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原画册工作室
原画册工作室的创始人曾获得2015年iPhone全球摄影比赛(IPPA)人物类冠军,以及2015年世界建筑节Arcaid Images 摄影比赛”使用中的建筑“最佳摄影。擅长在摄影中观察和探索城市街道,建筑空间以及人们的活动。
这是一个成立于2015年的摄影工作室,主打建筑摄影和旅行摄影,迄今为止微博账号已有7万粉丝,豆瓣账号有6000人关注。他们的努力,也让我们这些喜爱摄影的建筑师们看到一种可能性:爱好也可以做得更好,甚至是发展成一份事业。
作者:李
编辑:张佳楠

本期人物
韩松 丨 SONG HAN丨
摄影师,日语翻译,撰稿人
谭凌飞丨 LINGFEI TAN丨
建筑师,摄影师,撰稿人。

以下为正文
访谈内容
ArchiDogs:一开始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去学习摄影的?
谭凌飞(以下简称Fei):大部分人来说,摄影可能只是个媒介。通常我们只是按照步骤去学摄影技巧,有了成熟的技术后,可能会成立一个摄影公司。并且每个人学习摄影的原因都多多少少与本身的职业或兴趣相关,比如建筑师做建筑摄影,热爱旅行的人做旅行摄影。而我们就是有这样旅行和记录建筑的需求,因此想用摄影这个媒介来表达自己。
韩松/摄 iPhone5c 
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旅行类荣誉奖
ArchiDogs:可以讲一下获得全球iPhone摄影大赛金奖的经历吗?
韩松(以下简称Song):这是一张伊斯坦布尔的照片,当时在清真寺发现这样的一个场景,背景是一个红房子,一个老人在里面卖鸽子的饲料。前面是一群鸽子,被小孩的一个动作激起来了,就开始绕着广场飞,我就在那观察鸽子的动作和后面那个老人的表情,抓拍到了一个动静结合的场景。
韩松 / 摄 iPhone5c, 
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人物类金奖照片
ArchiDogs:很有意思的照片,那你们对拍摄地伊斯坦布尔的印象如何?或者说这座城市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
Fei:这座城市的结构很迷人。大多数城市,比如成都,发展日新月异,但结构是很平的,为一环、二环、三环组构的城市网络。但伊斯坦布尔比较独特,它有海,有山,海和山之间有比较复杂的结构,感觉像身处在一个游乐场里面,结构充满着打动人的张力。静静呆在海边,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小巷子里海风扑面而来,清新而迷人,城市里有各式各样的桥,连接各个岛屿,这种猎奇感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巴拉特老城区
伊斯坦布尔申办奥运会时,主题是把大洲连起来。非常好地概括了伊斯坦布尔文化的气质。作为东方人,从中感到了一些西方文化的东西。作为一个西方人,又觉得它是属于亚洲的。
中国人觉得我们到那就像到欧洲了,西方人觉得他们从巴黎坐东方快车来到伊斯坦布尔,它是亚洲的窗口,是异域风情的一个地方。这座城市混合了东方和西方的特质,很值得玩味。
亚欧交界之城
ArchiDogs:你提到伊斯坦布尔的巴拉特古城,人与旧城的相处方式是留不是变,怎样理解这句话?什么又称为从上而下的设计?
Fei:城市规划中有两个理念,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指我是规划师,摊开天府新区的一个图纸,规定路网和区域,也就是从上帝视角来开发建设;自下而上不同,比如重庆的老城区,依地势而建,A家族修了一个祖屋,之后B家族又修了一个,根据城市和村落发展的需要,建筑在城市中生长出来。
巴拉特区街道
巴拉特老城区保存完整,自下而上修建,这样我们看到的街道更加多元,和地势的结合更加紧密。他们最引以为豪的是整个城市的天际线,夕阳时可以看到清真寺的穹顶。这是一个符号,他们所有的建设都是以保护这个天际线为底线。
这里的文化是包容而开放的,历史变迁带来宗教碰撞,君斯坦丁堡东正教中心被奥斯曼帝国灭亡后,变成伊斯兰教的中心。城里面大部分是伊斯兰教的居民居住在那里,但你可以看到很多老旧的东正教的建筑。两种建筑风格杂糅在了一起,形成了现在的伊斯坦布尔。
ArchiDogs:古朴而安静的城市中,街道和人物传达出别样的意境,正如你们所说的场所标本,可以解释一下“场所”精神的含义吗?
Fei:细节不一样,不同的场景下人的触感不一样。不单纯是物质上的,具体的光线、细微的变化和喷涌而出的场所感都要表现出来。同一个摄影师来到不同的地方,你捕捉到的是不同的瞬间,每一个细节加起来即是一个完整的场景,人、地点和发生的事情是要综合考虑的。
韩松/摄 iPhone 7p  
葡萄牙里斯本:狭窄的街道两端送礼者连续的民居群,
体现良好的围合感
韩松/摄 iPhone 5
伊斯坦布尔独立大街上的玻璃橱窗讲世界分为两部分,
对称的场景使画面元素得到良好的归纳
韩松/摄 iPhone 7p  
莫斯科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在水中的倒影
谭凌飞/摄  iPhone 6
香港益昌大厦:密集的公租屋从两端逼向中庭
韩松/摄 iPhone 5c
2016世界手机摄影大赛(MPA)“光影故事”
