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斗西路的小巷子里有一家饺子店,这在斑驳的民房中,显露出不一样的气息。
每每路人走过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往里面窥探几眼。不是没吃过饺子,只是没见过这样的饺子店。
这家店名是“盘子与饺子”,走进店里会发现店面不大,仅仅只有15平米,店里只摆了一张大木长桌,颇有深夜食堂里的感觉。
无论熟悉或者陌生,来到这家店的客人都会围着这张桌子吃饺子。
店内的布置也十分有格调,墙上排布的各种精致的盘子装饰,还有恬静的花草摆设,让人感觉这里像一个家。
墙上还有一个黑板,每天会细心的写着二十四节气以及应季的食材名称,当天能吃到哪些蔬菜馅料客人能一目了然的看到。


饺子全部都用素馅,蔬菜大多是老板娘一大早从菜市场背回来的时令蔬菜,包在紫色、绿色、黄色的饺子皮里,称为“三色饺子”。
饺子的味道是混搭的,客人可以吃到不同的口味,用老板娘的话来说就是:“这样的搭配能让客人们记住至少一种味道。”
当客人结账时,也是全凭自觉。每个人自己按照小黑板上的价格,把钱放进角落的铁盒里,需要找零的话也自己从铁盒子里翻找。
正是这样的信任和一桌人欢聚一堂,大家也从刚开始的拘束到慢慢的聊开,甚至后来来这里的人,都成为了朋友。
就这样这家小店开了四年,至今仍有很多回头客。

作为这家店的老板珠珠,她也如这家小店给客人的感觉一样,每天带着甜美的笑容,温柔的话语,极具亲和力,让人倍增好感。
很多人都曾梦想着未来能开一家小店,就像自己的一个家一样,她也如此。
这个饺子馆,就是她四处游走多年后,给自己搭建的一个温暖的窝,能够温暖自己,也希望能温暖他人。
对她来说,这就是超越食物的美好!
1985年,她出生在广西大山中。小时候,因为父母要外出打工挣钱,她和弟弟只得托付给老一辈照顾。
小小年纪的她就常常跟着爷爷奶奶去山里采茶,学习用茅草和树皮做鞋,用竹子做筷子。
然后还跟着外公外婆在夜市结束时捡垃圾去卖,帮助夜市旁的流浪儿童们。
那时的她还不大懂事,脑海中就记住外公外婆告诉她的,这些流浪儿童们大多是被抛弃的,很可怜,即使我们再贫穷,也要学会去关爱他们。
长大后,她走出了大山,去到广州上学,成为了家里人的骄傲。
后来还凭借自身努力幸运地从5000人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一家大公司。本来可以安稳度日,但她却在五年后辞职,成为一个课时费随喜的瑜珈教练。
原来是在2003年,得知外婆病重的她却无法请长假照顾外婆,甚至还在忙工作的她遗憾错过外婆的最后一面。
外婆的去世让她十分愧疚,没想到后来她却接连受打击,爷爷奶奶都纷纷离世。
就连身边的两个同事还查出癌症,让她不禁深思自己工作到底是为什么?
“一个人花掉所有时间,与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渐行渐远,得到的报偿不过是一点稳定的工资,这样真的值得么?”
