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阵子朋友圈里流行过一类文章,大意是说如果你负担不起全套的生活,就不要买名牌包。
记得其中有一篇写到:“穿Zara、坐地铁甚至住在只有三间卧室的上海(???)都不够档次去背一个Dior包包,因为没有其他同等价钱的物件搭配实在太心酸”。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买不起一个包,我们是买不起和那个包等值的全套东西。我们也不想打肿脸,硬塞进那个不属于我们的阶级。”
啊?一个包而已,哪有那么多象征意义?黄伟文在《大LOGO杀人事件》里的第一句就问:“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要让买名牌的人产生罪恶感?” 
我之前也分享过两个故事:限量的包还是舒服的床,怎么选?怎么选都没错。因为并不存在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年轻的时候,拥有一个名牌包是前进动力,每天背着都欢欣鼓舞,那就值得为此努力,就像突破舒适区去闯荡自由新天地一样;如今成熟,舒服的床有了,倒也不妨碍买限量的包,主要是已经突破为了证明什么而消费的心理阶段,单纯只是喜欢、或者觉得有趣。
钱是自己赚的,包是自己背的,你管我挤地铁坐公车还是骑共享单车呢?买一件名牌,固然有少少虚荣心作祟,同时却也被美丽设计本身折服,以及自我鼓励的暗示存在。与其看上纲上线的文章窝火,倒不如瞧瞧黄伟文这样一辈子赚钱搏命买花戴的时装人如何对待名牌,通过买买买来善待自己,看化人生。
想一想,我们这些靠自己一路奋斗实现物质生活的中青年们,面对买包、或者说消费奢侈品,大概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阶段一|见山,必须是山
“由从未试过有,到忽然开始有,是令人措手不及的心理变化。初买名牌,当然是担心无人知道,所以专拣心口一个大LOGO的……谓之物有所值。靓不靓其次,最紧要招牌够大。”
和黄伟文买衫一样,我们许多人的名牌手袋之路,也是这样开始的。
初入社会,最早攒钱买的可能是西装衬衫低跟鞋子,再加两支唇膏。要撑住门面,显得精神成熟,好不好看是一回事,主要是希望加速摆脱身上的学生稚气,为说话做事添一些可靠感。这时候再背双肩背或帆布袋子总觉得不太称头,更需要一个“镇宅之物”来压住精气神儿。
绝大多数职场女孩的第一个名牌包,似乎都是万元左右,大容量,塞得下所有文件和御寒小开衫,扛得住风雨造化,尤其布满大LOGO,老远就能看得到。虽是入门款,也要每个月略微省吃俭用,或是盼着年终奖能丰厚一些,加上几次独立完成项目的奖金,攒上一段时间才能拿下。
盒子与包装纸都小心翼翼收好,拿在手里,何止是个包那么简单,还倾注了对未来的热腾腾期望。这就是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终于可以凭自己能力获取优质生活的信号。满满当当的大LOGO,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像人生赛场上紧握在手的小红旗,靓不靓其次,最紧要够大,够突出,瞧上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在旁边为自己加油呐喊。
阶段二|见山,躲山
“已经变成定期有,所以开始研究’有’的姿势和仪态。” 黄伟文也有过被人嘲笑是名牌奴隶、是暴发户的时候,尤其身处名利圈,便愈发小心谨慎,免得尊严被人打残。从逢LOGO都要,变成逢LOGO都反。人渐渐混出点模样,再瞧着当初自己买的那些物件似乎有些太幼稚了——LOGO此时已经不再有“高级”感觉,见识广博的,哪儿还用得着在此处显山露水。
出来工作了几年,钱也赚了点,穿着打扮开始迈入新阶段,终于发现品味是意识形态上的存在,绝对不是挂在嘴边胸前那么肤浅。为着避免所谓高调,我有段时间也格外着迷于寻找最看不出品牌特性的物件,衣服商标统统拆除,有印记的鞋子从不购入,一枚包袋别说LOGO,内侧名牌都得藏得很深——图什么?图的是心中给自己默默加的那点戏:他人在明处闪耀,自己就偏偏锦衣夜行,像亦舒小说里家明手腕上要戴半新不旧的表,丹薇穿洗得缩坏的羊绒衫当睡衣,玫瑰的丝缎拖鞋上有个恰到好处、暧昧而有趣的洞。以完全不经意之态,博得那千钧一发之际的格调。
现在想来,当时的津津乐道,只是另一种证明,和爆款大LOGO不过是一面两体,始终都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黄伟文写道:“‘上岸’后完全否定自己的过去,都几乞人憎(讨人厌)”,哈哈哈真是会心一笑。有姿势有仪态绝不是坏事,但都要小心矫枉过正,把自己从一个极端,带到另一个极端,活得越来越辛苦,怎么想都是不划算的一件事。
阶段三|见山,就是山
“可有可无,随心所欲。” 终于见惯了大场面,不再拘泥于“是否过度炫耀”,此时你早已凭着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塑造了自己,再也不用怕任何商标带来招摇。
