会。
整个电影有700多个镜头,他在电影中就有600多个镜头。面对如此多的镜头,就有人劝他不必锱铢必较,演好300个镜头就好了,其他的弱化就行。

他偏不,就着这股执着劲,就算不是镜头的焦点他也要认真演绎。因为经历过坎坷,才会对每个镜头如此的珍惜。
曾经频频被拒是因为他的眉毛,如今在喜剧界地位可以跟赵本山媲美,他的眉毛成了他的得意标志。
由于《阿Q正传》的走红,让他的演艺事业逐渐顺利起来,40多岁才真正登上银屏,算得上大器晚成。
即使得了国际奖,从演小人物中走出来的他,还是立志演好小人物,坚持着最初对喜剧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每个细节他都会严格把控,无论是电影还是舞台剧,他都尽力不说错台词,不给别人添麻烦。当时那个年代后台条件很差,他也丝毫没有抱怨,认真为上台装扮做准备。
当小严变成了老严后,他也从被选拔的考生,变成了判定他人“生死”的考官。他从2800个考生中破格录取了周立波,不得不说他是周立波一生中难得的伯乐。
“姚明的高度太高,一般人高攀不上,而刘翔的速度又太快,一般人也追不上,还是严老先生比较亲切。”
他和蔼的形象甚至成为了上海的文化名片。
一如他所扮演的老顽童父亲形象,他的老年生活也是不甘心在家颐养天年。同样是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纪,严老却坐不住,依旧活跃在荧幕上。
演起古装剧也不含糊,
2003年出演推理悬疑剧
《大宋提刑官》中的冯御史。

领衔主演悲情电影《银饰》

将近70岁的严老没有停止对艺术追逐的脚步,更是自己当起了导演,执导了都市风情滑稽戏《太太万岁》。

自导自演的滑稽戏《独养女儿》被他在2007年搬上了剧院的大舞台。

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的他视戏如命,演戏大概是他唯一放不下的事。在2009年,72岁高龄的他出演了电视剧《我的丑爹》。
拍摄剧中淋雨的镜头也是只专心于怎么将角色的心里更好的呈现出来,丝毫不顾自己的年事已高。
平时连游泳池、河边都不涉足的严老,到需要下水的戏时,二话不说就踏入冰凉的河水中。

谁曾想过,这一次就是他留在银幕上的最后一幕。
看到严老如此的“糟蹋”自己的身体,很多人不理解,然而他对表演的执着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天有不测风云 , 人有旦夕祸福。”
拍完《我的丑爹》回到上海的严老,不久,在一次去医院候诊的时候,突发脑溢血中风了,

告别了那个他最爱的舞台,在病床上一躺就是8年。
去年的6月6日,是他的八十大寿,但是来病房看望他的,只有他的一个徒弟曹熊。老人一个人孤独的在医院过着生日,无人问津。
曹熊发微博称:“我在医院待了一上午,没有人来关心他,悲哀!”
(徒弟曹熊来看望严顺开)
微博热搜上每天都是各种明星八卦,小鲜肉们换个发型都可以上热搜,这些真正的老艺术家却没人关心。
对于没人探望严老,他的老伴更说:“我也没有去求他们,自己愿意就来,不强求。我们就靠自己吧。”
如今我们失去了这位可爱风趣,带给我们无限回忆的老人。
斯人已逝,但风范长存。
他走了,却把对艺术的严谨、执着留了下来,与你我共勉。
愿天堂没有痛苦…
| 今日荐读 |
编辑/芃芃
本文系创意果子原创文章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朋友圈随便转发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