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马原来叫小马。


刚学会说话的小马,吐字还尚不清楚,就总是扑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这是哼哒哒(什么),那是哼哒哒?” ,不断得追问眼中看到的一切。

所以老马索性改叫这孩子为艾马,听着更洋气。

这天,马太带着小艾马去姥姥家。路过一片麦田,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小艾马,睁大了双眼,


“这地里都是横哒哒?“ 小艾马好奇的看着路边不断飞过的一排排绿色,那是在这个季节里,蓝天黄土之间,最夺目的颜色。


“麦子啊” 马太早已习惯这样的对话开场。


“麦子哪里来的?” 小艾马那双好奇的眼睛睁得更大了。


马太笑着回看了一眼小艾马 “农民伯伯种的啊”  


“种麦子干哼么” 


“做饭吃啊”


“为什么要吃饭啊”


说起吃饭,倒是提醒了马太,已经快要接近中午了。


“人当然要吃饭啦,不然人怎么长身体啊?” 马太使劲蹬了几下自行车。


“为什么人吃了麦子会长身体啊?”


对哦,为什么吃了会长,马太貌似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吃了不长。。就是浪费粮食啊“ 
马太现在也顾不上多想,只想着快点到家,不要让老爷子等太久。

"还是等回家让你爸爸给你解释吧" 马太显然对自己刚才给出的答案毫无信心。
马太每次都把回答不了的问题推给老马,老马知道得多,也比较有耐心。
晚上回到家,老马听妻子说完,便笑着走过来,摸了下小艾马跟老马一样的寸头,“就像你吹气球啊,人吃一点就像给气球打了点气,就会鼓一点出来” 


“所以你要多吃饭,就会慢慢鼓的越来越大啦”。马太赶紧补了一句。小艾马听完,认真打量着自己的手指,脚趾,和身上每一个凸起的地方,原来他们都是自己吃饭鼓出来的啊。

因着从小的好奇加上老马的耐心解答,童年的小艾马知道的比同龄的孩子要多一些。
很多孩子第一次上学都是连哄带骗,生拉硬拽才能进校门,而人家小艾马第一次到学校门口是冲进去的。他知道那里有很多新朋友新东西。
老马夫妇在小艾马的学习上没怎么操过心,每年寒假都能拿一张奖状回来。


话说老马夫妇就这么一个儿子,还真得不是因为当初计划生育抓得紧,也不是思想境界高,实在是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


当初老马跟马太自己都是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书没读够,就不得以早早工作了。尤其是马太,小学初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只因艾马姥爷觉得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就不让继续读了,为此当时马太的老师没少上门做思想工作,可惜没倔过老爷子。


所以老马跟马太在小马刚出生的时候,就商定,就要这一个孩子,但要让他受最好的教育,不能让他走他们的老路,留下一生的遗憾。


时光易飞逝,尤其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眼看小艾马就要小学毕业
。老马早早就开始走动,送礼,找关系,为的是能让小马进城里最好的初中读书。
最后在交了一笔借读费后,算是把这事给办成了。别看马太平时省吃俭用的,但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从来不含糊。


小艾马自己其实对重点学校没太多概念,只知道自己去的那个学校是在城里的楼房里,好像挺好玩的。


初中三年,分了三次班。小艾马的成绩也呈现出N字型波浪,后来老马总结出一个规律,自己儿子的成绩与班级自由程度有关。


第一年,男班主任。虽然有时候也会发飙,但整体管理抓大放小,对于爱捣蛋搞怪的男生还是比较宽容。
艾马和他的同学们有很多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打打球,给女生们讲讲笑话,都是在欢声笑语中打响上课铃声。
班上听不懂了就举手问,课下也喜欢跟老师同学争辩。但从来不去关心墙上贴出的成绩单,每次都是在老师的赞扬中,才知道自己成绩又进步了。


第二年,女班主任。管理事无巨细,自习时候要求鸦雀无声。特爱安排纪律委员在自习上记录那些违反纪律乱说话的人,小马常常是荣登榜首。
班主任坚信艾马成绩在她的管理下可以更好。她要帮他改掉这自习上爱说话的毛病。在她眼里,这是典型的无组织,无纪律,自制力太差的表现。
她想到了一项很有建设性的安排,将小马的前后左右斜角线都安排成了班上最老实的女生,希望借此可以封锁小马的讲话途径。
这就像是给柯景腾周围安排了八个沈佳宜。只不过背心没有被戳烂,而是时常划破自习静谧的,阵阵女生笑声,以艾马为中心的。


“你要知道你是交了借读费才来这里读书的?父母送你来这读书容易吗?你这样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爸妈吗?” 女班主任火冒三丈,大义凛然的追问出三个问题,然后摔门而去,留小艾马在门口外面反思。