此段落内,黄伟文写他看中一件LOGO T恤,就是忍不住觉得罪恶,一旦被扣上“名牌奴隶”帽子就万劫不复,结果香港死忍不买,到了旧金山还是偷偷买了件,不够胆穿出门,半夜一个人在屋里照镜子试来试去,惨过做贼。带去日本,涩谷街头转一圈,心理压力大得堪比裸奔。回香港穿去朋友家打麻将,还要套个外套,算是再过了回瘾。
此情似景,有没有让你想起《欲望都市》里某集,Carrie的朋友结识超市奶酪柜台售货员,床上合拍,脾气相投。但他就是觉得他们阶级身份不同,带着她偷偷在中国小馆子里约会,遇见朋友从不介绍。直到最后,售货员失望离去,他才真正感到失落,但一切都再也追不回来了。
爱上什么人,做什么打扮,原本就是海阔天空的选择。买下那件有LOGO的T恤,不是为着显示自己有钱,而是因为喜欢设计那个LOGO的人,而LOGO本身又是极好的装饰。而喜欢的那个女孩,未必琴棋书画,却很懂哪种奶酪最合胃口。
我很欣赏黄伟文结尾的一段话,“从前,我们所谓的品味,有很多要遵守的原则。我自以为很早参透了good taste is boring的道理,快人一步进了化境,其实不自觉地将自己框死在另一种潮的东西。”—— 是对时尚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做人道理?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感好处,只要拥有足够的判断力,自己快活,则天下快活。
所以如果你一直有关注我的每月好物栏目,也会发现我现在偶尔推荐布满LOGO的招牌包,或者怪异得很扎眼的限量新款。我真的无所谓别人怎么说,只是觉得它们张扬得很有趣,而且也绝不幻想背着它我就高人一等了。
那么,最后再回过头来问大家一句,如果必须买一只一眼能被认出来的大牌包,挑哪个会比较合适?
 《做优雅的巴黎女人》一书里,手袋被列入必需品清单。它对所有女人以及大部分男人来说不仅仅是配饰,而是一个家。
既然是家,当然要漂亮美观,满足储物需求之余还要好搭配衣服,要是能获得旁观者一个“Wow”的赞美就更锦上添花。讲完买包心态的三阶段,不免希望世上存在“既有一眼被人认出、风格显著,又足够矜持别致”的手袋。它应当瞩目而不失体面,廓形硬挺,足以与不同着装风格搭配,又可以放得下自己在意的一切随身小零碎。
所以,我始终认为,无论你是入手人生第一只奢侈品手袋,还是就想为自己添置一只足够代表品牌精神的招牌款,那么,选Lady Dior永远错不了——真皮包面缝纫的立体藤格纹令它不会轻易扁塌,独特的D.I.O.R.字样吊坠平添了几分活泼气息。亦庄亦谐,宜室宜家。
首先,选Lady Dior最重要的原因是:虽然它一眼能被认出,但并非基于通身的LOGO,而是出类拔萃的设计。脱胎于黛安娜王妃挚爱的手袋,几十年传承不断,已成为Dior品牌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只须看一眼那端庄周正的廓形、标志性的立体藤格,便知是Dior女士。
以及,无论是天真少女姿态,或是成熟女子样貌,或高挑,或娇小,Lady Dior的百搭特性几乎适用于所有装扮和个体,让拥有者演绎出属于自己的迷人风格。它既能够穿风衣西装,直接背着健步如飞去上班,也可以轻轻挽在胳膊上搭配小礼服参加派对,连背心热裤都能一并hold住,也是没谁了。

AB算是标准的Lady Dior范儿了。
“国际超模”日日这么搭Lady Dior,真的蛮有启发性。
你也可以拎着你的那一只,去健身、去沙滩、去度假。
很难得有这么一只包是少女时期也想买、少妇时期也想买的。而且哪怕你在少女时期买下,等过了十多年你或许成为另一个小小少女母亲之后,它依然在你的衣橱里,完美搭配着你每一时期乃至当下的衣衫,是的,
Lady Dior就是这样一只包,在你的少女时代与你一起生动可爱,在你的中年时代与你一起优雅温婉,不离不弃,成为你手腕上的指环。
如果你关注Lady Dior,也会知道,每年七夕之时,Dior会发布一款超级限量的Lady Dior手袋,只在网络渠道销售,你绝无可能在实体店里找到颜色、配饰、造型相同的一款,如果有心,这一款绝对值得立即入手。
跟Dior的风,今年七夕有多家品牌都推出了七夕限定手袋,但说实话,只有Dior是把七夕的情境、关于爱的表达,放进了自家限量商品。看一看Lady Dior今年这只七夕视频,哪怕不买,也会被打动——并不是借节日消费,只是想找机会表白。(挺美,必看⬇️)

如果你听完我的介绍,看完视频,考虑入手一只七夕限量版的Lady Dior,请抓紧点击这篇文章的“原文链接”。限量版的包,仅在网络平台销售,且数量有限,喜欢一定抓紧下单。
我很少推荐女包,不是没有品牌想要合作,只因为它是Lady Dior。而一直阅读我文章的你,在我心里,就是Lady。
提前祝七夕快乐。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
↙️最值得入手的七夕限量,
     线上直购通道,手慢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