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心理MYTHERAPIST
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早已经结束,但情侣世界中的冷战却仍然时有发生。
这种情侣冷战呢,通常是一方挑起冷战,另一方被迫或赌气应战,两人以微信为战场,各自的哥们儿或闺蜜为参谋,制定三大战略方针,进行两场名为“看谁先忍不住”和“没了你我也过得很好”的主要战役。
最后的结果通常也可以预测得到,要么是一方服输,另一方赢得战争胜利,占据主导亲密关系世界的权力。要么是冷战无限延长,两败俱伤,分手再见。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情侣冷战的纪实报道:
冷战背景

有些人习惯用冷战解决一切矛盾,引起冷战的导火索也常常是一些小事:
  • “在家打游戏那么入迷,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 “发信息给你,半小时了还没回?你真有那么忙吗?”
  • “怎么跟你说不通啊,那干脆别聊了。”
挑起冷战的人常常会有一个迷思,就是觉得对方应该能看出自己已经不高兴了。
然而通常情况下都是你自己气得半死,但对方完全没察觉到。就算察觉到了,可能还会问出那几句很容易点火的话:“你怎么了?”、“你又怎么了?”、“你怎么又生气了?”
甚至有时当对方知道你生气的原因之后,还会摆出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态度。每次争吵到最后,可能都会变成:事情虽然不大,但你这什么态度啊!我不想理你,你别跟我说话。
此时,冷战爆发在即。
战略方针
方针一
用冷漠表达愤怒
有时候虽然生气,但发火的话又觉得好像会显得自己很小心眼儿,于是干脆选择优雅地保持冷漠,想要通过故意不回复,让对方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好好反省一下。
具体套路大家估计都熟悉的不能再熟了:
“亲爱的我刚刚没看到消息。”
“哦
。”
“明天我有点事不能跟你去看电影喔”
“行吧,那算了。”
“生气了?”
“没有啊。”
然后人就消失了,再也没有回声。
通常开始冷战的这一方在憋住委屈和怒火的同时,会越来越生气:我都这样了你还看不出来我不高兴了?还问我生没生气?你说我生没生气!!!
在冷战中采用这种“冷漠”方针的人,其实是在掩盖自己愤怒和焦虑的情绪。生气的背后是一种不安全感,以及想要被关注的诉求,但他们往往羞于直接表达出来,因此会故意表现出这种冷漠的、感觉完全不在乎的样子,来逃避自己的在乎。
而伴侣却常常被这种迷惑的表面情绪所干扰,难以发现他们真正的诉求,只会觉得他们莫名其妙爱生气,很难哄。
方针二
不回应,是对你的惩罚

有时候冷战的初衷是对另一方的惩罚或报复。在受了委屈之后,如果对方不能理解自己的难过,就很可能会采取这种方式。
比如重要的微信消息很久没收到回复,从满心期待到焦急等待,最后陷入失落。
虽然也理解对方可能有事,但自己的情绪没有被理解和安抚,就一气之下也不准备回复消息,让对方也体验一下这种焦灼。
“当我感受到不被重视的时候,那么我也要你感受一下被人忽视的感觉。”
方针三
逃离情绪,回避冲突
对于有些人来说,常常冷战只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吵架,不喜欢正面冲突。他们认为带着情绪没办法讨论问题,所以一有冲突就立刻躲得远远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都在气头上,没法儿聊,等我们冷静一下再谈吧”,然后就再也不回复了。
任凭怒气冲天的伴侣原地爆炸,也坚持不发一言。试图等待对方和自己都冷静下来,再进行沟通。
这种情况常见于要求/回避型沟通模式(pattern of demanding and withdrawing)中。
在吵架的时候,要求型的人更容易会发火和指责对方,而回避型的一方,则常常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回避对方的怒火(Smith, 2008)。
但“冷静一下”可能只是回避型的一方安慰自己的借口,处于极度伤心或愤怒中的另一方,根本不会在这种情况中冷静下来
有一个同事非常愤恨的跟我们说:“谈恋爱哪有不吵架的啊,动不动就叫我冷静一下然后自己消失,想吵都吵不起来,我自己哪能冷静啊,我只能越想越生气,特别憋屈你懂吗!”
在这种模式中,伴侣两人对这段关系的满意度,也都会越来越低,甚至走向破裂(Heavey, 1995; Gottman, 2000)。
主要战役

