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作者:杨二芋
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编辑:
团砸
社长说
当一个人开始对年轻人指手画脚时,就意味着他老了…
● ● 
终于轮到95后被鄙视了,
可他们好像不在乎……
95后也成了“垮掉的一代”?
前几天有一则社会新闻传得很热,讲一个98年出生的女孩“很文静很漂亮”,但因为身为客服的回访态度不太好,被老板批评了几句,刚入职不到两个月就辞职了。
在离职申请表的原因一栏,女孩写着“我要像风一样自由”,老板将其PO上微博,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啊!说不得!”
至此,这都只是一则简单的职场日常,直到这个不寻常的辞职理由被记者冠以“95后”的关键词做了报道,标题定为《95后刚入职女孩挨批辞职:“我要像风一样自由”》,招来了一波媒体转载,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新闻原文称,获得网友点赞最多的是批评女孩的声音,“说句实话,不敢聘用95年98年这种小年轻……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还要求高……”
得,还是“这届年轻人不行”的老套措辞。什么不愿意让座就是没爱心,不愿意加班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不主动跟领导搭话就是不会与人相处……总之,95后就是“啥都干不好、心气却比天高”的加强版。
可小编不信邪,随手点开几条相关新闻,发现底下根本没多少“不敢聘用95后”的评论,反而有很多人觉得:年轻人嘛,根据自身条件对现在的工作进行取舍,没什么不好——
等等,这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吧?几年前刷到类似新闻确实有蛮多“小年轻不负责任”的声音,怎么现在的口径这么温和了?
说出来可能有点虚,但这确实是个挺大的变化。在国民素质提升、信息愈加对称的今天,掌握互联网话语权的人们对年轻人没有以前那么严苛了。
或许是出于对集体主义的反思,更多时候,网友说起95后怎样怎样,只是单纯指这一个年轻人本身,而不是把这个年轻人的某一点归纳为一个群体符号。
每一代都曾是“垮掉的一代”
同样在这条新闻下,有人发现了问题所在——
是了,不止95后会用这么一个主观的理由辞职,95后的前辈们也会。追求自由也好,特立独行也罢,都是每一代年轻人自然而然产生的想法,可能随着年岁增长,有的妥协了有的还在坚持,但无论怎样,其他人都没有立场去指责。
可惜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明白,70后说80后自私、80后说90后脑残,我们总能看到拿个例代表整体、对下一代持否定态度的上一代。
他们在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后,对紧跟着长大的这辈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偏见,这些偏见汇集成一个共性的标签:垮掉的一代。
印象中,最早批判80后是在1993年。
改革开放后,作为计划生育国策下出生的第一代人,80后的成长历程不同以往,讲究物质又异常孤独。很多“大人”认为,家有父母和四位老人的80后必定是被溺爱的、毫无独立自主能力的。
于是,一篇对比1992年中日少年在草原探险时表现的报告文学横空出世,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讲述日本小学生如何优秀,生病了硬挺着走到底;中国小学生如何不堪,病了马上回大本营睡觉。
通过一系列后续被证伪的对比,作者发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这个沉甸甸的问号使《夏令营中的较量》轰动全国,教育界据此展开了大规模讨论,一些地方媒体也纷纷开辟了专栏,一时间,这代人的成长成了国民关注的话题。
有人依据美国二战后的“垮掉的一代”,把国内这代人也称为“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xx后”这种以年代定义的群体名称也随之出现。
心疼这群80后,从记事起就常常听见社会对他们的批评,于是工作后总是小心翼翼,唯恐被认为是垮掉的那群人。
没几年,这些责难又都转移到了90后的身上,只不过换了新的说法,“非主流”、“脑残”、“哈韩”、“炫富”一度成为90后的标签。
然而他们好像选择性地遗忘了一个事实——那些染发烫发、化诡异妆容、穿奇装异服的出格打扮80后也有,只是当时的网络不够发达,人们对于年轻人细枝末节的关注并不是太大。
有人说80后是互联网的养子,90后才是互联网的亲生子,但从“垮掉论”来看,90后更是网络暴力的第一批受害者。
不过相比之下,90后还是很幸福的,因为前有80后挡风遮雨,后有00后携手背锅,最近还莫名其妙多了一个95后,致使群体伤害减半,现已彻底从批判名单上消失了。
“代际鄙视链”断在95后
