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
数学家值得拥有
前几天,超模君在家边玩手机边吃月饼的时候,突然看到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是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
emmm……所以说,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热门村上春树又一次“陪跑”
大部分人对于石黑一雄这个名字还是很陌生的,这次诺奖算是爆了个小冷门。就连石黑一雄本人得知此事时,也表示被吓了一跳:
似乎在大家印象中,诺贝尔文学奖一般只颁给三种人:小说家、诗人、剧作家。
然而,早在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就爆了个大冷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获奖者算不上文学工作者,反而是因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的身份被熟知,他就是
罗素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5.18-1970.2.2)
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因为他创作出了诸如《百年孤独》、《老人与海》这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其获奖背景是他用优美酣畅的散文式语言和逻辑实证主义的明晰风格创作了大量的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包括《婚姻与道德》、《数理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史》、《幸福之路》等等。
他的获奖理由是:
“In recognition of his varied and significant writings in which he champions humanitarian ideals and freedom of thought”(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相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数学家的身份,后者更被人熟知。
罗素的经典著作《数学原理》奠定了20世纪数理逻辑发展的基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除了在数学领域的贡献,他的哲学著作《西方哲学史》、《婚姻与道德》等,在哲学领域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罗素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出身贵族
1872年5月18日,罗素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曾担任英国首相。
虽然家里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罗素年幼的时候,父母和祖父相继离世,他从小由祖母照顾。
祖母出身于一个贵族的虔诚教徒的家庭,在道德方面对罗素要求非常严格。罗素12岁生日时,祖母送给他一本《圣经》,书的扉页上题写着:“不可随众行恶”。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道德上的座右铭。

罗素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孤独的,他没有像其他富二代一样上贵族学校,而只是在家里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
年长7岁的哥哥弗兰克的辅导下,小学生年龄的罗素就学习了欧几里得几何学
学习定义时,聪明的小罗素一下子就明白了。当哥哥教到“公理”时,问题就来了。。。
哥哥:“这些公理是无法证明的。你要证明其他问题之前,必须先假定这些公理是真的。”
小罗素:“既然它们无法证明,那为什么我必须承认这些东西呢?”
哥哥:“要是你不承认的话,我们就没办法学下去了。。。”
小罗素:“好吧,那我先暂时承认这些公理为真吧……”
祖母特别讲究规矩和清教徒的美德,而且不允许怀疑。而数学是可以怀疑的,因为数学没有伦理内容,于是罗素喜欢上了数学。。。
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
——罗素
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然而在第三学年,他发现考试所要求的都是一些解题的技巧,整天死啃这些东西后,他开始对数学失去兴趣。。。(当然只是短暂的
于是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学位考试之后,就转去学习哲学。并在1894年获得了伦理学荣誉学位。
“在这种心情之下,阅读哲学书籍,我仿佛感觉到由山谷的小天地中解脱出来,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新世界。”
罗素毕业照
掀起第三次数学危机
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论。
格奥尔格·康托尔(G.Cantor,1845.3.3-1918.1.6)
集合论刚产生时,遭到了许多人的猛烈攻击。然而不久之后,数学家们发现一切数学成果都可以建立在集合论基础上。
于是,这一开创性成果就被广大数学家所接受了,并且获得广泛而高度的赞誉,而集合论也因此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石
你们这些善变的人
可是,好景不长。。。
1903年,一个震惊数学界的消息传出:集合论是有漏洞的!
没错,就是罗素提出的悖论。
设性质P(x)表示"x不属于x",现假设由性质P确定了一个类A,也就是说"A={x|x∉A}"。
问题:A属于A是否成立?
首先,若A属于A,则A是A的元素,那么A具有性质P,由性质P知A不属于A;
其次,若A不属于 A,也就是说A具有性质P,而A是由所有具有性质P的类组成的,所以A属于A。

罗素为了让小白了解数学本身存在的矛盾,把它改编成了一种通俗的形式,即所谓“理发师悖论”
一个村庄里的理发师说:“我只给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那么,这个理发师该不该给自己理发呢?

罗素发现,从理发师的声明出发,无论怎样推论,得到的都是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罗素赶紧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德国著名逻辑学家弗雷格。这时候,弗雷格的关于集合的基础理论正好完稿付印,看完信后他大吃一惊,差点吐血。。。
弗雷格(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1848.11.8-1925.7.26)
由于这个悖论,费雷格的著作《算术原理》中的第五公理竟然是错的!他感觉算术的基础发生了动摇。。。
最后只能在自己著作的末尾写道:
“一个科学家所碰到的最倒霉的事,莫过于是在他的工作即将完成时却发现所干的工作的基础崩溃了。”

为了寻找解决悖论的方法,1906年罗素在论文“关于超穷数和超穷序型理论中的一些困难”中又提出了另外三种理论,即曲折论、限量论和无类论。


在无类论和恶性循环原则的基础上,罗素于1908年在论文“以类型论为基础的数理逻辑”中进一步提出了分支类型论的理论。


罗素悖论的提出动摇了数学的基础,后人称之为第三次数学危机
逻辑哲学人生
除了是个杰出的数学家,罗素还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罗素从小喜爱数学,学习数学之余又开始思考哲学问题,探求数学之完美与宗教之可疑的哲学根据。
叔叔偶尔给罗素讲过一些科学知识。凭借过人的天赋,他很快发现科学和宗教是有矛盾的!思前想后,17岁的罗素决定放弃基督教信仰。。。

上大一时,罗素的数学老师怀特海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在老师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麦克塔戈,还有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穆尔,逐渐开始钻研哲学。
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
英国著名数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家
之后,罗素和老师怀特海合作撰写《数学原理》(Principia of Mathematica)。罗素主要负责哲学方面内容,怀特海主要负责数学方面内容,互相帮助一起修改。这本著作分为三大卷分别于1910、1912和1913年出版。
《数学原理》
这部著作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被誉为是“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之一”,为罗素赢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
罗素认为: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罗素的才华超群,多才多艺。他同时是伟大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以及社会评论家,还是活跃的和平主义者、女权主义者。
罗素从23岁开始写作,不断工作75年,一生写出170多本书及上千篇的论文。
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的。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机智,在他的作品中留下许多名言。

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
也就是说:
数学家不会妒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
他会妒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在公众号中,回复“转载”
-----这里是数学思维的聚集地------
超级数学建模”(微信号supermodeling),每天学一点小知识,轻松了解各种思维,做个好玩的理性派。50万数学精英都在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