战役一
看谁先忍不住

互相赌气的情侣通常笃信着这些信念:
  • 谁先找对方谁就输了;
  • 先撑不住的那个人,一定是更在乎、更怕对方离开的那一个;
  • 先道歉的人,以后也一定会是先道歉的人……
电光火石之间,冷战变成了一场地位争夺战。
在亲密关系中,权力不平衡是的确存在的,这也与彼此在情感上的依赖有关(Grauerholz, 1987),谁更依赖对方一些,可能在感情中就会更多付出一些。
所以冷战中的情侣双方,可能会将“对方先停止冷战”这件事,视为获得对方更重视、付出更多的一个重要标志。
冷战比的就是看谁先忍不住,其实这就是个比赛,在这场比赛里,双方都很难受,但都不想输。
战役二
没了你我也过得很好
冷战中的人有一个非常常见的想法,就是虽然我们现在不说话,但我还是很生气,所以呢,我要通过各种渠道气气你。
可能会故意发和朋友吃喝玩乐的朋友圈,想要显得没了对方,自己也过得超级好。
但通常情况下,其实内心在意的要死,会无数次点开和Ta的聊天窗口,想着怎么还不来跟我道歉,或者点开对方的微博和朋友圈,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消息。
甚至我还听过有朋友会盯着对方的微信步数,从对方走了多少步,来猜对方今天都去了哪
所以有的时候你看一对正在冷战的情侣发的朋友圈,会觉得特别有趣,一个人刚发了自己出去和朋友吃饭的照片,另一个人可能过一会儿就发和朋友去唱K的照片,两个人就赌气一样展示着没了对方的生活有多么多姿多彩。
有的时候,如果对方先忍不住找自己道歉了,我们真的会产生一种“赢了”的情绪,这时候很多人会乘胜追击,一边窃喜一边又略带生气地问对方:“知道自己哪错了吗?”、“下次还敢不敢了?”
而如果对方一直没有反应,甚至居然看起来过得真的很不错,那我们更会气到爆炸。
但有时也会陷入恐慌里,在想自己这么做会不会太过了,会不会真的失去这段感情?
战后影响

如果不是一气之下直接分手,总要有人先开口。冷战结束了,但该解决的问题还是得解决,不仅如此,还酝酿出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虽然我们在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描述它,但冷战(stonewalling)的确是一种有害的应对冲突的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感情的破裂(Gottman, 1996)。
有过冷战经验的人就会明白,冷战是一件多么耗费心理能量的事情;而应对自己无处安放的愤怒和失望,更加令人心力交瘁。
日子久了,冷战的次数多了,总有一天会有人觉得累了,觉得“跟你谈恋爱怎么会那么累啊,要不然就算了吧。”
战争反思

如果并非两人都心甘情愿的要“冷静一下”,那么冷战就是一种不良的处理冲突的方式,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对战的双方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也许能为维护世界和平感情和平做出点贡献:
1.
当你不确定伴侣是否开始与你冷战时,
你可以使用验证感受的方法进行沟通
第一步:描述伴侣的行为。
比如:“我刚刚那样做,你说你没有生气”。
第二步:给出关于这种行为的至少两种解释。
比如:“但是你的语气让我感到你并不是真的不介意”;“当然这也只是我的感觉,可能我猜错了”。
第三步:请求对方做出澄清。
比如:“我想了解你真实的想法,可以告诉我吗?”
相比于“你怎么了,你为什么生气啊,你倒是说啊”这种引爆炸弹的话来说,上面介绍的这种验证感受的沟通方法更有可能让你和对方进入到真诚的交流之中。
能交流,问题可能就更好解决一点,能不冷战就不要冷战。
2.
当你是开启冷战的一方时,你需要知道:
  • 想让对方明白,还是得直说
如果你想让对方感受到你生气了,让对方发现你们之间出现问题了,故意冷战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
想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感受,你要做的就是最简单的事: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在出现矛盾的时候,你们需要的是沟通,而不是“你猜我生没生气,你再猜我为什么生气,你猜错了你再猜。”这种打哑谜似的方式。
此外,也要试着察觉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比如你是不是认为:
  • “只要他爱我,哪怕我不说,他也一定会懂我的”
  • “我生气了都没发现,肯定是不在乎我了”
  • “爱我就应该每时每刻都关注我”
  • ...
这些不合理信念,都会成为你和对方沟通中的阻碍,而你要做的,是去试着察觉它,并跨过它。
  • 情绪和问题都需要处理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侣虐狗画面:吵架吵翻天,和好之后却甜蜜得更胜从前。
畏惧争吵的人应该明白的是,伴侣之间的争吵并非坏事,不回避冲突并积极沟通的情侣们对两人的关系会更加满意(Smith, 2008)。
在大多数情况下,吵架也是一种沟通形式,是一个表达感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解决问题并不是唯一目的,情绪也同样需要处理。如果你觉得对方带着情绪没办法讨论问题,可以试着先关注对方的情绪,之后再解决问题,而不是只让Ta自己静一静。
  • 建设性地进行沟通
首先,在出现矛盾时,两个人都要通过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感到委屈时,那就表达“我很委屈”,而不是将这种委屈转换为对伴侣的指责、痛骂;
当你很委屈的指责对方说:“你一点也不关心我”的时候,对方很可能只能感受到被指责了,而发现不了你的指责背后,暗含着的委屈的感受。
其次,也要积极关注对方的感受,并尽可能地理解与共情;对于矛盾的解决方式,两个人要达成一致意见;
最后,最好不要让冲突过夜。等不到的晚安、睡不着的长夜,也许会将伤害无限地放大。
以上就是战地记者从情侣冷战前线发来的报道。
References:
Feeney, J. A., & Noller, P. (1990). Attachment style as a predictor of adul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2), 281.
Smith, L., Heaven, P. C., & Ciarrochi, J. (2008).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onflict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4(6), 1314-1325.
Gottman, J. M., Kahen, V. J., & Goldstein, D. E. (1996). What predicts divorce?: The measure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appenfield, B. R. (1954). Personality dynamics: An integrative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Heavey, C. L., Christensen, A., & Malamuth, N. M. (1995). The longitudinal impact of demand and withdrawal during marital conflict.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3, 797–801.
Grauerholz, E. (1987). Balancing the power in dating relationships. Sex Roles, 17(9), 563-571.


公众号原创文章归简单心理版权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