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岛乍听不大起眼,但她其实是全球第43大的岛屿,面积有31,285平方公里,真的只比台湾岛,或者日本的九州岛,小辣么一点点。岛上人口75万左右,还没有北京东城区的人口多,是真正的“地广人稀”。
本文转载自:地球知识局
ID:diqiuzhishiju
温哥华岛位于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简称BC省)的西南。18世纪中期,英国探险家乔治·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最早完成此处的测绘和勘查,确立英国对此地的管辖权,人们为了纪念其功绩,便用他的名字命名该岛。
同时冠以此名者,还有附近的温哥华市,有些使人混淆,但温哥华岛确实是一个独立的外岛,与北美大陆需以船舶交通。
北美洲
加拿大西海岸
温哥华岛乍听不大起眼,但她其实是全球第43大的岛屿,面积有31,285平方公里,真的只比台湾岛,或者日本的九州岛,小辣么一点点。岛上人口75万左右,还没有北京东城区的人口多,是真正的“地广人稀”。
温哥华岛与台湾岛大小比较
温哥华岛中央,有东西向横贯的山脉,俗称“温哥华岛山"(Vancouver Island Mountains,毫无创意的名字...)。最高点金鹿峰(Golden Hinde)海拔2100多米,因为纬度靠北,山顶得以有冰川点缀。有山,有河,有湖,搭配岛西部的海湾,峡湾,沙滩等,算是得天独厚地拥有了相当多元的自然景观。
温哥华岛——金鹿峰
找时间去玩儿一趟
山尖上白雪皑皑
此处想特别提一下温哥华岛的气候:殖民时期的法国人曾断言“加拿大只是数公顷雪地,不值得士兵舍命埋骨”。但他们如能预见加拿大西部的开发价值,可能真的就会舍命来跟英国人抢。加西由于北太平洋暖流沿岸北上,地理上虽比哈尔滨还要靠近北极,却完全没有冰天雪地,反而是温暖湿润的温带雨林气候,生态多样。气温在冬天接近0度,夏天20多度,舒适宜人,是养老度假的胜地。
温哥华岛一年四季温差很小
冬天的温哥华岛
温暖海洋塑造成的温哥华岛,远别于同纬度地区的白色世界。这里海岸崎岖,雪山飞瀑,古木参天,青苔弥漫,鸟兽繁盛... 有18个以上的国家公园,林间常有野兔、水獭、麋鹿,还有熊出没。海上也有有杀人鲸、海豹等,是大自然慷慨最好的例子。
雨林里的白灵熊:由摄影师Paul Nicklen为国家地理杂志所拍摄的。它们生活在加拿大大熊雨林,英国哥伦比亚海岸与温哥华岛之间
简直是无限美景
加拿大建国的历史虽短,温哥华岛上的原住民却在此已居住千年,大致按语言分夸夸卡(Kwakwaka'wakw)、努查努特(Nuu-chah-nulth)还有海岸沙利人(Coast Salish Peoples )三支。这些拗口名字的原住民,各族人数均稀,仅数百至几千人,各有领地,过着互不干涉的平静生活。
至1774年,欧洲移民开始涉足温哥华岛。陆续有英国人与些许俄国和西班牙人在此活动,从事皮毛贸易,留下了詹姆斯 库克(James Cook)和乔治 温哥华这些英国航海家的功绩。
此时皮毛貿易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而温哥华岛面积较小,野兽数量有限,猎人未几即跨海往内地扩张,但由于当时以陆路横跨北美大陆极为艰难,尤其在进出西海岸的BC(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时还需越过高耸的落基山脉,所以东西两岸间的物资人员便均以海运往来。
如此一来,与内陆相距仅有20到58公里的温哥华岛南端,就等同是进入加拿大西岸的门户,逐渐成为这段海上交通中的重要枢纽站。
没有巴拿马运河的时候还挺绕远的
友谊的小船...