韩松/摄 iPhone 7p  
莫斯科大学食堂
韩松/摄  iPhone 7p
人物 组照
ArchiDogs:看起来都好有趣,那如何拍摄才能显得不呆板,让照片讲故事?
Fei:照片表达的是抽象的意思,但要用技巧写出来。就像你抄袭了一个大师的作品,形抄到了,神不见得抄到。拍照时要有耐心,要在一个场景等很久,场景拟定,太阳光照下来图案发生一个明暗的变化,走过人的分布、动作,这是可以控制的。
Elliott Erwitt
Ruetz,整齐的仪仗队,以及有限的狗
确定汪星人不是来搞笑的?
韩松,iPhone 7p
塞尔多夫
在城市中行走,时常被人忽略的巨幅海报,却因为人物的加入变得有趣
Song: 有一次,在葡萄牙里斯本,贝伦塔前有两跟高耸的柱子,两个小孩在那里踢球。两个塔把画面一分为三,把他们包围在中间,等了半个小时,抓拍到很生动的瞬间。夕阳的阳光投下,柱子是逆光的,阳光从背后照过来,整体的氛围很好。
韩松 / 摄 iPhone7p
里斯本街头,尝试不同远近,不同人物分布,不同的比例
拍摄中我在等待,也在思考
ArchiDogs:你们拍摄主要以城市人文和建筑为主吗?
Fei:旅行是一个媒介,拍的对象大多数是建筑,不拍人像。作为建筑师,得知道甲方的需求,他们总怕建筑很脏,人很多,效果图都是很干净的,天蓝蓝的,商业建筑摄影都有这种倾向。我们拍的是使用的状态,也是建筑的一部分,人怎么活动的,有床单,有家装的空调,那些东西组合起来,是很有冲击力的。商业建筑中的人物是比例人,显得建筑很宏伟。我们重点在显示人与建筑的关系,人的状态,更关注其动作和状态,凸显出建筑和人的对话。
谭凌飞/ 摄  iPhone 5c
2015年全球iPhone摄影大赛建筑类荣誉奖作品
韩松/摄 iPhone 7p
西扎设计的葡萄牙馆,两个出口处透过的光线成了
这张照片中最迷人的部分
谭凌飞/ 摄 iPhone 6
2016世界手机摄影大赛(MPA)旅行类/探险类荣誉奖
韩松/摄 iPhone 5c
首尔东大门艺术公园,向内延伸的线条给画面带来了绝佳的纵深感
韩松/摄 iPhone 7p
莫斯科列宁图书馆的外墙:左侧的圆形窗户和右侧的方形天梯
形成一种几何元素的对比与冲突
ArchiDogs:这样更有生命力的感觉~有一句话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你们都精通钢琴,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
Fei:我们最近正在进行一场欧洲的音乐之旅,听音乐会,看音乐博物馆,还有就是去观看圣托马斯教堂童声合唱团的演出。西方古典音乐的根基是在欧洲,我们希望把聆听的感受通过文字、图片表达出来。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即指建筑和古典音乐有共通之处。一方面是内核的联系,还有文化意象的联系,如教堂与巴洛克音乐联系在一起。内核指节奏和旋律,建筑是基于数学的关系,立面一层一层深入、收头,而音乐的小节线:强弱强弱,即具有天生的美学规律。梁思成说过故宫的起承转合就像音乐般,有起、高潮和结尾。
谭凌飞/摄 iPhone 6
2016世界手机摄影大赛(MPA)旅行类/探险类荣誉奖
ArchiDogs:你本职是建筑师哦,那旅行和摄影对你的职业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Fei:影响还是很大的,记得还在四川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一位老师对我们说过学习建筑设计有三件事情很重要——读书、旅行、思考。当时除了觉得一股清新之风吹来之外,也难免觉得这样的说法过于理想主义。从进入建筑系的第一天起,就被教导学建筑要扎实,要临摹、要多画、要多看,现在想来,这样的做法可以给建筑设计新手速成的资本,确难以提高心智水平。真正到你发现,其实建筑不是画图,不是跟甲方的商业博弈时,你已经对空间和美失去了最基本的敏感。
谭凌飞/摄 iPhone 6
望京SOHO:建筑的主题并非空间,而是贯穿始终的曲线线条
其实有时候你很卖命地生活著,看似忙忙碌碌,看似在为学业和事业努力,实则是惰性,改变自己和反思自我的惰性。生活在中国社会,似乎所有人都想一劳永逸,在每个人生的关头都想给自己完成一次蜕变,希望就此改变生活状况。大学读建筑学专业,便是很多人蜕变的一环。中国是个大工地,进十多二十年有做不完的项目,似乎我们来读建筑,就是为了从这个时代分一杯羹。于是,我们小心翼翼,让每次设计得高分,希望能进年薪很高的事务所,能到老八校读研,能到欧美名校留学……我们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理想,或者说是物质愿望,觉得这很正常,这才是我们从小为之奋斗的“正业”。
ArchiDogs:也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个体很难静下来去反思审视自我,你也是希望通过旅行的方式来调节这种状态吧?
Fei:算是吧,我们做任何事情,开始习惯于高效,高效的同时给人带来了功利主义倾向。于是,因為学建筑以后从事的工作是用图纸表达设计,我们就常常积累作图技巧,潜意识中渐渐忘了设计本身。我们忘了读书、旅行和思考,却沉浸在多画、多临摹和多积累的技能训练中。最直接的原因,后者能给我们带来工作的技巧,简言之,能带来更多物质财富。
谭凌飞/ 摄  iPhone 6

