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在马来西亚首次投资,也是继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之后,将在东南亚推出的又一个“本地版电子钱包”。
文 | 卢晓明
7月24日,蚂蚁金服在马来西亚宣布了一个新的合作,与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银行(CIMB)子公司Touch'n Go (TNG)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线上和线下支付服务提供商,提供电子钱包解决方案和其他相关金融服务。

这是蚂蚁金服在马来西亚的首次投资,也是继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之后,将在东南亚推出的又一个“本地版电子钱包”。
马来西亚市场近期或许受到互联网巨头的青睐,就在不久前,有外媒报道,微信支付海外业务负责人殷洁表示,腾讯已经在马来西亚申请通过微信支付付款的牌照。实际上,不仅是马来西亚,出于突破本土天花板的需要,整个东南亚和印度等临近中国的新型经济体的发展,都是巨头们瞄准的目标,以至于有外媒观察者Jon Russell说,腾讯和阿里正在抢滩东南亚市场。而微信支付申请东南亚支付牌照,在欧洲与Wirecard合作上线微信支付,这些事都让人觉得两家移动支付服务商在海外的硝烟味愈发浓厚。
不过,如果梳理两家的出海路径,会发现其实已越发不同,两家也并不是在每一个维度都有明显竞争。

蚂蚁出海路径:线下场景布局、投资和技术输出

蚂蚁金服的出海路径,大体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一个是扩宽支付宝在海外线下支付场景,这主要是国内出境游客的迅猛增长,为了满足中国游客的需求,上线的地方的遍布全球。
这具体表现为海外各种大牌、潮牌、奢侈品或者中国人爱去的地方上线的支付宝。据36氪此前报道,截止去年8月,在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地区,支付宝已经接入了20多万家线下商户门店。去年9月26日,支付宝宣布与慕尼黑机场等全球十大机场达成合作,这十家海外机场已陆续开通支付宝功能。据报道,支付宝目前已经登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走到了非洲,而且最近又跟一个欧洲国家——西班牙签订合作协议,让消费者在其当地商业网点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
另外一方面,是技术+模式输出,这面对的是当地用户推出当地钱包,目前覆盖的地区主要是韩国、印度和东南亚。
同时,对比蚂蚁之前出海的动作,会发现其与出海企业的合作方式也越来越深入。
一开始,蚂蚁主要用的还是投资或者战略合作的方式。
2016年11月1日,蚂蚁金服与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蚂蚁金服将对Ascend Money展开战略投资,要将支付宝模式复制到泰国。今年2月20日,隶属于运营商Globe Telecom的数字金融公司Mynt宣布,将引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和菲律宾公司Ayala的注资。
最近,蚂蚁开始用跟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
4月12日,蚂蚁金服集团和印度尼西亚的Emtek集团(Elang Mahkota Teknologi)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开发移动支付产品,为印尼用户提供数字金融服务。据蚂蚁金服透露,他们和Emtek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将首先开发移动支付产品,第一步计划服务黑莓BBM的用户。Emtek旗下的黑莓BBM (Blackberry Messenger) 具有聊天、新闻、视频聚合、购物、充值、旅行资讯和预定等功能,在互联网用户数为1.3亿的印尼拥有6300万月度活跃用户。
此外,蚂蚁金服也会采用合并的方式,将自己的技术赋能给当地企业。
4月19日,蚂蚁金服宣布将与东南亚电商网站Lazada旗下在线支付平台helloPay合并。helloPay在其运营的每个国家将以Alipay的名义推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蚂蚁金服不再是一个在背后的爸爸或者技术支持方的角色。这也有利于直接培养海外用户对支付宝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
可以看到,支付宝的技术出海模式,已经走出自己的套路和节奏:主要专注于和本地合作伙伴合作这种比较轻的方式。

微信支付:目前还是以跟随国人脚步为主

至于微信支付的出海路径,从目前来看,还是以扩宽微信支付线下场景,服务微信用户为主。其实也就是上述说到的蚂蚁金服出海的第一个方面,这也是两家目前在海外支付大战和补贴大战的主要战场。

从覆盖地区来说,冲到非洲和欧洲的支付宝比较领先。最近微信支付在欧洲正式上线,这项服务主要还是面向到当地旅游的中国游客和中国留学生。36氪此前报道,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与美国第三方聚合支付工具Stripe建立了合作,以方便在美国地区开展支付业务。
目前,微信支付已登陆超过13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覆盖超过13万家境外商户,支持超过10个外币直接结算。微信方面也表示,目前的策略主要是跟随国人的脚步。
你可能会想反问,那为什么还要申请马来西亚当地的支付牌照?这个如果顺利获批,马来西亚用户可以把银行账号直接绑定到微信支付中,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可以直接使用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进行支付。其实这个微信方面也作出了解释——“马来西亚拥有庞大的华人社区。”微信支付全球运营总监殷洁在香港科技会议上解释。微信其实推出了海外版Wechat,使用的大部分还是海外华人,也就是说,微信支付就算推出来,也是针对微信用户。
之前,微信支付推出了的本地版微信钱包,同样是在有大量微信用户的香港,毕竟香港和内地交往越来越密切。
从覆盖区域上看,支付宝处于领先,微信的优势,在基于社交的服务深度。
7月3日,微信支付在日本东京举办首场微信支付境外开放大会,上线微信支付境外开放平台。
据微信方面介绍,原来境外服务商如果想开通微信支付,需要找到当地负责对接的地推人员,或等待地推人员找到你。推出这个开放平台之后,境外商户及服务商通过线上自助提交申请资料—收到开户邮件—线上签约,3步就可以完成申请,避免了人工对接、效率不高等问题,让整个境外商户对接有了统一的六成。境外商户还可以通过开放平台在线查询与微信支付合作的正规海外机构服务商名单。
除了上线境外开放平台之外,微信支付还发布了“WE Plan”跨境支付产品智慧方案,对境外商户提供从申请开放、产品开放、物料支持、营销支持、技术支持5个方面。

