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与30万职场人共同成长
Guide you to be talent

“啊,明天又要上班! ”  每个工作日,我都会听到舍友这句“哀鸣”,即使是很多人羡慕的,朝九晚六、每年固定涨薪的工作,对她而言似乎也是一种负担。
我常常在想,为何有这么多人痛恨自己的工作,甚至不惜逃避工作呢?
01
摆脱工作可能不会让你更好
奇葩说第四季有一期的辩题是:生活被工作填满,该辞职吗?每位辩手都有理有据:
如晶和渐彪是工作把生活的填满的人,如晶醉心于辩论,渐彪是严格的老板,他们享受工作的满,快乐与幸福来源于此。
陈铭和肖骁也很努力工作,但他们重感情,要趣味,所以强调多元生活无比重要,当生活只剩工作,难免会感到压抑和平淡。

但“在座”的各位,我相信你们更能接受陈铭和肖骁的观点:如果生活被工作填满,需要做出改变。
问题是,做出的改变,只能是辞职吗?摆脱让你觉得的不开心的工作后,生活就能变好吗?
我的一位师兄,曾经也是生活被工作填满的人。他在某业内垄断公司工作了6年,薪水丰厚,福利极佳。但每周要工作70小时以上,且强度超高(大概1个人干4个人的活),无任何私人生活,随时加班出差。后来因不想调到其他地区的分公司主动辞职,想休整一段时间。当时他未婚,且积蓄比较多,父母也感慨他过去的工作太累,赞同他辞职,所以师兄便毫无压力地开始放飞自我。
第一个月,倍感满足愉快;第二个月,觉得时间过得奇快,什么都没干就过去了;四个月后,沉默寡言,易怒敏感,半年后,整个人浑浑噩噩,生理时间完全打乱,外部形象邋遢,开始越发的不爱出门,不再注意健康,经常一睡一天。大概一年后,他对大部分事失去了情感,莫名疲劳、烦躁、生气,多次因琐事和其他人产生口角、打架...... 
所幸有天重新振作起来,他打理好自己,然后去图书馆看书,准备各类资格考试,逐渐忙碌了起来,后来被猎头挖到了另一家规模相对小一些的公司,每天正常工作,而且公司年轻人多,气氛活跃,在一年多后基本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工作不是魔鬼,失去生活动力最可怕,无所事事最无聊。人被潮水推着走是容易的,不容易的是自己推着自己走。
如果你不自律还穷,请把自己按回工作的环境里。
02
换工作是为了走好下一步
而不是逃避走错的上一步
盖洛普公司曾主导了一次针对全球十几万人的调查研究,其中包括了从原始部落到现代文明等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结果表明,不管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可以显著地预测幸福感。
也就是说,假如你总是对工作感到不满意,你很可能也会对生活感到失望。
但是转念想想,倘若生活已经被工作填满,哪还有时间抱怨呢?整天为工作奔波的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创造更大的效益。
一张王健林的作息表曾在朋友圈广流传,从印尼的雅加达,到中国海口,再到北京。一天24小时,两个国家,三个城市。这只是,他最普通的一天。他在飞机上都没闲着,还在开会讨论工作。要我说,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没达到生活被工作填满的阶段。
总是不满薪水的上班族 ,你该想想,是你的工资成长得太慢,还是你也成长得太慢?嫌弃工作低级无聊的朋友,你该想想 ,是不是因为公司没有比你更适合做这些工作的人?天天吐槽上司、同事、客户的奇葩的人,你该想想,是他们真的奇葩,还是你没有拥有足以handle复杂人际关系的社交能力?离职是为了解决问题(至少是一个现东家无法帮你实现的重要问题),还是为了逃避问题。
换了工作后,你的烦恼会不会减轻甚至消失? 
身边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名校毕业的阿莹,第一份工作是海外销售,一年后做了英语老师。然后辞职开淘宝店,再到互联网公司做市场专员,现在在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做课程顾问。平均每份工作差不多刚好一年,五年换了五份工作。刚换的这份工作,薪酬待遇和刚毕业的学生差不多,但又无可奈何。
对自身认知模糊,又缺乏长期的规划,这一份工作不满意,下一份工作也不会满意。兜兜转转大半生,没活成想要的模样。
03
比起“奋不顾身”地辞职
我更希望你温柔地坚持
你应该知道“骑驴找马”策略:在找到白龙马之前,耐心地骑在自己的小毛驴身上,拼命积攒自己的实力,然后等待机会的真正降临。
等到自己的实力强大到足够去驾驭那批白龙马的时候,一旦机会到来,便毫不犹豫的转换工作,稳稳的拿到真正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希望下一份工作更让自己满意,应当有足够的紧迫感,着眼于当下,布局于未来:
 1. 清晰的自我认知 
不管走到什么位置,拿多少薪水,都别忘了审视自己,扪心自问:我是谁?我处在什么阶段?我将要去到哪里?解决这三大难题之后,再慢慢往下思考分支:目前供职的公司有没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上升空间有多大?这个公司及所处的行业有没有发生变化?……
深度思考后,及时落地:
• 明确想要达到的远期目标
• 借助冰山模型分析自己的现状,以及与目标的差距
• 提升达成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
• 制定行动方案
 2. 可迁移能力 
“在其位,谋其职”,你从这一份工作里收获的知识、技能、经验、资源等,会伴随你不断往前走。当你离开这份工作,这个平台,你能带走的“装备”,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 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知识,你懂什么;技能,你会什么。专业性越强的工作,知识技能越重要。所以,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挖地三尺,也要成为一个专家;
• 做过了什么——刷经验值。进入一家公司,力求在自己的领域里,多经历一些,后面才有故事可以讲;
• 掌握了什么——客户、渠道等其他资源。这些属于一家公司的重要资产,迁移性很强,能实现快速转移和变现,核心是人脉;
• 贡献了什么——结果导向,你有什么里程碑式的成就事件或业绩。
 3. 一笔相对充裕的过渡资金 
对于没什么经济基础的职场新人来说,丢了工作,就等于丢了饭碗,你得保证你的应急储备金在找到下一个满意的东家之前,还租得起房,吃得上饭。
此时还好年轻,豁得出去挣得回来。
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假如你已经到了在办公室拿保温杯喝枸杞茶的年纪,且工作是你唯一的收入来源,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还得还房贷。
你能想象,如果丢掉饭碗,下场会有多惨么?