1790-1840北美西北海岸皮毛贸易
随着皮毛交易点和猎人营地等设施在西岸内陆陆续增加,为内陆引进补给、输出货品的温哥华岛也变得愈加重要。而在18与19世纪间,加拿大西岸之国境并不明确,不论加拿大或美国的猎人均在此区域活动,尤其加拿大这边的皮毛公司还分成英国国营的哈迪逊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以及法国裔加拿大人经营的西北公司(North West Company)两派。
18世纪初期的领土划分
各方势力都会因为抢夺地盘而在内陆爆发武装冲突,反观温哥华岛的管辖权则是稳稳握在海军强国的英国人手中,更加凸显该岛的政经价值。后来在1848年,英美两国签订了俄勒冈条约(Oregon Treaty),以纬度49度为边界,其中最大的特例就是温哥华岛
该岛虽有三分之一落在49度线以南,却得以留在英国这边,便是因为不同于平坦缺乏自然边界的内陆,隔离海上的温哥华岛久经英国人经营,其英属的既定事实已不容争议。
如今的美加边界
俄勒冈条约
次年的1849年,英国即设立了温哥华岛殖民地(Colony of Vancouver Island),加强对此地的控制。紧接着BC又迎来一轮前往弗雷泽河流域的淘金热(Fraser Canyon Gold Rush),虽然挖到的黄金不算多,却给此地打了不错的广告。
与之前的皮毛贸易一样,黄金的出采地也是在西岸内陆,各地的矿工也都急着往内陆跑。又和之前一样,19世纪中期仍无铁路贯穿落基山脉,温哥华岛周边的海运就更加热络了。
从温哥华岛进入内陆弗雷泽河流域淘金
当年的红线为当年的淘金线路
唯一不同的是,”黄金”二字的吸引力远大于动物的皮毛,令岛上的人口急剧增加,有些城镇规模在数天之内扩大10倍,最大城市维多利亚市也从五六百人增长至数千人,就连华人都不远万里来寻淘金梦,在维多利亚市内形成加拿大的第一个唐人街。
而后淘金潮退,内陆不少采矿小镇化为鬼城,温哥华岛上却有许多人继续留下,渐渐转移至海运、采煤、伐木、捕鱼、修路等,让城市规模得以延续下去。
维多利亚唐人街
了解一点BC现状的朋友可能都会好奇,为什么BC省省会被设在温哥华岛南端的维多利亚市,而不是位于内陆、更加繁荣许多的温哥华市,其原因就是上述的历史背景。
从现在的各个角度来看,温哥华与通往全国(甚至与通往美国的)的铁路和公路网络相连,有着宽阔的内海海湾作为天然港口,交通运输较外岛便利极多,并且人口也更加稠密,工商产业的发展也更具规模,是加国西海岸的第一大城,实在应该是设立省会最逻辑的地点。
但其实在两百年多前,温哥华一带的开发是非常滞后的。此地多山多密林,莫说建造铁路,便是开辟马车行走的路径亦颇困难。
温哥华与维多利亚
1898年温哥华全景
186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正式成为脱离英国管辖的独立国家,但此时的BC省居民(包括温哥华岛)基于对英国的忠诚心,仍决定维持英属殖民地的身份。然而这份忠诚并未得到母国的回报,由于BC的交通闭塞,长期以来都被英国政府忽视,终导致该殖民地债台高筑,财政陷入危机。
BC拒绝加入加拿大联邦后,这个状况亦未得到改善,反观加拿大方面为了将国土扩张至太平洋,积极争取BC加入联邦。
加拿大刚独立时候的领土少得可怜
英属哥伦比亚加入加拿大
于是在1871年,加拿大以两项诱人的条件将BC纳为旗下的一省,它们分别是:一、联邦将协助吸收BC的债务,二、联邦承诺在十年内建造一条铁路穿越落基山脉,将BC与其东方各省联通。
经历几番延宕,该铁路于1885年宣告完工,然其最西端的终点站却还不是温哥华,而是位于落基山西侧的一处小镇,因为原先的承诺并未要求铁路到达西海岸。后来借由BC当地政客的努力游说,铁路终于1887年延长至温哥华。此后有了铁路连通,该市作为天然良港的优秀条件总算得到利用,繁荣的程度逐渐开始超越温哥华岛。
1885年竣工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
如今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
温哥华岛上的多元文化,由原住民、欧美移民,进而亚洲移民等共同组成,在此无法一一细数,先取几个代表性的解读一下。
图腾柱:岛上许多星罗棋布,由高大雪松雕刻成的拙朴图腾柱,是当地原住民用来记录历史的文字。柱上的每一个图案都代表特殊含义,然后一个个叠上去,便组成一件可以叙述的事情。
