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Tiger【硅谷精英访谈录】,邀请硅谷精英,解析技术热点、分享行业趋势、探讨 职场进阶经验、管理之道,陪你一起终身学习,赢在职场。
在中美科技职场,如何选择公司、如何快速晋升、如何选择技术路线&管理路线,一直是工程师们纠结的问题。本期【硅谷精英访谈录】邀请到现Oath(前为Yahoo)资深工程经理柳锴,与BitTiger Co-Founder冯沁原展开对话,分享他在硅谷职场力争技术、管理”双轨制“的心得和经验。
小编也将文字版总结,呈现给大家:
三个维度选择“大公司” Or “创业公司”
选择公司是一场人生的博弈,它决定了你接下来几年的生活主旋律,也决定了几年以后你将获得的收益。而选择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扛得住”,“想得透”,“看得远”。
99%的创业公司会死掉,但并不代表在创业公司的经历没有意义,高压的环境会迫使每一个人快速成长。
加入创业公司之前,首先得确定自己是不是一个能抗住压力的人,不仅仅是高强度的工作内容,超出正常范围的工作时长, 更重要的是,能否承受住失败的风险。比如很多公司都号称随时IPO, 但真正能IPO的又有几家呢,员工们拿着期权但离变现遥遥无期。
第二,需“想得透”,把学东西变成加入公司理由中的重要一项,而不是想着它做成了你变现多少利益。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得远”,选择你觉得未来一定会热门的领域,去到能有最多动手机会,能近距离接触大牛们的公司去,不管公司本身发展如何,你一定在该领域职场有一席之地。
在对话中柳锴聊到,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创业公司。07年从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毕业的时候,身边不乏BAT大公司的工作机会。但当时有幸得知,名声如日中天的百度前CTO刘建国和当时的百度首席架构师周利民共同出来创业,成立爱帮(aibang.com)。当时柳锴随即便加入了进去,当时加入之际,公司除了两个创始人,几乎一个员工都没有,所以会有大把的和大牛交流学习机会,另外,垂直搜索领域也是当时可以看得到的未来趋势。就这样,柳锴抱着学习的目的,加入了这家公司,而三年的经历,而让他大感不虚此行。
技术管理“双轨制”,让你的经历塑造你
1. 为何要往“双轨制”发展
柳锴在采访中谈到:“2011年在雅虎北京的时候,我从IC转为Manager,当年我尝试想变成一个纯Manager,就是说准备荒废技术。但是后来有一些事情不断地告诉我,纯经理在这个市面上,价值会在越来越往下走,而双轨制是一个趋势”。不放弃技术,并不代表要继续10年如一日的去Hands on,而是说更多时候专注在架构上和技术选型上面,知道哪些工具用在哪个场景最合适,并不需要像当年一样真的去把这些东西搭出来,至少这不是那个阶段需要去关注的重点。
双轨制的趋势形成有两点,第一是AI越来越简单了,我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帮助我们工作。第二点是公司里面越来越强调一个人hands on整个事情的能力,从社会效率来说,一个人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把自己的事情整合到一块完成某个业务,比把多个人的成果强行拼接到一块儿效率更高。
2. 如何往“双轨制”发展
其实大家觉得好像跨界很难,对于非技术出生,技术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对于技术出生,对于管人或多或少又有一些畏惧感。拿美国特别有名的戴波特漫画来举例,其中就讲一个人画画的能力大约在世界前20%,而他设计的能力也在世界前20%,于是两种能力合并到一起去,就达到了世界前4%。其实从Tech Lead到Manager也是如此,只要有信心去学习。
中国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在硅谷。
在文化层面,这里是多文化的工作生活环境,每个民族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管是老印老墨还是老美,你都可以去学着了解,去适应。
在具体技术管理层面,去向“单轨制”的人学,因为在单轨制管理路线或技术路线,有些人走得会非常成功,但可能另外一方面不是他的强项,所以我们就需要找两个榜样,一个我去跟他学技术学架构,一个去跟他去学管理。
