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迪(心理咨询师/两性关系专家/恋爱训练营创办人)
昨天看到新闻,乌克兰美女上街游行,因为那里男多女少,她们找不到老公,要政府帮忙。
长这么漂亮找不到老公?穿三点式面相都是兴高采烈的,这是行为艺术,搞噱头,还是真游行?
即使是真的,我想告诉乌克兰美女的真相:政府只能给你配种,不能帮你找老公,上街游行没用。
中国各种人口调查数据都告诉我们:大陆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000万。男性的择偶形势严峻,将有XXXXXX 男人打光棍。可是,各大城市的现实是剩女多多,人民公园相亲角但凡是个条件还可以的男生父母,都会被女生父母们团团围住。
我做了十三年的婚恋心理咨询工作,2011年在上海创办了恋爱训练营,帮助单身男女脱单,大概可以说是国内的“剩女专家”了。结婚,从来不是“一个活的男的+一个活的女的”这么简单的加法,中国大城市的剩女现象,根本不是男人绝对数量上比女人少,而是符合这些白领单身女要求的男人少。
这是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你找政府干嘛。政府能给你发救济粮,能给你廉租房,你如果不提任何要求,政府肯定也能给你发一个活的男人。你会要吗?
我记得读过一本反极权主义的小说,大概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记错了请读者更正),那个乌托邦的社会每个人没有名字,只有编号,性生活是由全权掌控他们的组织决定的,456号今晚跟789号干。那不是做爱,就是性交,满足动物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对了,忽然想起来乌克兰是前苏联国家,找不到老公要求政府解决,还真有苏联特色。
中国上一次的“剩男剩女”大潮,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革后大量知青返回城市,一没工作,二没结婚对象。没结婚对象绝对不是人口数量上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他们相遇的问题。我有众多的表姐表兄都是这波50后返城青年,顶替父母进了工厂,上海的特色是男人去钢铁厂,女人去棉纺厂。单位里的党团青工妇组织都成了他们的红娘,钢铁厂和棉纺厂经常把自家的青工拉到一起联谊跳舞,都是免费活动,促成了很多婚姻。
今天单位不再管这闲事,外面的交友活动多的是,你要自己去,还要自己付钱。找结婚对象,本来就是你的私事,不归单位、组织和政府管。你最好不要让政府管,中国人好不容易摆脱了结婚离婚都要单位盖章批准的年代,自由宝贵。
乌克兰姑娘去哪里找老公?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去处。前几年“越南新娘”也在大陆火过一阵,娶不起本地女子的大陆男人跑到越南,两三万元人民币就能娶回一个老婆。一个原本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一旦打开大门,那里的部分女性就会组团通过婚姻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这是婚姻的经济指向导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是1982年谢晋导演的《牧马人》,当时伤痕电影的佳作。男主是朱时茂,他演一个被流放到甘肃农村的右派知识分子,同情他的村人给他捡来一个老婆。真的是捡的,她是个逃荒的农村女,家里都快饿死了,她原来是要嫁给另一个村民,那人意外死了。她就没去处了。
男主担心自己的“右派”身份连累她,一开始拒绝,她哭了,说——
她表示,只要有口饭吃,她不嫌弃“右派”(其实她也不懂什么是右派)。当晚他们就洞房花烛夜了,后来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对这个快饿死的逃荒女来说,其他女子不敢碰的“右派”也行啊。
这是1995年上映的《少女小鱼》,张艾嘉导演,刘若英主演,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刘若英这个人。那个时候,我在美国留学,电影中讲述的真的假的绿卡婚姻,就在我身边发生着。在美国找不到合意的老婆的大陆博士一个暑假回家,见了两三次,就把如花似玉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婆带回来了。我相熟的两个,一两年后都离婚了。我做中文助教,班上一个一直拿救济金的邋遢无比身上有异味的白人,居然有个上海女医生老婆,她拿到绿卡后离婚了。还有男人跟我兜售“你跟我吧,我有绿卡。靠你自己要等到什么时候。”
除了美国,80年代日本也是一个中国女人通过婚姻往高处走的地方,尤其以上海女人为主。后来看日本的官方统计,这类婚姻超过半数离婚。
好像扯远了。
我无数次被媒体问“你认为大城市剩女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我回答就4个字——眼高手低。
古有梅花三弄,今有剩女三怨——怨社会,怨男人,怨父母。乌克兰美女又加了一条,怨政府。
找结婚对象,100%就是你自己的事情,怨天怨地,不如跟我来学习脱单。
如果你的恋爱婚姻出问题了,找我做咨询。
最近的爆文:
如果上课咨询你都不需要,读文章请打赏。总得给你找点事做对吧。说微信没绑定卡没法打赏的,赶紧绑。不能错过打赏的爽HIGH体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