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顶尖的摄影师,
他叫Pete Eckert,来自美国
与其他摄影师不同的是,
他是一位盲人。
他的故事要从20年前说起,
那时的Pete才20出头,有着跟摄影毫不相干的人生目标。他学的是雕塑和工业设计,做着一流的木匠活儿,并且准备在耶鲁大学学习建筑。
他还有一个深爱的女朋友,两人很快就要结婚了。总之,人生规划安排的好好的。
但是,一个惊天噩耗打乱了他的规划,
一次体检中,医生告诉他,他患有视网膜色素变异。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视力会慢慢退化,直到完全看不见,这种病目前没有治疗方法。
慢慢退化到完全看不见,变成一个盲人?Pete感觉自己要疯了!
这让他该如何继续自己的学业和工作?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和女朋友?他实在是太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了。但是事实已经如此,Pete只能硬着头皮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他原来衣食无忧,但随着视力一天天模糊直至消失,他很难找到工作。他不再能开车,也不能自如的出现在大街上,世界对他来说变得非常危险。
无法挣钱也无法保护自己,世界一片黑暗,
Pete感觉自己的人生非常失败。
不过还好,在他的身边,有两个一直陪伴他的人,他的女朋友艾米和他的母亲。
虽然他跟艾米说,“你可以随时离开我,我不想拖累你”,但艾米从未放弃过他,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并且跟他结了婚。
在亲人的鼓励下,他搬到了母亲家所在的东海岸,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拿到了MBA和跆拳道黑带。在拿到学位时,已经几乎失明。这两样东西对他有一定帮助,但是并没有真正解决他的问题。
他想把失去色彩的感觉表达出来,他想做能让自己奉献极致热情的事情,他有很多情感想表达,但是他不该怎么做。
上帝关了属于Pete的一扇门,但是也悄悄为他开了一扇窗。
某天,在清理抽屉时,Pete发现了岳母的旧相机。
他一向对机械玩意非常有兴趣,于是在妻子艾米的语言描述下,他开始一点点摸着手里的相机,很快就了解了构造。
捣鼓着,捣鼓着,他发现自己对这个看不见的机械着了迷。这是一台1950年的相机,虽然他看不见这个光线,但是却并不妨碍他的操作,在他的摸索下,很快就成功拍出了照片。
照片的内容当然是拍的乱七八糟,而且此时的Pete并不了解相机,但是他知道,这个有趣的东西可以表达出他内心的情感!
内心似乎有萌芽长了出来,
就是这一刻,他决定,他要重回艺术行业,并且做一个摄影师!
在当时,相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需要去专门的相机商店才可以购买。Pete在咨询了店员接近上百个问题之后,终于购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相机。
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会去商店购买两卷胶卷,再问上十个新问题,每日都是如此。通过和店员的沟通,他收获了最初的关于摄影的知识。
光凭这些还不够,想要真正入门,还得进行系统的学习。由于很难购买到盲人专用的摄影书籍,Pete一咬牙,花重金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和扫描阅读软件,开始自己在家阅读摄影书籍,就是这些书籍为他的摄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摄影并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事情,学习了知识,还得自己大量拍摄才行。
只是……作为一个盲人,怎么样才知道自己拍的是什么?
Pete想到了蝙蝠,既然蝙蝠可以靠声音确定物体位置,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
说干就干!Pete开始积极地去聆听各种各样东西发出的声音,一边聆听一边触摸,接着再将声音与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而对于那些本身不会发出声音的东西,他就去制作只有自己才懂的“声音标签”,比如听风吹过它们发出的各种各样的震动声。
“这就像一个婴儿如何学会‘看’,在刚出生时婴儿是看不到东西的。在学习‘看’的过程中才将单词与对象联系到了一起。而我,就是一个学习“听”的婴儿。”
慢慢的,他建立起一种与物体相关联的声音语言,终于可以捕捉到自己想要捕捉的画面了。
在一开始进行拍摄练习的时候,Pete会在每天晚上带着自己的导盲犬Uzu一起游荡在城市里,做着属于自己的短途探险,寻找摄影素材。
拍风景,拍拍雕像,拍拍花花草草……一切虽然困难,但Pete依然一步步做到了。
但是很快,他就觉得这样没有意思,“这些雕塑,本来就已经是艺术了。我要寻找的,是一种可以让别人感受到‘失明的感觉’的艺术。”
可是怎么样才能既做到失焦模糊的效果,又能表达特别的情感?
