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申请季已经来临,美国大学数量众多,给了学生的充足的选择余地,不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四年制大学还是社区学院,文理学院还是综合类大学,这些充裕的选择让学生们和家长们变得眼花缭乱,一头雾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条件和期望的大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本科申请中最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美本选校的那些事儿。
如果想直接回国找工作:
学校名气/综合排名>其他一切
对于大多数国人,哪怕是名企的HR来说,如果没有某一个学科深入的申请经历,对专业排名之类的事情是没有很强烈的概念的。
因此,名校往往是更好的选择。常青藤的光环,牛津剑桥,斯坦福伯克利的名气都会让你受益很多。
尤其对于还不确定职业方向的同学来说,也许你一开始选择了一个理工科名校找到了该行业很好的工作,但若干年后,你想要进入投行或者其他商业领域,那么该理工科名校的title就不如一些曾经放弃过的文商科名校。
想在美国找工作:
地理位置>校友走向>专业排名/综合排名
>课程设置>其他一切
我先介绍几所地理位置好,但是排名一般的大学。

这张是美国名校区域分布图,知名大学基本都集中在东北部、五大湖附近、和加州。
地理位置好,排名一般的学校典型的大学主要有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德州奥斯汀、德州农工、东北大学、福德汉姆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和佩伯代因大学等。
首先,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54名),就业方面来说,如果毕业生选择留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在整个华盛顿州,几乎一枝独秀,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出门右转就是微软、亚马逊、波音、星巴克的总部,实习机会和就业丰富。
其次是德州的三所学校,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56名),南卫理公会大学(56名),德州农工大学(74名),这三所学校的特点是在整个德州,知名学校基本就莱斯大学和这三家。德州这么大一片地区,知名学校只有4个,整个新英格兰地区加纽约州的面积才可能和德州面积差不多,但是好学校可能有30-40所,很多学生倾向在学校周边就业,因为比较熟悉,相比之下,德州的就业竞争整体小很多。
在波士顿的东北大学,这几年排名一路高歌猛进,从50几名到现在的39名,他们家遐迩闻名的就是就业率了。学校会在全球范围内帮助学生寻找Co-op(指学校和公司或者政府合作,让学生到指定公司或政府部门带薪、带学分的实习)机会,简历、商务着装、餐桌礼仪等职场必备技能课程还可以获得学分,很多学生在4-6个月的实习过后,就有机会留在实习单位变成正式员工。
还有在华盛顿特区,距离白宫脚程只有15分钟的乔治华盛顿大学(56名)。因为地处特区,又因为政治科学是强势专业,很多政客的小孩都在这所学校。而且华盛顿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当初我在宾大向特区的岗位申请实习,效果远远不如当地的实习申请者。华盛顿特区当地有非常多NGO(非政府组织)和智库,偏社科的学生可以考虑。
佩伯代因大学(50),就在最美的一号公路上,坐落在山上,对着太平洋,下面都是好莱坞明星的海滩度假房,是美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啦,离洛杉矶40分钟车程。在当地是很有名的学校,而且是教会背景的学校。学生和教职工非常友好,校园风气也不会迷乱,学校规模小,有文理学院的气质。整体相对偏文。
对于学计算机的你来说,加州,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都是首选。而就生物统计专业将来的就业来看,波士顿地区的形式明显要好于洛杉矶。麻州,康州,新泽西是药厂,大的保险公司云集的地区,大公司招人从本地学校录取的人数还是多。
比如说,硅谷不少公司的人并不是都来自于斯坦福和伯克利或者加州理工,而是很多来自于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这个学校你肯定没有听说过,但是去硅谷的公司很方便啊很方便。因此很多公司都愿意从这里招人。
再比如说,你想要去纽约的华尔街站街,那么上“扭腰大学”可能就好于上“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因为后者天高皇帝远,而你的校友大多也不在纽约混饭吃,没有办法提携你。最差的情况,你要找个街上的实习,都要飞到纽约,不能下楼去工作——这样你就会错失很多机会。
对于商科的同学而言,如果有十分心仪的行业和公司,你最好出现在所谓的“目标学校”里。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目标学校,直接去看看高盛、麦肯锡等等有没有on campus recruiting。有一种方法是去公司网站看看他们学校花名册,看看谁在上面。也可以去找到一个在你要去的大学的学长学姐,问问他们环境如何。
想要留在美国就业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下美国每年签发的H1-B的数量。下图是2016年签发H1-B签证数量最多的30个行业:
如果你看重性价比、重薪资:
Money > All of Above
虽然选择出国学习,就已经不会把金钱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了,但是对于不是富二代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会非常在意性价比高低的。在美国,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各有不同,而生活费也因地区差异会有差别。
公立大学的学费要便宜一些。有一些文理学院会考虑自动给与学生奖学金,马克莱斯特学院(24名)、布林茅尔学院(31名)、巴克奈尔大学(32名),狄金森学院(41名), 森特学院(44名)、迪堡大学(53名),惠顿学院(77名)等比较慷慨。
前几年很多中国申请者在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就被自动给与了高额奖学金,比如马克莱斯特学院16万美金,布林茅尔学院7万6美金,森特学院7万6美金,巴克奈尔大学6万4美金,惠顿学院5万2美金,狄金森学院4万美金等。综合性大学很少自动给与奖学金,因为可供学校挑选的学生太多,获得奖学金的数额和机会要比文理学院小。
以上几所文理学院适合:1)想要去文理学院 2)看重性价比的学生,去年我有一个学生算了下,如果她拿7万6千美金奖学金,拿下本科只需要80万。毕业后想继读研究生,性价比也是很高的。
下图是国际生版:
2017年美国公立大学性价比
之最前20:

