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是十一月十日的深夜,在我写文章的这个时候,多少人正躺在床上,盯着手机屏幕,再过十几分钟,千万国人将汇成“双十一”网络购物的巨浪狂潮,席卷淘宝,荡清他们采购许久、囤积多日的网络购物车。
明早,人们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打开手机,最先映入眼脸的,一定是淘宝的巨幅喜报:“双十一网购销售额XX千亿”。人们笑了,这个天文购物数字的背后,多多少少有他们的贡献。不须几日,各色商品被盛在大大小小的纸箱中,快递给千家万户。人们看着堆在客厅里的双十一战利品,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这种靠购物刺激起的快乐感觉,能持续多久呢?人们很快发现,他们抢购来的东西,很快被他们或堆在床底下或藏在柜子里,然后慢慢遗忘。不过,银行不会忘记,信用卡账单会如期送来,提醒人们这次疯狂的购物,当然别忘了付账单。
此时,我想到一个历史人物,活在两千多年前,他的名字叫“颜回”,孔子的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孔子曾这样夸奖这位学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称赞颜回的安贫乐道,我却从另一个角度想,颜回所以能活得开心快乐,是不是因为他所要的,不过只是“一箪食”和“一瓢饮”呢?
我小时候,“节俭”和“朴素”是那个时代大力倡导的社会风尚:小孩子穿哥哥姐姐淘汰下来的衣服,大点的男孩子穿爸爸工厂发的制服;奶奶给我们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的节俭之道;课堂上,“俭以养德”这样的训导随处可见。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朴素“和”节俭”这样的字眼,慢慢从我们的日常词汇中消失。取而代之,是“购物节”的宣传,商家促销的广告,“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鼓动,“消费贷”或“小额贷”的电话短信轰炸,就这样,“消费主义”成了时代风尚,“越爱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节省的人越穷”成为人们的信条。
我肯定不赞成退回到物质匮乏的年代,全社会再次穿得破破烂烂,但我对“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狂欢也深深不认同。

物欲的尽头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购物成瘾,需要通过不断地“买买买”来满足自己空虚的内心,收获得短暂的快乐。通过购物来满足欲望,有尽头吗?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就算有,也绝不是快乐,相反,可能是深渊。
社会教你如何去买买买,但永远都不会教你,信用卡刷爆了怎么还。近几年,小额贷款的广告到处开花,一张身份证,一个电话号码,就能让你借几万块钱花花,你用借来的钱买买买,可还钱的时候,你一筹莫展,然后债台高筑,东躲西藏。有校园裸条贷逼良为娼,更有小额贷逼人妻离子散。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看你今天可怜兮兮,可你当年剁手买买买的时候,得意洋洋时可有想到过如今。可怜?可恨?可笑?!

什么是“奢侈”?

人们通常把“奢侈”当成是有钱人的专利,认为豪车、豪宅、私人飞机才够得上“奢”,至于淘宝上多买几件衣服,柜子里多几个包包,床底下多几双鞋子,这和“奢侈”无半毛钱关系。
几年前,一位在非洲沙哈拉地区工作多年的联合国官员接受采访时说,在非洲工作的几年,他发现,人对物质的需求可以非常低,低到难以想象。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用水,包括吃、喝、为保持清洁而做必要的洗漱,最多四升水就够了,而在发达国家,一个人每天四顿水可能都不够。他总结说,什么是奢侈,凡超出一个人必需的部分,就是奢侈。
我对“奢侈”的这个定义非常赞同。“双十一”购物采购来的东西,有多少是你真正需要的呢?有多少人,上了商家的“奸计”,为了凑单,在购物车上添加了多少自己现在(或许未来)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呢?!

重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中时候被老师命题作过一篇名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作文。那时候太年轻,对问题认识不深,也不记得写了些什么。这两天我重新思考“俭以养德”,有了一些新的感触:
面对纷乱的大千世界,人也好,事也罢,更别说淘宝上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都应以“静”为先。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所谓“俭”,是对自身需求之外的东西无贪求之心。不论是在面对何种欲求,都应以“俭”字当头,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需要这东西吗?节省用钱,避免成为无聊贪恋的奴隶。推而广之,生活规律而节制,不滥用身体,保持健康;节俭度过光阴,避免荒废生命而“年以时驰,意与日去”,维护一个晴晴朗朗的精神,让自己一天天积累人生智慧,与患得患失说再见。

少即是多,简单才是美

《菜根谭》第一句:“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年少时读这句话,似懂非懂。二十年后重读这句话,多少有“庭中望月”的感觉。我不但理解了洪应明老先生的这句话,还想替他补充一句:如果想品尝生活的平淡,就一定让生活简单、简单、再简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一个老婆,一个家,一个孩子,一条老狗,外加二三好友,足矣!
今天的故事时间,Danny叔叔给小朋友讲在购物狂欢日前夜,发生在格林一家的一个奇妙故事,请大家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收听。
林先生
理工男,爱读书,我有萌娃一枚。愿儿子现在吃书、未来痴书、自食其力,自强不息,做个清清白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读书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