Pete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他捕捉光影,尝试长曝光,在脑海无数遍构思着象画面的轮廓,反复通过声音和触摸来实现自己的主题……
慢慢的,他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摄影美学。
看不到光线,那我就在一个全黑的环境里,自己创造光线来拍!! 
他摸索除了一条独属于他的摄影方法。在全黑的环境下使用模拟照相机和各种光源,在通过长时间曝光和双重曝光来制造出“光绘”的形象。
在他的镜头下,时间万物都可以摆脱原本的形态,拥有模糊又精巧的曲线,这些曲线彼此缠绕,有着鬼魅般的疯狂色彩。

有的时候,Pete想表现的东西太多了,画面里的会出现多个事物,光听声音有些混乱。
Pete就通过在脑海中“建立图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图层,然后把它们按照不同的层次叠加在一起。
用这样的方式,他还能捕捉物体的”动“与”静“。
当别人质疑他,一个盲人怎么可能感知到物体移动与停止时,他骄傲的说,“这些不过都是我脑袋里的图层,既然所有的结构都了如指掌,为什么我还需要眼睛?”
Pete的许多照片都是在自家工作室拍摄的。明明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在Pete的镜头下,却可以出现令人震惊的效果。幻影般的人物如电火花般炫酷,与复古沉静的背景碰撞出了极致的矛盾。
他还推出了著名的“巴士系列”,在这个系列里人物混乱如幽灵,表达了盲人和残疾人在交通工具上的艰辛窘境。
这些照片不仅隐喻了盲人的生活,更是让正常人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盲人眼里的世界,而这也是Pete的良苦用心,他想让更多人知道,残疾人过得有多辛苦,不应该被忽略,被无视,被欺侮。残疾人也值得被爱。
经过二十年的不断练习,Pete诡异却又曼妙的照片慢慢获得了大家的肯定。通过他的镜头,人们更理解了盲人群体,也感受到了他内心澎湃而又克制的情感。
而Pete本人也因为自己的摄影作品变得越来越有名,时尚界认为他的作品充满了现代感,争着邀请他拍摄照片。大牌杂志如《花花公子》最近就由他掌镜拍摄了一组模特裸体。在Pete眼里,光线仿佛轻纱,模特的容貌隐约可见,充满了别致的诱惑。
大众汽车也邀请他拍摄汽车广告图,光线与汽车,构成了绝佳的视觉效果。
不过,Pete并不在意名利,这些都是他早已得到过的东西。
作为一个曾经可以看到繁华世界,又失去色彩的人,他只想努力感知周围的世界,与世界共鸣,再用相机去表现。
“我觉得自己的骨头里,好像有光。”他说。
盲人做摄影师,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却在他身上实现了,他还做得这么成功……
他,做到了.... 
ref:
http://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pete-eckert-blind-photographer/index.html
http://peteeckert.com
------------------
冷学长:贝多芬也同样听不见        
大明弘治帝:他用努力证明了盲人看不见是不假,但他们除了不能看,什么都能干。这不,你们认为只有看得见的人才能做的摄影,他们也在做。
嬉皮废青:真·瞎子都比你拍的好
东坡肉拌米饭再来一份排骨汤:公交车上的照片和汽车照片拍得太好了
我洗澡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在约克看电影 正片开始前都有他拍大众汽车的广告
一点儿也不正经的哥谭市民熊貓:这个光影效果!超棒!
其实是个爱的战士:真的太棒了吧这个 骨头就在里发光
泷_TaKiRDJ:我想起了晚年的莫奈,眼睛逐渐看不见但心中有光创作出几百幅的睡莲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