本科毕业后专业薪资最高的35所学校:

如果你想专心学术:
教授资历>专业排名>学术氛围>
综合排名>地理位置>其他的一切
无论你是来读PhD,还是先Master再读博,这种情况下都要优先考虑以上因素。
顶尖的学者圈子并不大,能拿到项目拿到钱或者说能影响学校排名上下的,可能就是你眼前看上去这些个呆头呆脑的老学究。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你更应该专注的是在你要读的专业里的行业大牛,他们一句话可能就决定你未来几年有多少钱花。
当然,导师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在行业内发展神速的年轻大牛型学者,如果能紧紧抱住大腿,后面的学术前景也一定很可观。
对于本科生同学来说,还要考虑这个学校是否给本科生接触大牛的机会。比如说伯克利有非常多的大牛,但是数学系的几乎所有课程都是助教来主导的。不是说助教不好,而是通过助教你没法和大牛接触,别说要到推荐信或者受到大牛的影响了。这点上私立学校的优势往往比较好,本科生往往很早就有给教授打工做苦力的机会。
希望作为国际学生能获得更多教授关注,又不太希望去文理学院(这种情况以男生居多),可以考虑像文理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比如塔夫茨、维克森林、波士顿学院、威廉玛丽、布兰迪斯、里海大学等。这些大学学生数量少,像威廉玛丽,虽然是公立大学,但是只有4000人,一般公立大学都是2万人左右。重点说一下塔夫茨大学,学生数非常少,4000人左右,大学要求所有教授,不管是终身教授,还是诺贝尔获奖者,必须教授本科生。特别鼓励教授和学生的互动,如果学生和教授一起在学校咖啡厅喝咖啡,学校会买单。
大部分学生如果想要跨专业进行学术研究,找教授,资源都可以找得到。塔夫茨有ED2,喜欢波士顿的家庭可以关注一下。不过塔夫茨是非常高冷,每年只在中国招20-30人,分数要求高,在美国受欢迎程度仅次于藤校的几个学校之一,地理位置太好。他们家喜欢文艺小清新的少男少女,此种类型的学生可以对号入座。
最后,分享几个选校网站

Unigo
www.unigo.com/colleges
在这个网站,首先你可以看到在校生对生活方面十分详细的评分。他们会评价 on-campus housing、off-campus housing、campus food、campus facilities、class size、activities、local services、academics。因此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生活质量。
Noodle
noddle和 unigo 类似,也是在校生对学校评价的网站,但Unigo 更偏向就读体验,noodle 更注重学校教育体验。因此在这个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学校的学术评价等。
其中,对于 selectivity(选择性)、education quality(教育质量)、influence(影响力)、outcomes(学生教育成果)、environment( 环境)的评价十分难得。每个学校的评分都值得参考。
CollegeConfidential
是美国学生对于大学及研究生申请的论坛,类似国内 CUUS。坛子里美国高校非常全,连社区学院的名单都不少!用户大部分都是美国人对学校的评价。并且很多父母会在这个论坛讲述孩子的就读体验。
但是逛的时候也要注意一点:很多美国人对排名不太纠结,反而注重实际花费,所以在不少“州内学校 vs 私立学校”的选择帖里,大家通常建议读州内学校。所以我们作为国际生,逛帖子发帖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啦。
talk.collegeconfidential.com/colleges-universities/
总之,这些网站已经可以提供相当大的信息量了,逛网站记得划重点多记笔记。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比较学校的优缺点,选择自己未来四年生活的地方!
内容整理自:智梦美国本科申请(zhimengakad) 康野老师,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曾经在美国的高中和大学担任过招生官;美国考试日报(testdaily)等。快报君诚意推荐。交流选校经验,分享留学资讯,欢迎加入美国本科申请QQ群:16863049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