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不成问题的问题》终于上映了。电影改编自老舍的小说,再加上范伟金马封帝,去年底,这部电影就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我们当时也写过→范伟拿金马影帝的《不成问题的问题》,我替你们看了!
今天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跟大家再聊聊这部电影。看片之前,我主要好奇的是两点。
首先,导演梅峰是北电的教师,也是一位知名的编剧,曾经参与过《浮城谜事》等多部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通的特征:“影像与故事的暧昧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电影的“潜台词”。
但一个编剧出身的导演,初次运筹帷幄,到底能做到什么效果?会不会只是纸上谈兵呢?他能否保持住自己“暧昧性”这一特质呢,这都打上了问号。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电影的片名。
我一度对这个片名的断句产生了困惑,“不成问题的问题”到底该怎么理解,是理解为“一个不存在的问题”还是“一个小问题”?但看了电影后,我恍然大悟,断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不成问题”这件事本身就是个“问题”。
让我们回到电影本身,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抗战后方的乡村有一个树华农场,由许老爷和佟老爷等人合伙出资承办,农场的主任叫丁务源,在他的管理下,农场持续亏损、入不敷出。
在股东们的讨论下,丁务源被撤职,改聘海归园艺博士尤大兴为新任主任,尤大兴管理上科学严格,农场也渐渐走向正轨,但事情的复杂性显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影片有趣在于,每个人物都不仅仅是自身,而是一种象征性的化身,也正如此,整部影片犹如一个颇有意味的国民寓言
范伟饰演的丁务源,是电影里最为重要的角色,也是“务虚”的象征。丁务源的原则是“给老板糊弄好,给下属安抚好”,至于“农场创收”则并不是十分紧迫的事儿,想方设法“维持现状”才是丁务源的“生存哲学”,丁务源并不见得不擅经营农场,而在于他深刻地洞悉到,农场的创收并不符合自身的利益,无益于自己主任位置的稳当。
对他而言,“谋人事”才是当务之急,经营农场不如经营人际关系。因此我们看到,他三番四次给许老爷三太太上门送礼,讨得三太太欢心,一心帮他吹枕边风。即使是面对不满意自己的佟老爷,他也尽力卖着笑脸,一心想给佟老爷的宝贝女儿介绍个如意郎君,以求得在许老爷处站稳脚跟。对待旁人,他也总是笑脸相迎,绝不发火,挨个发烟,绝不含糊。对待下人,他更是以兄弟相称,在牌桌上打成一片。
像丁务源这样的人,日常生活中谁不喜欢?但这恰恰是问题的关键:丁务源是人际关系中最讨喜的那个,可对农场维系来说,简直是灾难。他默许农工将好白菜当成猪草贱卖,又一再拿农场的产品当作自己送礼的资本。丁务源并非没有金钱欲望,但金钱欲望对他而言,始终位于政治前途之后,保住了主任的位置,也就保住了安闲日子。
电影结尾处,农场来了一位新房客,并且预付了整年的租金,丁务源将钱挂在账上,这钱就成了农场的营收,至于农场的日常经营是否健康,这并不在他考虑之内,他唯一确认的是,这笔钱又可以让他糊弄好一阵子了。

新任农场主任尤大兴则与丁务源恰恰相反,是个“务实人”。他海外求学归来,满腔抱负,想给农场的经营搞好。但他不通人事,又操之过急,再加上丁务源略施手段,秦妙斋推波助澜,最后被群情激奋的农工赶走,灰溜溜地离开了农场。
在这个段落中,尤大兴的妻子是个值得玩味的角色,正因她收受了工人的贿赂,最终导致尤大兴身败名裂。
尤大兴不讨下属喜欢,也不懂经营与老爷、三太太的关系,在他的管理下,农场的经营改善了,但人际关系紧张了。他不通情理地开除工人,反倒让许老爷觉得麻烦,更是给了三太太提携丁务源当副主任的理由。
他政令虽严,但却看不清农场的主要矛盾:农场的本质还是一个“人治社会”。比起亏损,无论是老板还是农工,都更害怕现状的破坏;比起可见的收益,老爷们更喜欢日常的孝敬;比起许诺的工资,农工们更乐意偷点油水;就连他的妻子也不以为然,在她眼里,比起改造一个农场,早餐能吃到鸡蛋更为实惠。他所在乎的事业,到头来却发现没人在意。
另一个主角秦妙斋,则是一个四处穿插的线索人物。秦妙斋所扮演的,是一个喜好“推波助澜”,又缺乏底线的人物。他仪表堂堂,能说会道,号称是全才的艺术家,实际上却一文不名,只会夸夸其谈,是在农场混吃等死的蛀虫。但秦妙斋有他的长处,他精于谋略,是个典型的阴谋家,还是一个拿花生米跟农工赌博的无赖。

精明的丁务源很快就意识到秦妙斋的用处,两人以兄弟相称,很快就结成的同盟。秦妙斋俨然成了一个暗处的发声筒,帮丁务源煽风点火,共同挤兑走新主任尤大兴。对尤大兴而言,秦妙斋是个毫无用处的蛀虫,无益于农场的振兴;而对丁务源来说,秦妙斋却能帮助自己坐稳主任的位置。
故事的最后,丁务源又当上了主任,农场来了新租客,三太太处的孝敬保证了,佟小姐又有了恋爱的对象,农工们过上了从前的悠哉日子,一切都回到了原样。
导演梅峰试图用影像展现出一种潜在的“国民性”,阐述出中国人生活中“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平衡与矛盾。大量固定镜头的使用,并没有显现出过多的乏味,这依赖于精湛的表演与颇有深意的情境设计。黑白色调与其说是一种美学的追求,倒不如说是小成本影片遮丑的道具,既然是一个“寓言化”的世界,简洁的黑白影像更能塑造一种象征般的舞台:就像这部电影,农场本身就犹如一个舞台,各色人是各种不同“道理”的化身,与其说是人的博弈,倒不如说是道理的交锋。
电影给人一种不过不失的温吞感,民国时清新的意境是美的,尤其是结尾处波云诡谲般翻动的云;人物间的冲突与矛盾,往往也是通过静态的、内心化的描绘去展现,添了几分灵动写意。
但是,这部电影的立意确实算不得深刻。架子搭得足够扎实,房子却盖得并不复杂。对于梅峰来说,他似乎丢掉了之前擅长的暧昧性,不同的观众很可能得出相差无几的感受,几番玩味之后,留下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在电影中,尤大兴感慨道:“这里的风景是很好,但是人太坏了”。尤大兴的使命感值得钦佩,他不仅在改造农场,甚至还试图改造人,这也是他失败的根源。尤大兴不明白的是:离开了人,农场的兴衰是毫无意义的。而人的复杂性在于,他不是你想得那样坏,也不会变成你希望的那样好。
所谓“不成问题”的“问题”就在于这里,若想使人际关系润滑地维持,那么一切隐患中的“问题”都必须“不成问题”,这也正是丁务源左右逢源的秘诀。但隐患仍然存在,农场依旧赔钱,总有老爷们无法忍受的一天,“不成问题”的“问题”似乎永远被留在明天。

相关推荐

老舍小说的改编权,就这个没卖出去

如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微信chen173641687

最快提高个人观影逼格的公众号。
24楼影院movie24lu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