于是在2007年,她最终选择辞职,去北京学习当瑜伽师。
她说:“做个自由职业者多好啊,最起码可以随时回家,去想去的地方,离开人世的时候好歹不留遗憾。”
正是当初的这个选择,让她的人生打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孤身来到北京学习瑜伽时,她总会在练习时不断想起离世的亲人,还有患癌的同事,常常难过的泪流满面。
一旁的老师看她如此,告诉她:“身体是灵魂的房子,当身体老了,或是生病了,人的灵魂就会离开这座房子。”
她刚开始因为伤心无法在瑜伽中领悟这句话的奥秘,慢慢的她不断的去平复自己的心,让自己能与瑜伽融为一体。
后来她终于拿到了瑜伽师的证书,不仅感到身心轻松,还掌握了一项生存技能。
她开始了自己向往的自由职业,成为了一个四处漂流着授课的瑜伽老师。
哪里有学生,她就在哪,有时她的上课地是在大山里,有时在学生家。
这一切她都丝毫不在意,虽然她常常调侃自己是最穷的瑜伽师,但她却乐在其中。
后来她也在深入瑜珈修习的过程中,开始吃素食,因为觉得吃素食很舒服,也很干净卫生。
就这样,她过着不富足但却很自由开心的生活。
那几年她在白沙古镇,跟着佛音,走到福国寺。本来也只是和往常一样教完瑜伽就会离开,但却在得知这里收留了十来个贫困的孩子们后, 她就留下来做义工。
每天她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练瑜伽,一起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看着孩子们清澈干净的笑眼,她感到很满足。
后来她还和志愿者们去藏区做善事,当看到村民们把他们认为最珍贵的煮饭的锅,和摘下的杏花一起,摆在路边来迎接他们时。
那一刻,她突然就热泪盈眶,被当地人的质朴和善良所感动。
那年命运的机缘还将她带往约旦的叙利亚难民区,她帮忙为难民发放物资。
在这个战争里,她目睹过人们在战乱下的痛苦和挣扎,自己还在暴乱中与死亡擦身而过。
有人问她是否怕过,她却答道:“我没有想太多,想做就去做了,如果真死在某个地方,我也认了。”
远在他乡的战乱时期,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唯一没令她想到的是,她竟然在难民营,遇到了爱情。
这是一个和她一起为一百吨大米,守了三个星期的德国工程师。
那是在一个晚上,德国男人突然开口:“珠珠,你可以成为我的女朋友吗?”当时的她震惊的一句话没说。
俩人在发放完一百吨大米发完后,继续去沙漠发放一千双德国二手鞋和旧衣服。因为沙漠中缺水厉害,当地人很少能洗澡,浑身散发着臭味。
她发现她给孩子们穿鞋的时候,只是鞠躬九十度穿,但那个德国人,在孩子们面前跪下,捧着孩子们的脚,一双双穿上,然后再满脸笑容地拥抱孩子。
那个画面顿时打动了她,也是那一刻她决定自己想做这个人的女朋友。
因为她不想再经历了身边亲人的逐个离世、目睹了战乱中的生离死别之后,自己的人生还留有遗憾。
“这具身体的效用时间很短暂,在死亡面前,1岁和50岁没有区别。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哪里结束,但在有生之年不辜负每一天。”
从今往后,她的人生多了一份牵挂。
她也终于想要安定下来,于是就有了这家饺子店:“我想在世界上有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有个自己的家,里面储存着许多温暖。”
那时她刚好在厦门一个旧小区发现一间店铺出租的讯息,面积小,租金便宜,于是丝毫没犹豫就租下来了。(她的店面位于厦门斗西路48号)
之所以选择做饺子店,取名为盘子与饺子,是因为她觉得:“饺子代表宽容,它可以包各种东西,盘子代表责任,所以我们店的名字叫做盘子与饺子。”
在开店前她并没有经验,只想着饭钱随喜,一切怎么开心怎么来,但工商局的人听后觉得这肯定经营不下去,不肯发执照给她,这才有了定价。
不过之后对于这家店的经营,她也很随意。
她坚持店里只用一张桌子,她想着只要来到这里的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大家都能围着一张桌子吃饭,互相交朋友。
每天晚上她出去教瑜伽,会在黑板上写:“珠珠出去上课啦,饺子在冰箱里,请自己煮饺子。”
熟客们只要进到店里,看到黑板上她留下的记录,就会很自觉的煮饺子吃,然后把钱放进盒子里,甚至还会帮忙招呼之后的客人。
这家店也因此吸引了周围的小孩子们,大家都嚷嚷着要来这当收银员。
她自己也和店面一起成长,从不会包饺子到慢慢的学会包饺子,还在学习的过程找到了一个投缘如同家人的阿姨帮忙。
店里的人都亲如家人,时常还会举行接待家庭,举办包饺子亲子活动。
而每周六的社会活动,对老人和小朋友是免费的,她说这是希望能够教会小朋友珍惜和感恩食物。
虽然现在的饺子店还需要靠她教瑜伽来支撑着,但这个小店早已成了喧嚣的都市最温暖的一角。
这就是她想看到的,也是她此生所追求的生活。
她说:“人生是一本书,记载着苦难与幸福,平静与起伏,最重要的是在每一个章节始终记载着慈悲,希望,自由和爱。”
人生不就是如此,无畏的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你终究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 今日荐读 |
编辑/伍姑娘
本文系创意果子原创文章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朋友圈随便转发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