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柔软改变中国”
原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免费午餐”发起人 
邓飞老师题字

作者:权子
责编:黎子安
美编:黎子安 阮佳镱
摄影:段浩然
邓飞先生除了自己的慈善项目之外,也运营了一个订阅号,就叫邓飞。导航栏很干净,只有“飞的地”和“找我”两个框架,点开那个不找他的连接,会弹出一个叫“十年记者”的文章合集,是他作为一个调查记者十年中走访各处留下来的37篇特稿,选题非常“硬”——卖血,贩婴,精神病,性产业升级...
我们的采访约在他的酒店房间之中,桌上扔满了水果,在我们递上NEBULAR创刊杂志之后,他就抛出了很多我们反复思考却不得要领的问题。最终,准备的提纲都被我们弃之不用,比起采访,这次的对话更像是一个传授。

你为什么需要一间办公室呢
他让我们喊他飞哥,一口塑料普通话,笑笑地说,“我刚才在沃顿峰会听雷军的演讲特别亲切,湖北湖南的口音都很像。”
曾任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的飞哥,聊起纸媒的衰落非常坦然,“你买了一本杂志就要去阅读里面全部的文章。现在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甚至说有乐趣去看了。而且杂志中有些东西我是不需要的,就像之前的门户网站,信息太多了,我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我不看就觉得别人看了之后会比我聪明,一看吧,我时间浪费了。”
比起现在风生水起的自媒体,他说,杂志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吃亏的事情,太慢,成本也太高。“你如果封面和设计做得不好就会像一本乡镇杂志。纸媒的链条非常长,太笨重了,会分散掉你很多的精力。这是一件压力非常大的事情,很容易焦虑。作为主编,你如果焦虑了,这个东西就会不好看。”
而自媒体的每一篇文章的成本都没有那么高,比较轻快。我现在每天保证一个小时阅读都是在互联网上。
当然,纸媒对于每一个制作者,都能带来极强的成就感。微信的阅读量再高,也很难替代那种手捧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的喜悦。但是这种成就感的性价比太低了,“我特别能理解你们,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想一切流程化,有组织感,有仪式感。就像我刚开始做老板的时候当然想要一个办公室啊,现在想起来,扯诶,你要办公室做什么呢。我要你给我干活就行了,我不需要你天天在我身边,你在我身边我成本很高的。
不要被这种“坚持”困住,“在开始的时候千万少负重,一负重就很难跑起来。顺势而为才能自然生长。

要用这种疯疯癫癫的方式去吸引90后,然后活下去
出于对质量的要求,我们一本杂志的成本比一般杂志要高。如果传阅率做到最好,可以有每本10个人看到,他觉得这么算下来,成本太高了,很危险。
“吸引人的方式有很多种,你明明可以用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做到的东西,干嘛要花那么多钱”。人和人也是不一样的,“60后可能会要看到一本实体的东西才会有安全感,可到了70后就不一定了,你给我一本杂志我还要带到飞机上,好沉的,你想过没有。”
“而对于90后,一定要做网红,吸引他们就要用这种疯疯癫癫的方式。
说着他指了指手边的杂志,“这种高品质的东西还是要有,它比较完整,很多广告会在意。但绝不能让他孤军作战,背后要有一个线下的平台,和社群的支持,不然钱出去就是肉包子打狗。”
把影响力,情怀,和表达都先放在后面,活着大于一切。
“我现在还买的杂志就是国内的《读书》和《收获》,他们所能给我带来的东西是非常非常牛逼的。还有比如说《时代》杂志,就是坚持品质和品牌,它们做得慢,但是它们做得牛。所以不管互联网怎么快,我也愿意等他们的报道。”
话锋一转,“但是你们要太多的态度和思想也很难,因为你没有钱,就很难有非常厉害的编辑团队。”
所以说白了,一切问题都是资金的问题。

“不坏不坏,忘得真快”
倚天屠龙记二十四回,赵敏假扮明教之人闯上武当,那时的武当七侠除了被困在百尺高塔上的,非死即残。张无忌带人去救场,可惜我们张大教主渣男一生,却不会使剑,张三丰只好就地传授他太极剑法,“即炒即卖,新鲜热辣”。
一遍使完,张三丰问,“记下了吗?”
“已经忘了一小半。”
“难为你了”,张三丰又道,“现下怎样?”
“已经忘了一大半。”
张三丰抄起木剑,再演一遍,问,“还剩多少?”
“三招。”
过了半响,无忌道,“太师傅,我全忘了。”
张三丰笑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成了,去打吧。
金老先生说,“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我们这些二十啷当岁的生瓜蛋子常常挂在嘴边的情怀,坚守和新闻理想,都是前人的招式,我们搬来,照猫画虎。
这些年,飞哥渐渐脱离了媒体做了很多事,比起之前十年关于“调查”和“揭示”的特稿,而今所做的一切更能落到实处——用新媒体的思维去做慈善,从之前的“免费午餐”,“微博打拐”,“儿童防侵”,转型到今天的“公益升级了”,“帮农村生产”,“让爸爸回家”等社会企业。近几年,他每年8月份都会以种子班教师的身份飞来波士顿,“帮助那群中国有创造性的年轻人”。
“如果没有做公益,我也会去做自媒体。等条件宽松以后,就做独立调查。以前那些记者团队还在,你需要多少钱我帮你去众筹,文章越有价值,就越多人给你打赏。想想看,这样就能把记者解放出来。”
采访远超过了我们约定的时长,他启发我们颇有些苦口婆心的滋味,千万不要贪恋“做出了一本纸质杂志”的这一点成就感,也不要把纸媒神话了,把每一分精力都用在刀刃上,算清楚成本。“纸媒要死就让它死吧。”
学他的“神髓”,至于他的“招式”,已经在骨子里了。就是忘了,也不算坏。

无限真心
致敬“限量青春”
NEBULAR首本纸质杂志
免费限量发行
点击下方图片获取更多信息

题特别行动小组
▼▼
总策划: 马汶儿 黎子安
推广策划:孙子喻
统筹:杨笛 唐鸿 张楚 李梦冉
摄影:段浩然
设计:茅凯迪 阮佳镱
文编:陈希 范伊思 伍岳

人物對話 | 個人觀點 | 誠意推薦 | 特別策劃 | 群像地圖

人|故事|經歷|青年態度
北美新媒体平台
N E B U L A R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