简单的举例如:杀人鲸--勇敢,强壮,协助人类;猫头鹰--受尊敬,死去的灵魂;老鹰--天空,神之使者;青蛙--招财,幸运;雷鸟--传说中的神鸟;熊--智者等等。
图腾柱与华夏文明中的雕梁画栋不一样,差不多每个都是言之有物,记录历史,又或者表达愿望和感谢,亦可用来提出警告,作为划分领地的告示,甚至有些还可拿来嘲笑别人。
莫名的蠢萌
Seward Shame Pole 就是在嘲笑1867年经过此地的一个美国议员。他接受当地原住民的丰富赠礼,却没有任何回礼,便在图腾柱上被雕刻成一个小矮人,嘲笑他是个小气鬼。
据说议员的后代曾经提出礼物补偿,希望帮老祖宗拿掉这根嘲笑柱,但是淳朴的原住民还是坚持认为那一次是很大的失礼,所以至今那个被涂成红耳朵红鼻子的小气鬼议员还留在原地,被人嘲笑了一百多年。
艺妓脸的既视感
英式文化的代表:维多利亚市作为BC省的省会,城区规模虽小,却是BC省省议会的所在地,是该省最高权力的核心。这栋英属哥伦比亚议会大楼(British Columbia Parliament Buildings),是1864年由英国设计师设计。与之相望的是同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帝后城堡酒店(The Fairmont Empress Hotel),同样采用正统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建筑设计,内部装潢也充满英式贵族气质,曾有女王和很多皇室成员入住。
酒店还提供高品质的英式下午茶,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餐馆景点之一。
温哥华岛——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来自googlemap
华裔文化遗产:省会城市维多利亚的唐人街,在北美可是有着响当当的名号。这里是加拿大最大最古老的唐人街,在整个北美规模也是第二大,始建于1858年,比加拿大建国还早。
这里的华裔移民,一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广东省,也有一部分是先到达美国东部再辗转前来。
岛上的华人大多是趁着淘金热而来的,不像内陆的华工主要从事修筑铁路。淘金二字听上去是来发财,但当时华人的生活是饱含艰辛和凄苦的。
维多利亚唐人街
首先这里绝大多数是男性,亲属不得来团聚,而且英文程度都非常低,只能孤独地生活在唐人街这个说母语的地方。当时的英美又有反华的政策,长期向华人征收高额的人头税,如今提到此事都有华裔长者潸然泪下。
但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日子,华人的文化还是扎根并灿烂在这块异国的土地上,成为了加拿大国家历史遗产。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曾来此参观,让该处成为英国王室唯一造访过的唐人街,名震一时。
无数的华人参与建设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
温哥华华人庆祝祖国节日
说到岛上的景点,最令人趋之若鹜的大概就是维多利亚市郊的布莎花园了(Butchart Gardens,也叫“布差特花园”或者“宝翠花园”)。同样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古迹,此花园经过百年的精心繁育,是世界顶级的私家花园。
没错,这里是座私家园林,第一任主人Robert Pim Butchart在此开采石灰石,资源采尽后,他的太太花了35年时间,把荒废矿区改造成了美丽的花园。这处花园占地22公顷,需要购买门票进入,价格不算便宜,夏日旺季成人要30多加元,但是还是能吸引每年一百万以上的游客前来观光。
花园内分5个区,按风格有日本花园、玫瑰花园、意大利花园、地中海花园等。此外还有一个“下沉花园”(Sunken Garden),之前完全是被挖空的丑陋深坑,被园丁们做成了巧夺天工的美景。游客在此处最初看到的第一眼,一定是位在高处往下看,这是别的花园所没有的角度,然后由阶梯向下参观,仿佛一步步进入仙境,令人难忘。
