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鹿原这样的作品,总能得到这样一种提醒:

太阳底下无新事。

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并没有增长。科技只是让牛车换成了高铁,鸡毛信换成了微信。那些真正考验人类智慧的依然是自由、功名、成就,破坏人类幸福的还是那些恐惧、嫉妒、仇恨、虚荣以及压迫等等。


面对同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物,面对同样的事情,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格局不同,思考角度不同,关注点不同,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地方自然也就不一样。


白嘉轩,白鹿原的族长。也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好干部形象。
村民在他面前就像是一个个不太懂事的孩子
。族长和几个族里的老人一起议事,他可以像教书先生一样去训斥,也更像家长一样,去担当去关心,常常都是义正言辞,大义凛然。


鹿子霖,何冰将其演绎成了可爱多于可憎的形象。为什么会可爱?其实是因为鹿子霖并不是没有理智的坏,他的任何举动都是他自己的逻辑的,只是逻辑更像是个
没有长大的孩子
而已。


白孝文,
一个始终得不到强势父亲肯定的“好孩子“
。我相信观众都很难对白孝文恨得起来,至少错不全在他,当一个需要鼓励和肯定的孩子反复被父亲为了维护权威而去打压多次后,很难不产生一些心理上扭曲。


同样,黑娃带跑田小娥,田小娥勾引白孝文,白孝文离经叛道,鹿三杀田小娥,冷先生毒哑冷秋月,这些都是他们的道德沦丧了么?还是文化体制让人性扭曲了。
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而不是让孩子一直做乖孩子。这是我们的家庭关系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去有小孩的美国家庭,看到父母会把刚能讲话,能勉强表达自己观点的孩子就已经当作成人来对待,会问孩子的想法,给他解释道理,鼓励孩子做决定,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否定也会告诉孩子理由。真的是把孩子当成社会实习生来对待,逐渐培训成能够独立思考,照顾他人感受,尊重他人,有社会正义感,有公德意识的社会人。

还是因为缺少爱与公德教育,黑娃搞农协夹杂着个人的面子和仇恨。拆掉祠堂,教训田福贤,批斗鹿子霖,都有着公报私仇的嫌疑。我们看到
文化逻辑上不转变,再好的制度变革都可能会变了味道。

鹿兆鹏、白灵与鹿兆海,虽然政见不同,但都为了一个自由民主之中国在奔走。我们曾经那么接近自由民主,那么多热血青年朝着对的方向努力过。


有人说,西方选举也有暗箱操作,也有财团绑架,也是充满不公,不是真正的民主。是,
每种制度在初期,都是有很多不尽如意的
,但只要方向是对的,就可以靠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努力,去不断完善建设,不断改进不足,最终会越来越好。但如果方向错了,只会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即使出现了汉唐明君盛世,最终还是难免陷入到千百年王朝轮替的循环。

记得当年奥巴马连任的时候,我问美国朋友花了60多亿美金,还是同一个总统,是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么多钱。得到的答案是他们宁愿花这个钱,也要维持这样的民主。
freedom is not free
。现在才懂得如果没有这样的选举,所承担的风险又岂止是60亿能衡量的。


又如美国的法官是没有资格判定一个人有没有罪的。决定有没有罪的是陪审团,法官只是在确定有罪以后来根据法律来量刑。因为法官也是人,也是不可信的,所以
不决定有无,只决定长短
。我们在一个祠堂里就可以由族长给决定了。


从祠堂被炸掉那一刻起,那种农业社会下靠
长幼尊卑建立起来的远近亲疏体系已经不再适用新的中国。
从剧中辛亥革命开始弃国学、读新学,到现在又重新捡起国学,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我不敢下结论,但我知道
当今中国需要的确实不是更多的朱先生和徐先生,而是更多有独立人格,能独立思考,尊重他人的公民。

时常听到有朋友拿着中世纪黑暗的欧洲和美国建国初期屠杀印第安人来和当今中国比较,得出我们现在还不算太糟,欧美也不那么文明的结论。但那都是千百年前的事情了,近代以后民主自由是全世界的主流,也是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这个与国情关系不大。


我们看到,在白鹿原上,竟然找不到一个人是长大了的,是开心欢乐的( 二豆可能是),
人格是绽放的
。爱笑的那些角色往往都是村上白兴和桑老八的幸灾乐祸,我们的主角们往往都是义正言辞,一脸严肃的。设想即使去今天的白鹿原上,除了多了些高楼汽车,又能看到又多少人是绽放的,昂首阔步,自信开心的活着呢?


有网友说:
如今遍地都是白孝文、田福贤、岳维山。

即便真的如此,错也不在他们。不在百姓本身,环境使然,制度使然。当今之中国还像一个XXXL版的白鹿原。自由民主之中国,还需要新一代年轻人努力,希望我们能进一步在正确的方向上推进改革,走出朝代罔替的循环。有朝一日,“白鹿原”上的人们都能昂首阔步、自信绽放的活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