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相亲市场上优秀的男孩越来越少?
知友:妄明(1000+ 赞
相亲市场是有层级的,相亲介绍人是有层级的。相亲市场,很难捡漏。
如果多次相亲,遇到的相亲对象太离谱,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介绍人他手里资源很差,不管怎么选,都没好的(这时候,需要换介绍人)。另一个,是他手里有好资源,但就是不给你。(这时候,少发白日梦。)
一个年入百万,当地有房有车的优质男,他的匹配介绍人,会是高校老师,公司年入 200 万以上的领导,这些同样高层级的介绍人。
介绍给他的对象,会是名校,年轻优质 7 分女性。或者同龄,资产收入相当女性。低于这些条件的女性匹配给他,只能证明介绍人不靠谱,或者介绍人看不起他。
就连介绍工作都是这样,年薪 100 万的人,猎头不会介绍年薪 20 万的工作给他。介绍工作尚且如此,何况介绍老婆。
所以,当你幻想找这样的优质男人的时候,先看看你的介绍人,有没有那种资源,有了那种资源,你是高攀不上,还是实力匹配。
只要介绍人不是太离谱,或者想羞辱谁,介绍的对象,都是提前就经过匹配的。
就像自由恋爱,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相亲也不是适合所有人。
自由恋爱与相亲的区别在于,自由市场是一个不透明市场,自由市场中,其貌不扬的可能身家几套房,光鲜优质的可能渣男爱炮良。
相亲市场,是一个半透明市场。相亲市场中,几套房,收入多少,隐藏不了。骗炮,渣男,渣女,奇葩,也很快会显露出来。
自由市场不透明,可以白日做梦捡漏,也确实有少数捡漏的。什么外围找了地主儿子,渣男找了傻白甜,这些很多人渴望的例子,大多都是出现在自由市场。
因为信息不透明,因为当事人缺乏理智,各种奇葩事情,在自由市场,虽然比例不高,但绝对数量都有。对道德不敏感,自身又有吸引力的人,很容易成为渣男收割机,渣女提款机。
任何自由市场,都存在弱肉强食,胜者通吃。缺乏分辨能力的新手,被老司机玩弄,是常见的现象,直到他们成为老司机,又去玩弄其他新手。
自由市场传奇多,乐趣多,陷阱和毒药也多。
相亲市场信息大部分是透明的,幻想少了,捡漏也少了,但陷阱和毒药也少了。骗炮的,骗钱的,别有用心的,假装优质的,很难在一个相亲市场长期存在。
相亲市场,交易双方,大部分时候,都是匹配的。你可以选择和自己实力相当,也可以降低一个要求,换取另一个要求。
当然,因为相亲市场透明度高,对硬指标要求较高,硬件较差的人,在相亲市场比较吃亏。
相亲最适合硬件好,家庭条件好,社交能力差的人。这种人在自由市场,很容易被坑得吐血,被别人捡漏,吃了大亏。但在相亲市场,他们都是非常优质,找一个条件相当的,幸福概率很高。
而硬件较差,家庭条件普通的,在相亲中,很容易被挑剔,自取其辱。
硬件和家庭条件普通的,只能去自由市场拼杀,运气好,有可能捡漏。这和名校进名企,差学校去拼搏是一回事。
知友热评
相亲市场很适合所谓传统女性。我这里的传统特指不愿意随便就被骗炮,不肯为了性而性的。同理,女方家长如果要降低自己闺女被自己很看不上的男子糟蹋的命运,也可以一开始就把闺女丢到相亲市场上去。
城市猎人
自由不加限制,最后大都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那些自身条件不错,却缺乏甄别能力,缺乏训练的女生,很容易被老司机选中,当猎物打来糟蹋。
作者 回复 城市猎人
知友:Reinhardt Jin(经济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这个问题和隔壁那个「为什么相亲市场优秀的女孩越来越少?」里的主流答案都在变着法说同一个特别简单的事:「优秀」与否取决于评价方的 cutoff。
具体来说,假定人的各项特征都可以量化为一个向量:
那么如果我们对每个
都设立一个下限
,比它高就算优秀,比它低就不算,那么「市场」上有多少「优秀」的人就取决于一个联合分布和一个常数向量而已。
一般来说,X 之间相关系数越低,在同一个 cutoff 向量下,被分类为「优秀」的人比例就越低。
这个事情很可能不能完全解释「优秀」者比例低的现状(假定它是一个现状)。我自己没相过亲,不过我也 28 了,身边的朋友也有不少参加相亲的。
从聊天得到的信息,我猜测相亲流程最流行的第一步是男方定个地方,然后女方决定要不要来。如果一开始的流程是这样,那么我们就要考虑策略行为是不是会影响「优秀」的对方在「市场」中的比例和对某些个体的暴露比例了。
为了简化分析,作如下假定
  • 性别有两种,只接受异性作为配偶
  • cutoff 已知且公允,换言之对于任一个体,均可确定其到底是否「优秀」
  • 男性决定地点之前,不知道对方是否「优秀」。同时,无论男性是否「优秀」,其未见面的相亲对象「优秀」的概率都等于「优秀」女性在市场上的比例。
下面我们可以看看男性决定地点并且告知女方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很简单,男方先发送了关于自己类型的信息。男方选择的地点可以发送至少两个信息:经济条件和品味。
至于这两个东西到底哪个重要,属于个人价值判断。你也不能排除确实有姑娘喜欢消费高但是装修风格很 Trump 的地方(不知道为啥这是个形容词,请看川大统领的真人秀「apprentice」,里面有川大统领的家装)。
既然发送了关于自己类型的信息,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在这做个简化:即男方有两个选择:伪装成另一类型和不伪装。
现在我们要看一下,对于任意类型的男性来说,伪装和不伪装的支付分别是什么?