上面说到95后在时代迅猛发展的节骨眼上跳出来背锅,但实际上,95后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明明前两年大家都还是90后啊”。
关于为什么划分标准从10年一代变成了5年一代,主流的猜测是90-94年间出生的人三观趋近成熟,普遍已经成家,在自己的领域里也有了一定的成绩;而95-99年出生的近两年才开始走向工作岗位,自然更容易被“找茬”。
80后、90后的舆论受害史告诉我们,很多批评者似乎难以分清个人和群体,也有意无意地模糊两者,经常依据一些极端事例来否定整个群体。
一个80后不会做饭就说“这一代人五谷不分”,一个90后开豪车就说“这一代人物质拜金”,一张95后接吻的照片就说“这一代人性早熟”,但其实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某一代未成年的“失败率”高于前人。
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集体构陷,也是代际战争的一种体现。究其原因,或许是为了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或许是对国家的未来太过担忧,又或许只是老司机看不上小年轻的无知。
这里头也存在一条鄙视链,只不过鄙视的本质是年龄;那些所谓的毛病并不是哪一代人的通病,而是年轻人的通病。
喜闻乐见的是,现在这条鄙视链在95后这一代几乎要断掉了。正如文章开头的辞职女孩,我们看到关于95后的新闻时不再一边倒地批判,也会对他们抱有肯定的态度。
一个重要原因是曾经的受害者并不全是报复者,还有很多人在试图扳正社会上的认知偏差。
这得益于80后、90后素质的提高,可以从同理心来看待95后的选择、调整与95后的相处模式,让他们在客观环境下遭受的压力没有前两代人的大。
另一方面,95后自身也并不在意这些代际割裂。面对外界对95后特征有意无意的放大,他们是没有多大代入感的,听到别人说“你们95后怎样怎样”,他们的反应只会是“啊?我没有啊”。
潜台词是——麻烦不要以偏概全,可能会有这样不堪的95后,但他并不能代表整个95后群体,更不能代表“我”。
95后跟批评他们的人吵不起来,更不屑去diss下一代,也就是说,只触及表面的代际差异已经越来越不能引起战争了。
下一个集火对象仍是最年轻的
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70后、80后、90后真有明显的差异吗?
目前看到最能被大部分人接受的答案是分两个角度阐述的——
从物质生活的角度上讲,是的。
从精神生活的角度上讲,部分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受客观的社会文化发展与主观的成长经历影响,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会碰到一大堆专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问题,社会心理往往还很相似,跟其他年代出生的人有着显著不同。
70后兄弟姊妹众多,觉得家族团结是最重要的,于是看不惯80后作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80后有了一定的阅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了,于是看不惯90后的浅薄与狂妄……
很明显,这些差异要么是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的,不可强行复刻;要么是经历了岁月洗礼、由时间打磨出来的,本质上可以消除。
所谓70后、80后、90后的差异其实也只是年龄上的不同。
我们看到,被称为“垮掉的一代1.0”的80后,在抗洪前线、北京奥运、地震救灾彰显出了不输前人的风范;被称为“垮掉的一代2.0”的90后,也迅速成长起来,活跃在互联网一线,为社会先进事业发光发热。
甚至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95后,也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言语自由、推崇人人平等、包容边缘人群、注重版权意识……
前人总比年轻人成熟理智、年轻人总比前人活泼开放,这是所有人到自己这个年纪时要背负的使命。
现在看来,既然95后没有实质上的错误、还有着那么多可取之处,那为了引起争论、生生造出个“95后”热词的做法必然会不受人待见。
然而,社会舆论是需要靶子的。我们虽然口口声声说着要消弭代际割裂,但短期内并不能达成。
相信就算以后没有“xx后”这种说法了,新的鄙视链也会出现,最饱受争议的还是市面上最年轻的那批人——前辈们在方方面面表现出了颓势,被中年危机推动、不得不开启自我保护机制。
这不是他们的问题。因为等时代发展了,比95后更年轻、吸收了更多先进智慧的人出现,当95后也被“新新人类”包围,应该也会由衷流露出同样力不从心的无力感。
● 
1
你可能会喜欢:

48%的95后选择不就业,他们这是要弄啥嘞?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