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大家受蚊虫的困扰增多,在一众灭蚊驱蚊产品里,紫外线灭蚊灯悄然走红,在商家的宣传里,它是借助紫外线诱蚊,“无化学杀虫剂”、“无毒无气味”、“安全有效”的产品。
我对这类灭蚊器很感兴趣,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连宝洁也在前段时间推出了一款此类产品—— ZEVO/卫然诱捕式灭蚊器,据说它是“美国宝洁总部顶级研发团队多年探索研究灭蚊虫创新成果”。
▲ ZEVO 诱捕式灭蚊器
▲ 灭蚊器底部有小灯泡,产生热度和光亮
有意思的是,从刚推出到现在,宝洁天猫官方旗舰店对 ZEVO 的形容,从针对蚊子的“万蚊迷”、“美国灭蚊黑科技”,改成了针对飞虫的“‘暖蓝’捕飞虫器”:
这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究竟紫外线灯灭蚊有没有效果?以及,安全吗?
我买了 ZEVO 试用,同时对这类灭蚊灯原理及效果进行研究后认为:紫外线灭蚊灯有效果但效率有限,你不能期望点上它就不会被咬了。
首先,蚊虫对紫外线有趋性,这点已经从研究论文中得到验证。
研究认为,蚊虫对波长  2537 Å(也就是 253.7nm)的紫外线 [1]、370 nm 左右的近紫外光谱有趋性。紫外线灭蚊灯就是利用蚊虫的这一趋向性,由灯管发出波长 365-375nm 的紫外线光波来引诱它们。
▲ 常见的电击式灭蚊蝇灯
其次,我们国家的检验检疫机构在进行蚊虫监测时,也会采用紫外线灯诱法 [2] 。在实际监测结果中能够捕获蚊类。
比如 2009 年,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医学媒介生物检测实验室在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区院内为期 6 个月的一次监测中 [3],就用紫外线诱蚊灯捕获了蚊类 939 只。
所以,可以说紫外线灭蚊灯在吸引蚊子上是有效果的。

虽然能吸引来蚊子,但在紫外线灯引来的飞虫中,蚊子占少数,其中吸血的雌蚊子就更少了。
上文中提到的那次监测中,共捕获飞虫 7530 只,其中蚊类 939 只,占总数的 12.47%;里面会吸血的雌蚊有 542 只,只占总数的 7%。国内其他可查到的蚊虫监测结果中,这样的比例是相似的。
▲ 左边是雄蚊子,右边是雌蚊子,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
其实,紫外线灭蚊灯并不是这几年研发的新产品,早在几十年前,它就被发明使用,那时的实验报告也显示,蚊子在紫外线灯引来的飞虫中占比非常小。
1977 年,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一次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灭蚊灯中的虫子尸体,发现其中只有 4.1% 是雌蚊子 [4]。1996 年,美国特拉华大学的一次研究结果更加惨烈,在灭蚊灯杀死的 13789 只虫子中,只有 31 只是雌蚊子,只占总数的千分之二。[5]
有人可能会说,我用紫外线灭蚊灯,引来的甚至杀死的虫子里,蚊子就很多啊!
那些“蚊子”很大可能是摇蚊科的蚊子,它们是咬人的按蚊、库蚊、伊蚊等(属于蚊科)的表亲;摇蚊科的蚊子不咬人,但是在晚上有很强的向光性,很容易就被紫外线灭蚊灯的亮光吸引,然后被干掉……
▲ 咬人的按蚊、库蚊和伊蚊
▲ 摇蚊科蚊子中的一种,成虫口器退化,不吸人血
这次用 ZEVO 捕捉到的几乎都是普通小飞虫:
▲ 使用 10 天后捕捉到的飞虫
从 2005 年左右,国内检验检疫机构开始加入使用另一种更加高效的诱蚊方式——二氧化碳诱蚊灯。
因为目前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蚊子主要是依靠二氧化碳、热量以及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来确定目标 [6]。 这其中,二氧化碳气流对蚊子定位目标起的作用是占主要的。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昆虫学家曾研究了雌性埃及伊蚊对二氧化碳气流和人体气味的反应 [7],他们表示,蚊子的二氧化碳感受器能让它们对哪怕最少的二氧化碳气体作出即时反应,并且,只是二氧化碳就能够吸引蚊子,而不需要其它气味的辅助。
同样是上文提到的监测中,就用了二氧化碳灯诱法:
▲ 监测报告表格截图
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灯诱法的诱蚊效果要好于紫外灯诱蚊法。另外,二氧化碳灯诱法引来雌蚊占总蚊子数的 98.19%,也就是说,二氧化碳诱蚊灯对吸血蚊类的引诱力是比较大的。
紫外线灭蚊灯的安全性不只在于用于引诱蚊虫的紫外线上,它的捕杀方式也有影响。
前面说了,紫外线灯管发出的光波波长为 365-375nm,这是紫外线中的 UVA 波段,被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它的穿透力很强,是把我们晒黑的元凶。人体长时间暴露在其下,是会有一定风险的。如果购买的产品不合格,这种风险还会增大。
有的灭蚊灯外部带电网,则需要特别注意触电风险。

综合考虑下来,我不建议你购买紫外线灭蚊灯来灭蚊子。
开头提到的 ZEVO,它对自己定位描述从“灭蚊器”到“捕飞虫器”的改变,或许也是因为意识到了紫外线灯在灭蚊这件事上的不足。
灭蚊灯的工作原理是先引诱后捕杀,引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当人和灭蚊灯共处一室时,不管是紫外线光波也好,二氧化碳也好,或者其他模拟人体状态的因素(如气味),对蚊子的吸引力都不如人大。而蚊香或者喷雾这种直接灭杀的方法,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们更加直接和高效。◣
参考文献:
[1] 郁世芳,袁冬明,凌雪还,等.紫外线在不同距离内诱蚊效果观察[J].中国公共卫生,1990,6(10):447-448.
[2] 王晓中,宋锋林,樊德海,李建训,等. 蚊虫监测技术概述[R].口岸卫生控制,2009,14 (3) :46-52
[3] 任彤,刘艳华,王艺凯,田洁,张丽杰,郭惠琳,郭天宇,等. CO_2灯诱法与紫外灯诱法捕蚊效果比较[R].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 (3):260-261
[4] Surgeoner, G. A., and B.V. Helson. 1977. A field evaluation of electrocutors for mosquito control insouthern Ontario. Proc. Entomol. Soc. Ontario 108:53-58.
[5] Frick, TB and DW Tallamy.1996. Density and diversity of nontarget insects killed by suburban electricinsect traps. Ent. News. 107:77-82.
[6] A.N.clements,ed.The Biology of Mosquitoes.Vol.2.1994
[7] http://jeb.biologists.org/content/214/20
如果看了这篇文章有所收获,记得到文末给我点个 👍 哦~
如果你还想看其他主题和品类的推荐,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只要你获得的点 👍 够多,就能如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