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网络

接着《精准阅读(上)》的内容往下说。那篇文章主要是谈观念,这篇文章重点讲实操。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集中了解一下:如何阅读一篇学术论文。
如果你已经确定自己要在哪个研究方向上展开学术探索了,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具体的学术产出目标(比如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且,已经通过前面介绍的文献检索方式(如果陌生,点击这里),得到一些与你预期学术产出高度相关的学术论文,那么,恭喜你,现在可以开始实操层面上的精准阅读了。
一篇文章之所以会被称之为学术论文,从外观上看,是因为它具备如下一些要素:
题名
摘要
关键词
1-3级不等的标题
正文
注释
参考文献
严格意义上讲,除了注释不是必须,其他要素的任何一种缺项都导致这篇文章不像是规范意义上的学术论文。
好了,文章已经被你打开了,就在电脑屏幕上闪烁着——或者,你已经翻开纸质的期刊了,这篇论文就在你的眼前。那么,怎么读?
我建议的阅读顺序是:
题名→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各级标题→正文。
如果有注释,那么,在阅读正文的时候涉及到了哪个注释,就读哪个。
在说明为什么要以这个顺序来阅读论文之前,请一定记得:不是每篇论文都值得你从题名一口气读到正文以及注释。又不是全身按摩,从头按到脚,呼哧呼哧,有病啊?……好了好了,别闹了妹子,上课呢。事实上,你有权在任何一个环节结束文献阅读,你没有通篇阅读的义务。
有时候我就在想,与生俱来的心理特质实在是给我们设下了太多的坑——其中之一是,完成。你当然没有必要通篇阅读啊,决定你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的唯一标准只能是:是否有利于你的学术产出。
别让内心深处的“完成情结”和心理学上的“未完成事件”干扰你的判断。记住,你的目的是写出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而不是要完整阅读1篇或者9999篇文献。手段永远要服从目的,切记。
好了,开始读。抛开被引频次、作者是否牛逼等变量,题名大概是引诱我们下载或者阅读一篇论文的最重要因素了。题名配合上关键词,我们基本就能知道论文的题眼之所在了。
接下来,看摘要。一个规范的摘要会把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完整呈现,也就是说,看完摘要,我们基本就知道这篇文章的干货是什么。摘要有点类似于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很多时候,看完摘要也就知道这篇论文还值不值得继续往下读了。
看完摘要就该去看正文了吧?……有病啊?看什么正文啊?如果我告诉你文是一篇论文最不重要的部分,你会不会打我?……好了好了,别闹了妹子,一会儿下课一定请你吃饭。
接下来,我们要去看的是参考文献,而不是正文。去看看作者是依托哪些参考文献而形成论文主要观点的,也就是论文摘要的啊。要知道,参考文献远比正文更富有养分——它会为我们找到最有用的文献提供一个“干货”索引。
再之后,看论文框架的搭建,也就是论文的各级标题——先看1级标题,然后是2级、3级标题,通过阅读标题,论文的行文逻辑也就基本浮出水面了。
最后,如果觉得确有必要,再去看正文——甚至到了这个时候,注释的含金量都会比正文更高,因为通过注释我们能看到论文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往往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灵感和启发。通过正文,我们最多也就是学习一下行文风格和论证过程了,而这些内容,其实最好是能形成你特有的范儿才好。
是啊,当然要有范儿啊,没有范儿还撩什么论文啊,有病啊?……额,好了好了,别闹妹子,吃饭的时候一定点你最爱吃的猪肉炖粉条哈,放心吧!记住,学术论文也一定要有自己的范儿才好混日子的。当然这是后话,论文写作风格的养成方式,以后我会慢慢给你讲。
至于说到学术专著,我承认自己读的不多,甚至都没我写的多——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建议阅读次序是:
书名→本书概要(主要内容)→参考文献→章、节、目标题→具体行文。
在读那些确有必要去读的正文的时候,涉及到了哪个注释,就去读哪个。
现在,如果我告诉你我用两个小时就可以读20+的论文,你还会不会觉得吃惊?——请注意你的表情好吗妹子?我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特么还吃惊?……额,好了好了,别闹了妹子,是我不好,吃完饭我一定亲自送你回家,放心吧!
我用两个小时就可以读20+的论文,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每篇论文只阅读最有可能促成学术产出的那部分内容啊。在这20+的论文里边,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论文我是看完摘要就把它放下的,其中有几篇论文摘要中的观点对我有启发,那么我会记得做一个标记(比如在文件名的后面加上一个星号和简短标注之类的)。再之后,又有一半以上的论文我是看完它的参考文献就放下的,还是一样,多篇论文中的共引文献我会复制粘贴下来,备用。
这样看下来,最后,大概只有2-3篇论文我是从头到尾认真阅读的啊。
注意,在阅读文献的两个小时时间里,我会不断把灵感的火花加以记录,因此在阅读结束的时候,作为我预期学术产出的那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标题和框架也大致确定下来了——还没确定的部分,继续通过检索文献和阅读文献的方式来激发灵感,然后逐渐理清它、完成它。
在文章的最后,请允许我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当我们谈精准阅读的时候,我们是在谈什么?我们是在谈,怎样以最小的时间精力投入,换来最大的学术产出。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还要提醒一句:当你开始精准阅读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要不断思考——我正在阅读的这个部分,对于我学术产出的价值在哪里?一旦有了灵感的火花,就去记录。
好了妹子,这次课的内容就是这样一些了,走吧,我们去嗨呸!告诉我,你到底想吃猪肉炖粉条,还是……麻辣烫?
……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那些在学术成长道路上孜孜以求的人。
如果你愿意打赏,那是我的荣幸,也是你的荣耀——你是知识付费时代的弄潮儿,你知道怎样用最好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内容生产的尊重。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个人公众号【老踏的彼岸空间】(ID:tarenerxing)。
欢迎加入我们,我们将在每周一到周四谈「学术成长」,每周五到周日玩「文艺狂欢」。
投稿、转载、咨询与商务合作,请点击“进入公众号”页面右下角「联系老踏」查询相应信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