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放弃,不惊荣辱——何泽慧
在这个娱乐明星满天飞的时代,人们能脱口而出一个个当红小鲜肉的名字,但一些曾经为祖国乃至整个科学界做出巨大贡献的“明星”却无人问津。
何泽慧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她的丈夫大家都认识。她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妻子。
她不仅仅是钱三强背后的女人,她本身也是位杰出的物理学家。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这么多的第一,曾经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她成就不亚于刚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
提到何泽慧这三个字,整个物理界都充满了敬意。温家宝曾经评价她是中国少有的女科学家,是人中麟凤。即使拥有如此多的赞誉,但她一生依然十分低调。
1914年,何泽慧出生在一个以科举闻名的簪缨世家。清朝年间,何家就先后出了15名进士、29名举人,山西就流传着“无何不开科”的说法。
何泽慧(左一)三岁时与哥哥何泽明、姐姐何怡贞留影
何泽慧的父亲何澄是山西第一批前往日本的留学生。带着家族的期望和父亲的谆谆教导,何泽慧和她的兄弟姐妹们个个都很有出息。八个兄弟姊妹中,就出了四个物理学家、一位植物学家和一位医学家。
在开明进步的家庭和学校中成长,何泽慧成绩一直都很优异,从小就培养了自尊自强的进取精神,也立下了为科学献身的志愿。
1932年,何泽慧只身前往上海考大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何泽慧将浙江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清华大学作为第二志愿。没想到,两个学校都考上了,而且还成了浙大物理系被录取的唯一女性。

何泽慧后来回忆说:“考浙江大学的人有800多,我报考的是物理学系,他们取的只有我一个女生,你说我的运气好不好?清华大学人多而且特多,一共有近3000人,清华的希望小得不得了!
最后,她选择了到清华完成学业。也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她的丈夫钱三强。这对小情侣成了“清华的金童玉女”。
很多人说谈恋爱会耽误学习,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影响,在大学期间她依然很优秀。当时的大学采取了宽进严出的制度,整个物理专业只有10人顺利毕业了。何泽慧就是第一名,第二名是他的丈夫,钱三强。
从清华毕业后,钱三强去法国留学了。怀着满腔爱国热血的何泽慧也想学弹道学,希望日后能给祖国的科研事业出份力。于是跟着几个男生一起去南京军工署求职,男生们都留下了,只有何泽慧被拒之门外,只因为她是女性。
曾经引以为傲的成绩也没为她带来机会,但她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选择出国,她非要把弹道学的技术学到不可。

她出国深造之路也没有那么顺利。德国的军工专业保密性极高,柏林高等工业大学的技术物理系根本不接受外籍学生,更不要说是女学生了。
出国前她得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的系主任曾经在南京军工署当过顾问,她找到这个系主任不服输的跟他讲道理。
何泽慧说:“你可以到我们中国来当我们军工署的顾问,帮我们打日本鬼子。我为了打日本鬼子,到这里来学习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收我呢?”
所幸,最终她说服了系主任,被破例招收到弹道专业学习。她也成了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招收的第一个外国学生,也是弹道专业第一个女性学生。
什么叫贵族?坚韧刚毅,这才是真正的贵族。
1940年,何泽慧也顺利的从德国高等工业大学毕业,拿到了博士学位。因为无法通信,直到1943年才给七年没见的钱三强写下了第一封信。由于战争的原因,他们的信不能封口,而且只能写下25个法文单词。
何泽慧写道:“你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我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当时德法正处于交战状态,有太多的话想对何泽慧娓娓道来,但最后还是简短的写下了“我挺好,您放心”
这样一来二去,两人的信越写越频繁,话也越来越浪漫。虽然只有25个单词可以写,但是也阻挡不了他们逐渐走向成熟的感情。
通信两年后,钱三强终于鼓起勇气给何泽慧写上了这样一份信:“
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