每次都爱拿父母说事,还不如打自己一顿舒服。次数多了,搞得自己心里真是有些愧疚的。
艾马试着强迫自己埋头做题,尽量不说话。对于艾马的改观,班主任刚开始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自己又一次拯救了一个堕落的灵魂。
但艾马的成绩并没有因此进步,反而有些下滑,之后一直在中游晃荡,不见起色。
女班主任的思想工作是天天做,而艾马的心情却是日渐沉重。
艾马自己也犯嘀咕,搞不清楚,是因为成绩不好,才心情沉重的;还是先心情沉重了,成绩才开始不好。
对于儿子的这一变化,老马是有所察觉的。原来那个搞笑阳光爱问问题的艾马初二以后变得老成了很多。


幸运的是,最后一年的分班,又换成了一个男班主任。小艾马的日子很快又回到了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没心没肺的单纯日子,最后竟以前十名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


“为了孩子一切,一切为了孩子"

小艾马进入了一个可以撇下一切,只把学习当唯一的高中时代。学习竟然变得如此伟大光荣正确。


除了要对得起父母的含辛茹苦,还得上要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党国。
早上六点半,艾马就要起床,在骑车上学的路上,脑子里还在后悔上次化学测验,三硝基甲苯漏掉了一个环,被班主任批评丢了良心,自己懊悔不已,愧对列祖列宗。


刚到校门口,就听到住校的同学也已经在跑早操喊口号了。
“一班一班,非同一般” 一班跑过
“二班二班,智海杨帆”二班跟上
。。。
“七班七班,勇往直前”七班远去
 “除了八班,都很一般”八班断后


进了校门,灯箱里是被供上神坛的,各位读了名校的校友照片。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的期望就是要成为他们其中一员。
大幅的红色横幅标语挂在路旁的小树之间
“不放过每一点疏漏,不放弃每一分希望”
进入教学楼,有校长亲笔题写的巨幅对联从三楼垂下来


“ 跋涉书山漫游题海,今朝万般辛劳,寒窗苦读度旧岁;

情系重点志在名牌,明日无限风光,蟾宫折桂献新年。”


进了教室,后面墙上还有“抗疲劳,抗烦燥、抗无所作为” 赫然入目。
这一路走下来,艾马觉得精神振奋,笑侃道“西方有咖啡,咱们有标语”。


连续几年的高中教育,艾马知道了课外书是危险的,打游戏那是不良少年才干的,电视动画片是奢侈的。
有问题不一定马上就问,还是再等等,老师会讲到。艾马开始有些沉默,知道自己不可以跟同学交头接耳,免得耽误其他同学学习。


班主任昨天在班会上说得话,还在教室里回荡
“所有问题都是有解的,标准答案都在参考书里写着呢,你要不断重复去练,练到不用思考,一看到这类题目,就条件反射般地知道什么题目怎么答,这样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才能得心应手。” 班主任倒背着手,在教室中间踱步,最后用深情的用目光扫了一下大家,高举着拳头 “我的同学们,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一定要相信天道酬勤,加油!”
艾马问问题的时间也少了,每天都是老老实实的背啊,练啊,对答案,做总结。
艾马有时也会厌烦,觉得像是有人板着自己的脑袋,只让你看一个方向,还老在耳边不断告诉你看其他地方有多么危险。“等考上大学就好了”艾马这样给自己鼓励。

老马夫妇自从孩子上了高中,也是没再睡过一天安稳觉。马太得每天上着闹钟按时做饭,老马得妥善安排家里的各种活动时间,以免影响到小马的学习。


马太读书不多,但看到这样的高中学习强度,也是常常心疼的咒骂几句学校。但她也知道这都是没办法的事。


对老马而言,儿子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天心事重重,原来那充满好奇的眼睛,如今晦暗无光,透着一种患得患失。
每天晚上十点半才回家,还要钻进屋里继续写作业,已经很少再像以前那样回家跟他谈天说地,问东问西了。
夫妇俩也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等考上大学就好了”老马安慰马太说。

艾马最终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进入大学的艾马,立马就成了一匹脱了缰的小马。
全国各地来的各种口音,各种有趣的同学,庞大的图书馆,大城市里的繁华景象,都让艾马兴奋不已,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宿舍对他来说,只是回来睡个觉。
头两年里,连电脑都很少开机,艾马每天都在校园里风风火火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读自己感兴趣很的书。
那时候的艾马,觉得自己除了考试啥都不会,凭什么晚会只有鼓掌的份,运动会只能抗板凳啊,所以考试在艾马那里成了最次要的事,疯狂的尝试新鲜事物,学习新的技能才是最让他兴奋的。
做校园代理,当学生会干部,打篮球,学唱歌,练吉他,健身旅游,跳交谊舞,就连整个城市的所有没吃过没去过的地方,他都想挨着尝试一遍。
直到,他有了理想。


那个理想常常提醒着他,哪些事情你虽然喜欢,但不能做。

哪些事情是你不喜欢的,但为了梦想,他必须去做。


在理想的指引下,艾马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有了很多应该和不应该的教条,学会了讨好别人,说些有城府的话,在去做某件事,去见某个人之前,要提前计算一下得失,分析一下利弊,这才是干大事的人该有的成熟。 

有一天,艾马在电视上看一个叫乔布斯的老头,说了一句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他摸了摸肚子,回想起风风火火,爱折腾的过去,他想他懂得前半句。
但对于后半句,不是很懂。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