有一本特别有名管理书叫做《每个人的三个角色》,一个是执行者,通过自己的行动带来结果;一个是管理者,偏管理者,通过调动资源调动人来去达到结果;那还有一种叫做领导者,是通过营造氛围,达到成果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管理者,都应该去做一些真正的事情,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成果。不要跟你实际任务相脱离,脱离了的话,这就成了一个所谓的people manager了。
职场快速进阶的必要条件
1. 先做一个靠谱的人
职场的进阶,伴随的是影响力的提高,但影响力并不是圈内有多少人知道你,而是有多少靠谱的人说你靠谱。因为靠谱就像投票系统,不管未来是做Tech Lead 还是 Manager,首先要成为一个靠谱的人。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即将跟你两个你从未合作的人合作,而你对他们一无所知,你会怎么办?大概率你会去打听,问他周围人对他们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反馈,你给合作对象打的基础分有可能是0到80的差距。这种印象是很长时间都难以改变的。
所以,建立我们的Reputation,就像人民的名义里面“爱惜羽毛”的感觉一样,对一个工程师来说,在公司里面“爱惜自己的羽毛”,也就是努力做一个靠谱的人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没有人会关心不靠谱的人。
2. 做好自我定位
而由项目的任务来看,老板一般会需要三类人,而成为哪类人是你们团队当下最需要的,就得你自己去判断了。
第一类,探索型。老板经常会产生一些思路,而他并不知道会不会做成,或者做出来的东西有没有用,这时候老板就需要一个有能力且心态好的人,帮助他去探索。
第二类,攻坚型。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楚的目标,且清楚如何大致如何做,但是在技术上有难度,需要能力强的人高效完成。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能力比较强,或者经验丰富的人,不需要你有多么活络的思维,可能只需要你技术强就够了。
第三类,稳健性。不需要其有多么高的技术,但是希望能够长期稳定的保持火力输出。
3. Manage Up,助你脱颖而出
在对话中,柳锴谈到很重要一点就是,Manage up。不管你在哪个等级,你都得学会向上管理。你的上级在很多决策中,如果你能够给他一些建议影响着整个项目或整个团队的走势,那么你就比较容易脱颖而出,印度人这方面就做得比华人好得多。
中国人经常会有两个极端,要不就完全不关心,老黄牛,你让我干嘛我干嘛。你让我去跟老板说点什么,我不干,我也不去想,要么就是我想到了,我也不敢说,或不愿意说,没有这个意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有这个意识,也知道manage up对一个职业的重要性,但是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跳过老板越级汇报。其实在硅谷,越级汇报不是大问题,问题是你汇报的内容跟你的老板信息不同步,这样会双方都认为你不靠谱。
越级思考,老板是希望你这样去做的,但是你得知道怎么去在这个规则底下去帮助自己帮助团队,因为最终是要达到一个结果,让团队整体能够发展好,然后对这个公司的成长都能起到作用,但千万要拿捏好这个分寸,不要让人觉得这哥们儿到处吹嘘拍马,到处张罗事儿,最终也没成事儿。一旦被打上这个不靠谱的标签,你可能得花上两三年的时间证明自己是靠谱的,但这段时间你原本可以用来做更重要的事情。
留美 VS 回国,该如何选择
几乎所有的华人从踏入美国职场的第一步,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柳锴在采访中说:“一个工科生做对比,要把定量加权重,比如说美国空气好,我给它多少分,国内亲戚朋友多,我给它多少分,最后各自一乘得到最终分数,最后一比发现美国比中国高一点,那么我就留在美国。不过过了5、6年我会再去算一次。”有时候真就像开复老师讲的:Follow Your Heart,顺其自然就好。
在采访的最后,沁原和柳锴讨论了一下年龄和职场拼搏的关系。事实上,职场的拼搏没有尽头,现在早已不流行古代“30而立”的说法了,以现代社会的教育周期以及平均寿命,大多数人30岁的是立不起来的。其实在50岁以前,我们都应该去努力地多尝试,让自己的未来拥有更多的可能。
读文字还不过瘾,立刻点击,收看完整视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