阿里和腾讯出海的重点领域,目前也大不相同

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这两家国内最大的移动支付服务商,在海外扩张之路如此不同,跟其自身集团业务重点和优势,也是有关的。
阿里和腾讯,一个曾经想做电商,没做成,一个曾经想做社交,也没成功;虽然两家如今在支付这个领域打得硝烟弥漫,但两位巨头的业务重点明显不同。
阿里的重点是在电商和金融科技(或者说普惠金融)。在近东地区,它投资了电商和支付服务提供商Paytm,还收购了覆盖东南亚的新加坡电商Lazada。在东南亚的金融科技方面,它也已经与与泰国的Ascend Money、菲律宾的Mynt、印度尼西亚的Emtek、新加坡的M-Daq和马来西亚的TNG等大公司达成了交易。蚂蚁金服在全球的投资还有,总部在美国的Moneygram和韩国的Kakao Pay。
腾讯的重点,则主要在内容(大文娱)领域。在东南亚,腾讯刚全资收购泰国最大门户网站 Sanook Online,并将其改名为腾讯(泰国)。此外,它也投资了1900万美元与另一家泰国数字内容平台 Ookbee 宣布,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全新的数字内容公司 Ookbee U,他们将专注于提供由用户生成的原创内容,目标是全方位的线上媒体公司。在产品层面,腾讯推动Joox的发展——一个在东南亚作为Spotify竞争对手的免费播放音乐服务提供商。最近,腾讯还投资了在该地区有不小影响力、并计划在亚洲扩张的的美国卡拉OK应用程序Smule。
当然,腾讯在欧美地区的投资也不少,腾讯最喜欢在欧洲买买买的,当然是芬兰的游戏公司,毕竟这个国家有不少杰出的游戏公司。至于在美国,腾讯是美国科技创业公司最大的中国投资者(点击可查看36氪此前的盘点),社交和游戏公司同样是它投资的重点。腾讯甚至提到过,要跟美国好莱坞合作。
我们在开篇已经提到,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对东南亚和印度市场都会很感兴趣。这几乎是目前借着移动互联网红利起来的中国科技公司的共同点(比如各大手机厂商),国内的人口红利逐渐逝去,高增长已经成为过往,要突破这个天花板,出海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选择。
通常来说,企业海外扩张比较保险的思路,往往是选择自身在国内取得成功的业务,然后将该经验和模式输出,主要方式是投资当地团队和成立合资公司,派人去当地开荒,其实是非常冒险的,毕竟文化存在差异。从这里来看,阿里和腾讯出海的路径,大同小异,均以资金和模式出海为主。
只是,一家公司的海外扩展,必然需要自身业务形成协同,所以两者布局的领域差异比较大。
先来看微信,微信支付之所以在国内逆袭,主要是依靠微信强大的社交优势以及红包营销,换言之,前提是大家用微信。在此之前,腾讯因为电商没有做起来,财付通的存在感一直很低。至于在国外本土用户中,腾讯目前并没有建立起类似的社交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微信支付主要围绕的是中国游客和海外华人,因为他们是微信的用户。
再来看蚂蚁金服,实际上蚂蚁金服的出海,跟阿里的出海是同步的,蚂蚁方面称其为矩阵式的出海,也算蚂蚁出海的第三条路径。速卖通与其收购的Lazada,一同组成阿里的国际零售业务,还有阿里此前投资的Paytm,也是阿里电商出海例子。
如要发展电商,电子支付和物流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支付业务来说,电商也是非常重要的场景,当年淘宝开业初期,催生了支付宝业务,也依靠支付宝这种第三方托管货款的模式,解决了双方信任的问题同时优化的用户体验(否则每次付款都要到邮局或者银行汇款,大概还不如去城东的百货商店买),让阿里的C2C电商得以成功。
电商和电子支付,两者相互依存,因此,阿里的出海目标之一,是“全球收全球付”,打通并形成了全球电商、物流和货币结算的闭环。马云每年飞几千个小时给eWTP布道,后者的实现也需要这作为基础。
其实,同时还要记得的是,阿里动物园里面的菜鸟,也开始建设海外仓。说不定,如果阿里发现东南亚的物流服务与其电商发展跟不上,下次投资或者合资成立的企业,就是当地物流企业了。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