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由于微信自动压缩,本文中的所有图片点开后画质会更清晰。
开宗明义地讲:哪怕被带偏了,活到现在,我的人生,一直都在被《欲望都市》带节奏。

算一算,此剧开播也快二十年了。
而这二十年,我亦从少年到青年再渐渐到中年,其间生活起伏、反复自我推翻再重塑、与诸人相聚离开,《欲望都市》大结局时的那句话始终振聋发聩: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
因为坚信,于是得以不悲、不怨、不往回看。在痛苦时不崩溃、在得意时不迷茫——知道总须面对自己、照顾自己,风雨兼程,一个人从荒芜走到了春天。
可笑吗?把一部肥皂剧当作信仰?
但,信念是有力量的,尤其当你愿意为之拼尽全力。
初初看《欲望都市》时,很羡慕女主角Carrie的生活方式:写一份小情小调的专栏,有几个情比金坚的闺蜜,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写作、社交、恋爱,无论单身与否,都在保持进步。不被物质绑架,却也不抛弃花花世界。
当然这种生活方式被各种无情吐槽了——《新闻编辑室》里,从编辑到记者都把痴迷《欲望都市》的女子视为无脑蠢货,有一集,某女编辑更是崩溃发飙,对着“欲望都市”观光巴士上的游客骂街:在他妈的地方小报写一个专栏就能买名牌、喝香槟、住上东区?也就你们相信!
后来我入了媒体行,也意识到彼时写作收入的微薄。但,那向往依然是真的。即使过不上那样的生活,我还是愿意写、愿意表达、愿意思考如何更好地爱、更好地自处,积极对待一切,努力活得丰盛。这一写,也是十几年过去了。
如今,看看我自己:还在坚持写作,并且只写自己的私人兴趣、真实体验、所思所悟;居然真的靠写文章养活了自己,有自己的住所,有可靠的朋友,有或短或长的约会;热爱物质、投入花花世界,有能力负担,也有能力分辨与拒绝。
我把可笑,活成了可喜。
如果你也认真看过《欲望都市》全系列,应该会懂得:我对Carrie住所的情结。那不是一个小房子,而是一个关于自我的小小宇宙——
想起第四季第16集,Carrie在分手后,被迫要买下自己的房子,她为之四处奔波、不断沮丧,最终在朋友帮助下凑齐了房子的首付。那一集最后一个镜头,她坐在熟悉的写字台前,对自己说:我依然伤心、难过,但没关系,我回家了。
想起电影版第二部,Carrie已结婚,和Big住进阔大的公寓。但她会时不时留下一张纸条,搬回从前的小房子里住几天。她说:我需要心无旁骛地写作,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你也可以趁这几天做做你喜欢的事。
我喜欢她身上永远有一种单身的状态——说白了,这是一种底气。一种无论好坏都坚定与自我不离不弃的底气。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买下一个小公寓、并把它装修成我的单身庇护所的原因。
这房子比较小,实际使用面积约为65平米。

但它在城市的最核心。下楼便有最好的电影院、最好的健身房、最好的书店、最好的酒吧,它的周围,全是我们为什么不肯逃离大城市的理由——可以在早上六点起床,先去健身房运动;八点在回家的路上,随便走进一家店,喝好咖啡买好花;回到家里专注工作一整天,晚上也许约朋友吃个饭、喝一杯,在步行可达的范围里,几乎聚齐了全北京最好的、最红的、最有意思的餐厅和酒吧 ;或者只是叫个外卖,但会从家里带一壶酒去电影院看当天的最后一场电影,那时不会有太多人,花一张票的钱,享受类似包场的奢侈。
我不需要长住在这里,大部分时间我还是会住在郊区,毕竟有狗有院子。但,当我偶尔就想一个人极为安静地呆着、或者不负责任地玩耍两天,我可以把狗和院子留给阿姨,然后自己一个人来城里这个小公寓放空、充电、见喜欢的人,做爱做的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想得美!)。
爱自己,就要一辈子活得像单身。无论是否恋爱结婚、是否为人父母、是否青春不再,都要在现世、或者内心,给自己一个绝对自我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彻底不被打扰,全以自我优先,妥善照顾自己的情绪,合理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房子,就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无论它多么荒诞不经、不切实际,总之,我靠我的双手,堂堂正正地实现了它。
 I can't tell you where I'm going, 
I'm not sure of where I've been
But I know I must keep travelin' 
till my road comes to an end

I'm out here on my journey, trying to make the most of it

I'm a puzzle, I must figure out where all my pieces fit
BEFORE
在开始分享这一次的装修以前,可以先看看这公寓的原貌。反正装修的过程几乎都一样,拆了修、修了装、装了刷、刷了扫、扫了搬。
因为是公寓,所以做了精装修。但你知道的,国内早年间精装房最高档的就是山寨巴洛克:雪花大理石、爱奥尼亚柱、宫锦提花帘……全给你招呼上;普通一点的就是这样:亮面红木地板⬆️、不干不净黄色调的卫生间和厨房⬇️
而此房最可怕的是:为了分隔空间,竟在房间里树了几扇镂空屏风,还挂着纱帘!请问这是杨家火锅的包间么?
还好,我买房是从不看装修的。在那些审美完全不合的装饰背后,你只应当看到房子最核心的两点:空间,和采光。