如果觉得花园里的装饰太高人工,想亲近更原始的大自然,则不可错过托菲诺(Tofino)和环太平洋国家公园(Pacific Rim National Park)。在夏季的托菲诺,可享受到阳光、海滩和温泉。
尤其该处的温泉是相当有特色的天然海水温泉,全世界只有四处(另外三个在台湾的绿岛、意大利西西里岛、和日本的九州,所以北美仅此一处),并且完全没有人工开采和商业模式的经营,100%纯天然。
托菲诺
环太平洋地区
至于托菲诺的海滩,其特色之一是坡度很缓,退潮后沙滩会变得很宽,差不多可以延绵2公里多,适合亲子宠物同游,并且开阔的海面又是观赏夕阳的绝佳位置。涨潮时则适合冲浪,出海观赏野生动物也是极佳,有成群的海獭、海豹就栖息在附近。
夕阳西下
冲浪者
托菲诺附近,有著名的环太平洋国家公园,这里的步道引领游客穿梭在雨林和海滩中,景色忽而变成静谧的千年古树林,忽而转为海风吹拂的潮间带,格外有趣。退潮时潮间带会有无数的海星、海葵,布满清澈见底的潮池,令人难忘。
雨林
派大星
日落时的国家公园
大熊雨林:说到雨林肯定都联想到热带雨林,但是雨林从来就不被热带地区所独占,而是在温带地区也有。世界上最大而未被破坏的温带雨林--大熊雨林就在BC省,而温哥华岛也被包含在此雨林之内。
摄影师基尔·布雷肯里奇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大熊雨林中拍摄的照片,图为科芒德熊与其幼崽
大熊雨林总占地840万公顷,从BC省西北延伸至阿拉斯加附近(待确认)。这里遍布着树龄千年的高大云杉、红衫等珍贵树木,流水从高山汇集,河道蜿蜒曲折地穿过密林,冲刷出千姿百态的河口,最后流入大海,惠泽海洋。在这块雨林内繁衍生息的动物,有海岸狼、鹰、棕熊、鹿、山羊、和一种极为神秘的“灵熊”(Spirit Bear)。
红色地区为灵熊分布区
由摄影师Paul Nicklen为国家地理杂志所拍摄的。这些白灵熊(卡莫德熊)并非北极熊,它们生活在加拿大大熊雨林,英国哥伦比亚海岸与温哥华岛之间

灵熊是原住民的圣物,学名卡莫德熊,通体白色毛皮,乍看有些像误闯森林的北极熊,细看身型又似黑熊。和孟加拉白虎一样,白熊是黑熊的亚种,并不是黑熊的白化品种,而是持有了某种特殊的色素隐形基因,才会出现特别的奶油色皮毛。
灵熊独在此处雨林居住,数量大约400只左右,相当珍贵。目击过的探险家都赞叹它的皮毛会在阳光下发光,因此这里的原住民有很多神话传说都和灵熊有关。
不光是高山,雨林沿岸的海洋也一样充满惊奇。
如海豹、海狮、海豚以及各类鲸鱼等生物都在此活跃。
最重要的是,海洋哺育了陆上森林的命脉,传奇的太平洋鲑鱼。当然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鲑鱼季节性回流产卵的现象,而这里的鱼儿却有些特别,因为别处的鲑鱼都是“有去有回”,也就是产卵后还会游回大海继续生存,但太平洋鲑鱼则是“有去无回”,产完卵后就会死亡在内陆的河流中。
当它们开始溯溪而回,游向自己出生地时,就意味着要走向生命的终点,那些曾经守护它们出生的细小溪流,也会是最终的安息处,这是千百世代以来的约定。
太平洋鲑鱼洄游产卵 
每年秋季鲑鱼返乡,沿途便是其他动物的盛宴,数百万的熊、狼、鹰等捕食者都倾巢出动。此时河流里的鲑鱼多到熊只要张嘴就能抓到,人过河都是踩在鱼背上。然而每一千条鲑鱼,最终大约只有不到10条能成功地回到产卵地,它们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后,也会在当天死去。
当这些鱼被捕食,或者力尽死亡后,尸体就会在森林深处自然降解,鱼身上的海洋营养被土壤吸收后,这才养育出森林中的千年巨树。
野生太平洋鲑鱼
这里开放游览,由原住民带领游客出海观鲸,或者去密林探索熊的踪迹,但大熊雨林的“生命锁链”其实是非常脆弱的,过去曾因伐木业者的疯狂开采而陷入危机。
幸好在生态保护者和原住民努力抗争数十年后,雨林终于得以保持现在的容貌。不过如今仍然有些建筑输油管道的计划,要通过雨林附近,有可能给这块净土带来危害,因此许多BC的居民也仍在持续抗议中。
深夜无人打扰的大熊雨林
二月初举行的记者会上,当地原住民穿上传统服饰,与省政府一同宣布长期守护大熊雨林
编辑:Haley | 校对:James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加拿大留学生报诚意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