何泽慧的回复也很简单:“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他们求婚的场景没有浪漫的情话,没有精心设计的安排,只有简单的一句话,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爱情,虽然质朴,但有着那个年代的真实感。
就这样,半年后,何泽慧只提着一个箱子就到法国与钱三强完婚了。
不久,二人合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与四分裂,震惊了全世界,因为三分裂出现的概率是三百分之一,四分裂出现的概率是万分之一。但是由于对中国的歧视,诺贝尔奖没有颁给他们。这也是诺贝尔奖的遗憾。
他们成了科学界的名人夫妻,何泽慧也有了“中国的居里夫人”的称号,不少外国科研团队邀请她加入。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外已经声名远扬的钱三强何泽慧夫妇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国,投身于祖国的核物理研究工作。夫妻二人为祖国的核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何泽慧与子女一起)
两人正值年轻有为的年纪,也免不了坎坷,由于遭到同僚嫉妒,何泽慧被调动了岗位,曾被安排打扫实验室的厕所,做清洁。还同丈夫一起去陕西进行劳动改造。
无论是被安排去扫厕所,还是去到偏远的农村,她都没有放下对科研的热忱。她默默的等待可以回到实验室的那天,还安抚焦躁的丈夫:“着什么急,听天由命吧”。
就这样,五年过去了,她才再次回到她心心念念的科研工作。
何泽慧先后研究的多个课题,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理论研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她也成为了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拥有这么多贡献的她却十分低调,中国知道她名字的人也很少。
在筹划“两弹一星”团队人员的时候,原本何泽慧也在入选名单中,但是由于她是钱三强的妻子,又是女性,所以还是落选了。即使没办法亲身参与,也还是阻挡不了她的这份热血。核弹研发期间,她亲自带人在实验室验证了一个重要的数据。

(何泽慧与钱三强进行学术讨论)
1994年国家想为科学家正名,国家科学出版社想为她立传,却被她拒绝了。因此系列丛书中“物理学”篇章没有她的名字,在书的最后才出现她手写的传记,还是在编辑组反复要求和催促她,才写下的。
她不在乎有没有人知道她的贡献,她只知道做科研是她的理想,也是她的使命。
她的嘴边常常挂着这么一句话:“
国家是这样一种东西,不管对得起对不起你,对国家有益的,我就做。
"

曾经何家的私宅也被何泽慧无私的贡献给了国家,成为现在苏州有名的旅游景点网师园
即使九十多岁的时候,她仍然每周坚持到高能物理所上班几次。生活简朴的她,晚了就到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带回去吃,渴了就喝点白开水。
她住在中关村,所里想派车接送她上下班也被拒绝了,她还是坚持挤公交上班。
她也经常会自己一个人乘公交出去买菜,和一个普通的老太太无异,走在街上根本没人能看出来她是个大科学家。

生活中的她也十分随意,书桌上的镇纸还是她从路边捡来的鹅卵石,在人们名牌傍身的时候,老太太还是背着她用得带子都断了的人造革书包,用绳子和线缝好,接着用。穿着老式的解放鞋,身上的衣服也带着补丁。
2009年,中科院院士李惕碚在庆贺何泽慧95华诞之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在何先生那里,科学研究就是探索自然的本来面目,如此而已。权位和来头,排场和声势,以及华丽的包装,对何先生都没有作用;她会时不时像那个看不见皇帝新衣的小孩子,冷冷地冒出一句不合时宜而又鞭辟入里的实在话。
何泽慧拒绝搬到更好的院士楼,一直守在1955年和钱三强一起搬来的老房子里,直到2011年离世。
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保持着钱三强生前的样子,这大概是纪念丈夫最好的方式了。这段朴素而久远的爱情并未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消失。
谁还会想到,这个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之后,却如此质朴,毫无娇奢的样子。默默地为祖国科学事业做着贡献,毅然选择蜗居于破旧的老楼之中与世长辞。
按她的话说:“作为一名科学家,本来就应该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
她做到了,她就是个真正的科学家。
即使没有名贵的身外之物,她高贵的精神足以让人艳羡。
不言放弃,不惊荣辱,
| 今日荐读 |
编辑/芃芃
本文系创意果子原创文章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朋友圈随便转发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