东京鸟瞰:在看似杂乱的水泥丛林中寻找主题(延伸的路)
其实并非自己清高到可以不屑于物质财富,而是,随著自己学习深入,越来越对那种索然无味的”读图+吹水”式的设计感到厌倦。我发现,身边很多建筑师,并非致力于创造优美高效的人居空间。而是将设计工作看作是一种纯粹的服务性的工作,只要甲方满意,技术可行,法规通过,就完成任务。对于很多人来说,设计的满足感实际上来自于设计带来的物质财富。当然也有人能将设计创造物质财富和追求设计高品质结合得好的,这是一种境界,也是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
ArchiDogs:背包客近年来在年轻人中很流行,那旅行也可以给建筑设计带来灵感吗?
Fei:一位背包客说过“旅行是件小事”,其实并不像外人看来是逃避现实或是装文艺,只是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和你去学钢琴学瑜伽没有两样。背包客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我很自然地觉得自己应该有这样一段时间是属于背包。虽没有时间gapyear,但至少要是个gapseason,至少是一次淋漓尽致的出走。中国人潜意识里把“工作”与“生活”分得太开,觉得他们分别代表“赚钱”和“玩“。因此,知道我要去旅行的人总会问”跟团么“之类的问题。我当然不跟团,不是不屑,我其实根本没把这次长途旅行当做游玩,我只是需要在心的环境,边走边看地生活一段时间罢了。
谭凌飞/ 摄 iPhone 6

“几何”的表现
谭凌飞/ 摄  iPhone 6

空间的多层次,穿插、穿套
如果非要功利地说,我旅行是为了建筑设计,那这番辩解是水到渠成。去人类建筑遗迹最多的地方,去体验空间、场所,去感知具体的生活形态作用下的城市空间,去摄影,去写游记,去调查研究……但我不是为了建筑设计,我只觉得自己缺这样一次旅行,横跨大洲、行程不定、签证困难、未知无数。我需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而非工作技能的训练。我内心太需要突破,突破中国式设计教育的定式、中国式生存逻辑的定式、中国式审美的定式。
ArchiDogs:旅行对每个人意义是不同的,那作为展示你们作品的平台,谈一谈“原画册”工作室呢
Fei:我们最近启动了卡片计划,希望把粉丝记录的东西延续下来。相机摄影充满仪式感,但手机摄影是每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可以去捕捉的。图像产品的灵感容易转瞬即逝,不如把它们汇集起来,随性记录生活。
计划分三个主题:场所标本、技能卡片、旅途笔记。我们的运营模式主要依靠线上、线下的培训,初衷是创作的自我成长,而不是单纯的盈利。后期跟平台合作,我们做好课程、创作就好,营销、宣传怎么做外包给其他公司,避免输出受限。
此外也涉及商业合作,比如用厂商的手机拍片子,定制旅行合作,或者让韩松带大家去旅行。这样输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呈现出额外的经济效益,但我们的创作初衷不会因此而改变,所以心态一直很放松,这样才能保证作品的质量。
注:文章图片和个别文字段落引用自“原画册”公众号和豆瓣平台
原画册豆瓣平台:https://site.douban.com/156571/

我们
从走出校园到融入社会
从建筑城市到旅行人文
初心未改
始终产出最真诚的原创作品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寻平衡
一部手机,一台相机,一支笔
即是整个世界
丨欢迎投稿·卡片计划丨
原画册卡片计划持续中,每天发送与摄影有关的卡片,涉及场所标本、技能卡片、旅途笔记三类。计划已经由原画册原创摄影扩展到了开放投稿。
作者 I
编辑 | 张佳楠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ArchiDogs或作者获得授权
 THE END 

推荐阅读

ArchiDogs重磅推荐
如果你不知道建筑留学究竟学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留学如何选校、选课?
这就是你最应该读的一本书!
ArchiDogs自主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东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韩冬青 推荐
《超越设计课-海外留学的建筑之道》
权威 全面 真实 展现海外建筑教育的前沿成果
10所欧美一流建筑院校
27位优秀留学生
以及

15
所中国一流建筑院校

28位知名专家学者
推荐读者:
  • 考虑出国留学,准备制作作品集、面临择校及专业的学生。
  • 对国外建筑教育感兴趣,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开拓眼界,掌握更多先进设计理念的学生。

  • 对教学充满热情,正在奋斗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或有志于成为教师的专业人员。
详请点击以下链接:我听说有这样一本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