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艺珊

加州执照临床心理学家
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思维怪圈里:
     负面情绪是很糟糕的 
    -> 我要努力把负面情绪处理掉/掩埋掉 
     -> 我要让自己开心

    -> 这样我才会有好心情 
    -> 多多好心情,人生才幸福!
    -> 负面情绪很可怕

    -> 我还需要更加开心才行

    -> 。。。(如此反复)
当我在网页里搜索“愉悦的心情”,好多标题都跳出来,大大的写着“如何保持心情愉快”,“如何消除/释放/控制负面情绪”, 等等。还有很多文章会宣扬只有拥有好心情,才会拥有好人生,等等。
负面情绪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不!
在人类进化史上,人类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至今,负面情绪调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功不可没。例如,焦虑恐惧让人们时时警惕周围的野兽,愤怒让人们不断改进战斗技术,等等。
心理学家们近十几年里不断的发现,适当的感受负面情绪,对我们来说是健康且有益处的。例如:
悲观主义倾向让我们准备的更充分
心理学家Julie Norem 和Nancy Cantor发现在面对各种带有冒险性的挑战时,悲观主义者们化焦虑为行动力,会更加努力的为最糟糕的结果做准备,结果他们的表现不但不逊色于乐观主义者,还会更淡定的面对突发状况。
愤怒有助于修复冲突
心理学家Howard Kassinove和Chip Tafrate发现大概只有10%的暴力行为是由愤怒的情感引发的。1997年和2002年的几项临床心理学研究都发现很多愤怒情感都会延伸出积极的结果,例如修复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更深刻的理解冲突和引起冲突的人,等等。美国心理学会建议大家有建设性的应对愤怒,因为在愤怒造成困扰之前处理这一情绪更加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总是把愤怒隐藏起来,则很可能导致心理生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疾病,沟通障碍等。
适当的悲伤情绪带给我们更准确的判断力和更好的记忆力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oesph Forgas分享过他实验室对悲伤情绪的研究。他们发现,下雨天制造的悲伤情绪帮人们更好的回忆起周围的细节,晴天里人们开心时对细节的记忆力反而不准确。他们还在实验中反复发现,悲伤的情绪降低了很多心理学效应带给我们的判断力上的误差。例如光环效应(发现一个优点就说这人哪里都好,如美女帅哥没缺点),首因效应(先入为主),根本归隐错误(别人做错事了,觉得这人一定是故意的)。
另外很多研究者还发现悲伤有助于让我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提高思维的分析性能力,增强我们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理解,让我们更有说服力等等。研究太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愉悦的情绪越多,我们是不是会越幸福?
不!
美国心理学会2017年一篇最新文章总结道:不论是愉悦的情绪还是悲伤的情绪,都会让我们感到幸福,最关键的不是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而是感受到我们在每个时刻
想要感受
到的情绪。

Maya Tamir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包括我曾经的导师之一),对8个国家2324名参与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要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情绪,更少的负面情绪。
他们列举了很有意思的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当读到虐待儿童的文章时,我们可能会想要自己感受到更多的愤怒,当一个受到家暴的妇女想要离开自己的丈夫却无法割舍时,可能会希望自己感受到更少的对丈夫的爱意。
之后参与者们匹配了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情绪,与他们理想中想要感受的情绪。 这些理想中的情绪可以是愉悦的,也可以是负面的。研究者们发现,这样的匹配度越高,参与者的生活满意度越高,抑郁情绪越低。
回到之前讲的思维怪圈,你有没有陷入逼迫自己开心快乐的自我压力中无法自拔呢?
希望这篇小文能帮你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多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Julie Norem (2002). The positive power of negative thinking.
Howard Kassinove & Chip Tafrate (2002). Anger management: the complete treatment guidebook for practice.
Joseph Forgas (2014). Four ways sadness may be good for you.
Maya Tamir, Shalom H. Schwartz, Shige Oishi, Min Kim (2017). The Secret to Happiness: Feeling Good or Feeling Right?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