有一些实证证据表明,assrotative matching is stable matching。在这个答案的框架下可以阐述为:优秀 + 优秀,普通 + 普通都是稳定的,更可能发展成婚姻的。优秀 + 普通则是不稳定的,不容易发展成婚姻的。
但是我目前听到的主流说法是,在中国的婚姻市场上,男性「向下兼容」的比例要远高于女性「向下兼容」的比例。而反过来,女性「向上兼容」的比例要远高于男性「向上兼容」的比例。
如果这个说法被女性接受了,那么一个「普通」女性,在看到一个「普通」男性和一个「优秀」男性的信号时,都会倾向于赴约。而一个「优秀」女性,只会在看到「优秀」男性的信号时才会赴约。
这样一来,「普通」男性的最优选择变成了不伪装自己,「优秀」男性的最优选择也是不伪装自己。因为「优秀」男性一旦选择伪装自己,就失去了和「优秀」女性进一步交换信息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和一名「优秀」女性结婚的可能性。这对他来说是净损失。
但对普通男性来说,和「优秀」女性聊天可能很高兴,但是如果对方接受了「女性不能向下兼容」的社会成见,这名「普通」男性和「优秀」女性结婚的可能性可谓微乎其微。
所以与其花更高的成本去伪装成「优秀」男性,反倒是花低成本展示自己的真实类型,预期回报最高。
上面这一段论述,事实上描述了四个 2×2 的博弈。女性的行动是{赴约,不赴约},男性的行动是{伪装,不伪装}。最多到见面时,双方就知道自己到底进入了哪个博弈。
如此看来,单独考察策略性因素,只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相亲市场上优秀的女孩少」,这是因为根据他释放的信号,「优秀」女性的占优策略是「不赴约」。
但是这不能解释为什么「优秀」的男性比联合分布 +cutoff 那个方式预测的要少。这代表我们需要扩展至少一方的行动空间。由于我们现在还没解释为什么「优秀」男性更少,不妨先扩展男性的行动空间看看。
假定男性除了「伪装」和「不伪装」,还有一个策略叫做「退出」。「退出」的意思是不通过相亲结识本不熟悉的女性,而是在本来就熟悉的女性里寻偶。这样一来,男性就具有了一个 alternative technology。
假如「优秀」男性熟悉的「优秀」女性更多,「普通」男性熟悉的「普通」女性更多。那么对于「优秀」男性来说,选择「退出」的预期回报要高于原来的占优策略「不伪装」,而对于「普通」男性来说,「退出」和「不伪装」要么无差异,要么「不伪装」占优(因为「不伪装」可以直接筛除没戏的「优秀」女性)。
把行动空间扩展成{伪装,不伪装,退出}后,「优秀」男性退出的现象就可能比「男性优秀的标准太高」这个说法预测的更「严重」了。但是如果把女性的行动空间也扩展成{赴约,不赴约,退出},并不能更好地解释「优秀的女孩更少」。
因为「优秀」的女性在「退出」和原占优策略「见到优秀信号即赴约」上,预期回报是一样的——都是结识一个「优秀」男性。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给行动空间增加同样的一个行动,对于「优秀」的男性和女性策略的影响不同呢?还是要回到社会成见上。上面这一通分析,无非还是建立在「女性接受了『向上兼容』」的社会成见上的。
这个社会成见的另一面就是「男性接受『向下兼容』」。社会成见影响的直接是人的偏好,而策略无非也就是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手段而已,本身是中性的。
上述的分析并不需要所有人都采取策略性行动亦可解释「相亲市场优秀的男性少」,事实上「少」这个描述也暗示了并不是所有人都采取策略行动。只要一部分人的行动在事后看来符合此分析即可。
如果所有人都接受了社会成见并且明白自己处于一个怎样的博弈中,你们在相亲市场上应该完全看不到「优秀」男性——因为「退出」这个策略对于他们来说是严格占优的。
知友热评
真空里的球形相亲……
李灵芝
我服,看到向量我就知道我看不下去了😵
Meet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知乎热门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