而这小房子的开放式格局吸引了我,在那段买房子的时期,我只看了两套,就决定买这套。
在此也分享几个购房经验:
1,看多无意义。卖房的人和你一样聪明。价格便宜的总有面积、地段、采光、朝向、楼层的瑕疵,贵的自然在每一个因素上都挑不出毛病。不要总是幻想能等到一套又便宜又完美的,不可能什么好事儿都让你占上。一切从预算出发:看到好的,一咬牙还能承受就承受;不能承受就学会接受预算内房子的不完美,并争取用装修改善它。
2,看到合适的不要犹豫,当场签约付定金。买过许多次房子我真正知道什么叫做夜长梦多,自己住的房子自己满意就行,别自己看了又让爸妈看,爸妈看了公公婆婆还得看,恨不得从老家把叔伯婶娘飞过来一起看——两代人对居住的要求完全不同。甭管谁掏钱,你住,就你决定。
3,懂再多道理,依然抵不过直觉对了。站在一套房子里,感觉气场合、人自在,是最重要的。尤其在居住上,千万不能一味“贪多占大”、只看面积而忽视自己的直觉。我买这套房子的时候,同小区还有一套面积比这大了30多平米、却只贵了1/4的房子出售,我去看了一眼,就觉得很不自在,那房子空间规划不合理,处处是锐角,人在里面就像穿反了衣服一样难受,房主表示价格还可谈,我也没谈。
AFTER
好了,来看看三个月的硬装软装后,我得到的结果吧。(依然无设计师、找包工头清工辅料,全部自己盯、所有家具家饰自己买、自己搭配)
小户型空间:打开,再打开!
对于居住面积在70平米以下的房子,我的建议是:尽量把空间打开,做成一个大开间。

在我这个小区里,我同户型的房子几乎都做成了一室一厅:一个狭长的客厅和一个相对独立的卧室。说真的,房子本身就这么小了,你还讲究个什么隐私?难道加一堵轻体墙,别人在“客厅”看电视,你在“卧室”就不会受影响?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我一个人住,即使两个人住,小户型也不要太追求所谓的“独立空间”,把本来就小的房子切割再切割,住得跟宿舍一样。真正舒服的居住是视野开阔、空间感强。有钱,谁不想买大房子?没钱,那就把小户型打开。
所以我这个房子,我全部打开了——卧室、客厅、餐厅、厨房连在一起,只有卫生间独立出来。真的就是和Carrie的公寓一样,进门左手是书架、右手是厨房,中段是客厅,走到头对着窗户是写字台。
对于小户型来说,因为空间不大,所以一定要实现全屋储物。
你不会有单独的衣帽间、书房、储物柜,那就把这些功能集合起来。

比如,像我这样,用一整面墙做一个整体长柜:开放部分放书,下面矮柜放鞋、放杂物。电视机量好尺寸也嵌在整体长柜里,把电视机上下的位置都利用起来储物。
衣柜也属于整体长柜的一部分,这样,你的所有杂物都储存在一整面墙里了,其他部分,就清清爽爽的摆放家具吧。
风格,从收集你喜欢的东西开始!
还是那句话,自己的房子,不要让任何人来给你定义风格。家,是和自己有血有肉一起成长起来的,今天的酒,明天的花,一点一点,才能把家养得越来越有味道。
我装修前不会考虑风格,倒是会先去家居商城转一转。看到第一眼就喜欢的东西,马上订下来,然后,通过想象这件东西在未来家里的位置,慢慢如填色一般,从这个点开始四面延伸,直到把整个家填出色彩。
比如这个家,我第一眼看上的,是一款西班牙原产的木地板,深沉的杉木,保留了原始的纹路,光脚踩在上面,如同走进森林。能清晰感知木头的质地与温度。我当时看到就立马落订,那时候我才刚签了合同,房子都还没过户呢!因为产量稀少,我还等了四个月生产和海运。定下来后,我就开始想象那地板通铺的模样,然后想象出了需要什么样的床、什么样的写字台……整个家,因为先有了地板,就有了50%的模样。