所以常有过来人说,尽早实现财务自由。而财务自由的核心,是资产性收入大过总支出
要增加资产性收入,就务必盘点财务资源,开始合理配置资产。
就一般人而言,P2P绝对是资产配置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选择。在网贷监管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P2P虽然整体收益率有所下滑。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网贷的平均收益率是9.68%。但还是能高于同期很多理财产品,而且在政策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安全性也随之提高。
在风险同等的前提之下,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收益率更高的投资理财产品呢?那么,到底哪些平台是可以信任的呢?小编认为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就是可以让人放心赚钱的。
给大家推荐一个做车贷的P2P平台拓道金服,就是这种平台。
100%真实标的
这家平台是做汽车抵押质押方面的网贷的,线下有100多家门店实体经营。虽然平台的标的都不是很大,在2万— 8万人民币之间,但是标的的审核都是非常严格的,小额的方式也符合最新监管要求!
标的的项目详情非常清晰:借款人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都非常明确。除了借款人的身份证、驾驶证的正反面照片之外,还会有车子的外观,行驶的里程数也都会标明。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还是下了很多成本的。管理者愿意花钱在对于标的的审核上,说明他们的思路是很明确的,先把项目一个一个地做好,胜过盲目扩张,这比花大钱砸广告上靠谱得多。
(项目详情)
(抵押车辆行驶里程数图片)
风险控制,也是诚恳的
2017年年初,良好的运营也让拓道金服受到了投资机构的青睐,帮实资本等领投8000万A轮。目前拓道金服和北京银行的资金存管也已经正式上线,拥抱监管政策,让互金行业更加稳健靠谱。小额分散,银行存管,电信业务许可证,合规积分全国排名并列第一,这才是一个企业做事情诚恳的态度。
特意查了查这家公司的背景:公司2013年11月成立,拓道金服12月9日上线,注册资本在2015年9月从1000万变更为5000万。没有什么负面新闻,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百强,整体还是很清白的。
▍槽点居然是:抢不到标的
小编去“网贷之家”查询拓道金服的资料,看到的问题居然是:大家都在吐槽抢不到标的。
抢标的速度和复投,都是一个平台靠不靠谱的重要衡量标准。虽然标的难抢,但这正好证明了这个平台还是很受人信任的。至于抢标这件事情,设置自动抢标,账户有资金,系统会自动帮你抢的。
此外,这家平台的收益率还是很不错的,平均在12%,标的时间也不长,一般在一个月或者三个月。
(来源:网贷之家)
成交量也相对稳定:
肯定有人会疑惑,现在P2P还能不能玩。小编给大家看组数据,网贷之家统计,截止今年8月,网贷历史成交量已经突破5万亿关口,说明不仅有人在玩,而且越来越多。恐惧的一部分来源是什么呢?大概是不了解。重要的是,我们如果要投P2P,就需要对这家P2P平台做完整的了解和调查,检验它是否靠谱。
而拓道金服就是P2P平台里的清流:100%车辆抵押,标的小额分散符合监管细则,审核得很严格。各项资料都填得清楚明白,管理人是个明白人,踏踏实实做网贷。
世界那么乱,我只想安安心心理财,跑赢通胀。
(* 9月期间1月、2月标的均加息0.8%,更有1‰返现奖励喔)
点击阅读原文
领取:新人专享388元抵用券!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