然后,我看上了Jonathan Alder 的这一张限量圆几——天然墨绿云母拼成的桌面,黄铜包边。想象中它极配我早早就为这套房子攒下的这一张贵到吐血的波斯手工地毯,就这样,我的客厅有了。
然后,因为觉得神态上很像我们家王宝衩,于是买下的Matteo Cibic小金驴。这样,我的餐边区域就有了。
艺术品,才是能用一辈子的家具
如果你看过我从2007年至今前后五套房子的装修,你会发现我每一次搬家都是“净身出户”,什么家具都不带走,全部留给下一任买家。我唯一带走的,只有这些年一件一件慢慢攒出来的艺术品,它们才是能用一辈子的家具。
我郊区的房子里,有周春芽、冯一尘的画,它们从我那个顶楼复式花园房里陪我搬到了郊区,而我这个单身庇护所,也选了几张我收藏的很适合一个人的画⬇️
于瀛的《拥抱之五》。这个系列,是艺术家发起的一组联动艺术作品。由人在画布上尽情拥抱,留下皱褶,然后于瀛再用他最为擅长的蓝色,定格下所有拥抱过的深浅痕迹。我喜欢于瀛作品里的蓝,有层次、有情绪。这一幅蓝色拥抱,让我想起了那部电影《蓝色情人节》。
来自青年艺术家张子飘“肤浅绘画”系列里的《孤独患者》,这张作品在她完成后、上展前,我就提前订下了。没什么,就是喜欢这个名字,以及高饱和度的平涂。以及,它挂在《拥抱》的旁边,正是我自己——一个渴望拥抱的孤独患者。
陪伴小金驴的是阿斯巴甜的“布朗库西 · 甜的模型店”系列中的一组油画,上海K11也收藏了其中一组。
我想说的是,我买艺术品并不是为了投资,只是因为它们独一无二,而且有些击中了我的情绪。它们可以一直装扮我的家,事实上,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不那么高不可攀。当你有了能力,一年为自己选购一两张画,是完全可行的事。
是艺术品,才让我们的家充满我们独特的个性。
一个人住,吃简单些
因为不常住,所以厨房我弄得很简单。但,其实就算常住,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生活,也不太用得上功能齐全的厨房。
除了常规那些东西,你只需要:比大理石更坚硬更简单的玄武岩台面,垃圾处理机,很好的微波炉(用过你就知道和那种一两千甚至几百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儿),然后,一只大个头冰箱。这样,当你一个人生活时,你不必为家务操劳(一个人吃饭根本用不了洗碗机,一两只碗手洗就好)、不用担心厨房弄脏、以及,可以储备许多酒水饮料在冰箱里,尽情开心。
就餐区域我也弄得很简单,一张小小的桌子配两把椅子。这房子,我从来就不打算让第三人来做客。最多就是我,和另一个人。
因为不常住,我怕咖啡不新鲜,这次忍痛没有安装我挚爱的西门子全自动咖啡机。毕竟,烘培过的咖啡豆最好在开封后一周内喝完,否则香味尽失。单身小公寓,用一台胶囊咖啡机和一台迷你饮水机就挺好,耐储存,不占地。

小户型,最适合的功能区混合,就是把饭厅和书房合在一起。不吃饭的时候,可以在这里看书、喝咖啡,铺一块耐脏的印度羊毛地毯,让这个区域又暖又美。
有灯,才有家。
灯,是一个家的灵魂。
如果没找到好看的主灯(吊灯or吸顶灯),宁愿全部用射灯做点光源,然后买好看的台灯和落地灯做区域照明。
大开间小户型,在客厅区域有一盏主灯就够了。整个房间只需要一个视觉中心。
而床头、写字台、餐边柜,就可以随心购买任何你喜欢的灯具。不用怕搭配不起来,有光,就很美。这也是一边居住一边软装的乐趣:我的这几盏灯,都是慢慢买起来的,宁缺毋滥,碰到合适的才买。
每为家里添置一盏灯,心里也跟着又照亮了一些。
把最好的东西都用在卫生间!
这次装修,卫生间的造价很高——长期生活就知道,卫生间的每一样,是每天都会重复使用的东西,一定要尽量买好的。
马桶、花洒、水龙头、浴室柜、淋浴房、包括毛巾杆,一样都马虎不得。想一想就很容易明白:你愿意天天用返味、冰冷、冲不干净的马桶?还是经常堵住、水流小到如前列腺炎尿不尽的花洒?一不小心就发霉开裂的浴室柜?用一两年内胆便开始生锈漏水的洗脸台?
卫生间的钱,一定要花到位。
以上,是我家。
也许不够好。但,没关系。里面已经有我喜欢的一切了。而且我更喜欢,那白手成家的过程。
亲自装修、或者动手做菜,便能切身体会:每个人活在世上,绝不会因为没有另一个人的存在,而导致自己活不下去。你有一双手,和胸前一个“勇”字,你可以为自己创世纪。
你呢?也享受你且痛且歌的漫漫前行么?
加油!并祝,心安。

又:因篇幅原因,以及确实需要好好单独提出来说,您若好奇我家中任何家具、饰物的品牌,下周五我会追加一篇软装清单。
我不但会拉一张细致的家居清单,我还有更多的软装经验给你:在常规装修之外,你还应当留意到哪些关乎生活品质的细节。

PS:一个回顾以及一个漫长的预告

淡男色2016装修记|我没什么大情怀,我只想过好小日子。

淡男色2018装修记|是的,我停不下来…(还想看,就点赞)

真诚文图,愿你分享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